蒲学梅;杨蓉;于巧秀;王霞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并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控制血糖、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护理等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熊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本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本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健康指导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本位护理的开展和实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在整体护理中融合生活护理,满足了脑出血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吴赛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入院需要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注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徐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实施循证护理模式下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和常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对胸外科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对产妇喂养方式及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我院出生的3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1月1日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将2011年出生的18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2年出生的197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孕产妇参加哺乳健康知识培训的情况、产妇对哺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后,新生儿出生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从36.0%上升至59.4%,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妇参加哺乳健康知识培训的比例从49.2%上升至86.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对哺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改善,成绩为优良的产妇比例显著上升,成绩为不及格的产妇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建立并切实推行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可显著提高新生儿出生后0~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学习哺乳健康知识,提高产妇对哺乳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作者:钟远梅;梁玮伦;许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干预、行为干预以及认知干预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虞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方案联合分娩球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轮班制护理及传统的待产接产方式,实验组给予责任制助产方案联合分娩球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各个产程进展情况、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以及Apgar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00),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00),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00)。结论责任制助产方案联合分娩球护理方式对产妇分娩结局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痛苦,保障母婴健康和提高了产妇满意度。
作者:郭悦;王战云;邹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性护理在围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助产士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围产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性护理能为初产妇围产期提供更为专业的照护,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陈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待产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分娩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剖宫产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30.00%、产后抑郁率21.67%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妇分娩前的主要心理特征是紧张、恐惧、急躁、忧虑、担心分娩异常,分娩后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关心新生儿健康状况及性别等,临床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产妇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夏桂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出院时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1年后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效果调查。结果观察组家长在疾病认知、用药方法、急救知识方面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复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内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焦虑标分、生活标分、躯体标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哮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促进患儿健康行为形成,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郝英双;胡萃;孙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超声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痰时间及憋喘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安全可靠,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则更有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恢复。
作者:朱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住院式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DVT,出院3个月发生1例DVT;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例DVT并肺栓塞致死,出院3个月内发生6例DVT(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在预防DVT的发生率上有明显效果,尤其能够降低出院后患者DVT的发生率。
作者:冯桂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并分析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84例)和观察组(578例),收集对照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等详细情况,总结引起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室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5.14%;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约为2.25%,观察组手术室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P<0.05)。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7.87%,高于择期手术患者的感染率;手术室内有参观人员的感染率为11.11%,高于手术室内无参观人员的感染率;手术时间≥3 h患者的感染率为6.44%,高于手术时间<3 h患者的感染率;接台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8.97%,高于非接台手术患者的感染率。结论手术室切口感染与急诊手术、手术室内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小时、接台手术有关,及时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路怡;郝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3年应届护理实习学生132名,将2012年学生60名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学生72名设为PBL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临床带教,PBL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实施护理临床带教。两组学生均于带教结束后采用自拟问卷评价学生能力情况。结果 PBL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主动性、护理诊断准确性、护理措施正确性、护理体检与评估能力及学生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BL带教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以更高的层次走上工作岗位,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秀的护理服务。
作者:孟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8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消炎止痛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控制所需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控制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世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对输卵管妊娠妇女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过程中、住院阶段、出院前分阶段采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性和临床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无显著差异,出院前均明显低于入院时( P<0.01);且研究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患者与医护人员交流顺.、遵医嘱、及时复诊、心理状态恢复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可大大改善疾病不确定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加强患者依从性,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贺晓红;张燕;陈东琪;陈丽;赵小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背景音乐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等待期焦虑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将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通过对血压、心率的测量和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血压、心率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其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待期采用背景音乐来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使其安心接受手术,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风玲;王晓芳;潘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20例心血管疾病并入住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绪状况的相关指标如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建云;谢士吉;杨万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心理状态、手术耐受性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耐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符合人性化护理理念,有利于减轻骨折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术后康复积极性,促进其康复。
作者:张应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以研究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前半年就诊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半年就诊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1个月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热、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彭瑞敏;徐艳;张昭;张志敏;吴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