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CNP)对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的作用探讨

徐月兰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健康知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入院需要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注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治疗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作者:胡同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输液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输液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有效率为96.7%,家长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儿依从性有效率为83.3%,家长满意度为73.3%。观察组依从性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输液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龚海虹;陶立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认知干预对 PICC 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接收的PICC置管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置管意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置管流程;干预组由具有相关丰富临床经验和能力的医护人员成立认知干预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后,结合医院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均有影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应用PICC的依从性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胡定兰;朱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本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本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本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健康指导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本位护理的开展和实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在整体护理中融合生活护理,满足了脑出血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吴赛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精神科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危险因素评估与预见性控制管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将1288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种类越多、住院时间越长、生活起居部分自理甚至需协助、四肢活动受限,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越大、吸烟、孤僻懒散,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97.5%、90.0%以及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岩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分别为(42.2±4.6)分、(46.3±4.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如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功能等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廷明;曾德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围术期采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一周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子宫破裂、产褥病、产褥期感染、血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7.02%、5.26%、3.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2%、31.57%、28.07%、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子宫破裂、产褥病、产褥期感染、血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保障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黄静;林俊容;朱晨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 DVT的效果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住院式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DVT,出院3个月发生1例DVT;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例DVT并肺栓塞致死,出院3个月内发生6例DVT(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在预防DVT的发生率上有明显效果,尤其能够降低出院后患者DVT的发生率。

    作者:冯桂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辨证施护干预辅以活血通络凝胶外敷对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干预联合活血通络凝胶以及镜下清理术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扶他林乳膏外敷疗法,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镜下关节清理术辅以活血通络凝胶进行外敷治疗,术后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与关节液中IL-1水平,并评价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与关节液中I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治疗中采用辨证施护干预辅以活血通络凝胶外敷及镜下关节清理术能明显减低KOA病患血液及关节液中IL-1水平,对患者减轻疼痛及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有利,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汉娇;林晓生;王海燕;王建;尹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住院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6例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媛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营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食道癌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部分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EC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王洪艳;于文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跌倒危险评估指导眼科单眼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评估指导眼科单眼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单眼手术患者244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跌倒危险评估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告知患者穿防滑鞋、预防跌倒宣传教育、卧床及用药时告知注意事项、病房地面干燥清洁、常用物品固定放置、睡觉时将床拦拉起、离床活动有人陪护)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跌倒危险评估后,给予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关新辉;梁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8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总体服务、环境舒适、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使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舒适地度过围术期,提高满意度。

    作者:侯照银;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BL 与 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名护理学专业大专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LBL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社区护理问题的能力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思维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方法应用于《社区护理学》教学中,能够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掌握,培养沟通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周爱民;刘旭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外跟踪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住院治疗,在治疗期间、出院时均接受医生、护士的即时健康指导。对照组患者在复查时进行相关检查,并针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患者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建立档案,针对不同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喜好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痰结核杆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持续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无显著差异,干预组患者得分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外跟踪护理是帮助出院患者继续进行有效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满足各层次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董晓娟;杨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给氧、病情观察、输入泵控制用药调节等在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42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LVESVI及LVEDVI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硝酸甘油抢救治疗后,42例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0/4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量泵输硝酸甘油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是抢救高血压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梅芳;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

    目的:探讨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全程追踪的模式。对30例病理确诊鼻咽癌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服务模式,出院前对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1~3d、治疗1~3d及治疗结束后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的护理贯穿于患者住院全过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咏梅;杜新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干预、行为干预以及认知干预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虞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