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饶泽珍

关键词:评估工具, 急诊科,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为对照组,这期间急诊科按照传统方式,由护理人员主观对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而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为实验组,这期间急诊科采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分别在2011年12月与2012年12月对两次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考核,统计比较两次护理工作指标得分、医患纠纷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2012年第二次急诊科护理质量的考核结果明显高于2011年,且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医患纠纷次数更少,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诊科引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可以更准确科学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效地降低护理差错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诊大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了回收式自体输血措施,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库存血液(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循环指标如HR、SBP、MAP等以及血常规指标RBC、Hb、Hct、Plt等均较输血前出现了明显改善,组内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自体血回输者对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对照组相对较小。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抢救急诊大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争取了手术患者抢救的宝贵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侯静;谭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管理对乡镇流动人口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对乡镇流动人口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品管圈管理活动的作用。方法品管圈活动主题选为“改善乡镇流动人口孕妇妊娠结局”,成立品管圈并选取活动期间为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选取于本院就诊的流动人口孕妇共计32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但不参与品管圈管理活动的流动人口孕妇共计30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调查,通过圈内座谈的方式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对两组孕妇产检、住院分娩情况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产检率为90.46%,对照组产检率为65.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7, P<0.05);观察组住院分娩率为86.77%,对照组住院分娩率为6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54%,对照组为12.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改善乡镇流动人口孕妇妊娠结局方面效果显著,有效增加流动人口孕妇产检次数,及时发现孕产妇及胎儿的潜在危险,从而降低流动人口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文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希望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用药、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水平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使护理更加科学、规范,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军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8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总体服务、环境舒适、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使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舒适地度过围术期,提高满意度。

    作者:侯照银;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跌倒危险评估指导眼科单眼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评估指导眼科单眼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单眼手术患者244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跌倒危险评估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跌倒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告知患者穿防滑鞋、预防跌倒宣传教育、卧床及用药时告知注意事项、病房地面干燥清洁、常用物品固定放置、睡觉时将床拦拉起、离床活动有人陪护)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跌倒危险评估后,给予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关新辉;梁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胸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实施循证护理模式下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和常规胸外科呼吸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对胸外科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 LC )是我国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技术,是将现代微创技术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小、手术瘢痕小以及术后疼痛轻微、粘连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与恢复快等优点〔1〕。目前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LC已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金标准〔2〕。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尤其是担心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3〕。为了防治此类情况的发生,降低因此而导致的负面效应,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改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来改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3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起因、失效后果;通过制定相应的改进、解决措施,比较改进前后的风险顺序数( RPN)值。结果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改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的方法后,RPN值较之前降低显著,降低率均高于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够有效地改进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刘芝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等指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治疗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清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精神科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危险因素评估与预见性控制管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将1288名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种类越多、住院时间越长、生活起居部分自理甚至需协助、四肢活动受限,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越大、吸烟、孤僻懒散,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见性控制管理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校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的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的现状情况。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6所医学高校97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的调查。结果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总分数为(303.59±26.03)分,其中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等6项特质的分数均>40分。结论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并培养护理教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黄卫东;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积极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合理用药、检测血糖及血糖异常处理的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仁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本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本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本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健康指导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本位护理的开展和实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在整体护理中融合生活护理,满足了脑出血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吴赛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DCA 循环护理法在促进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法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PDCA循环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可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循环、不断提高,其不仅能加快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薛卫红;李春红;许增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作者:胡同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间护士不同洗手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的洗手消毒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间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间的12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名,分别采用鼓楼牌抗菌洗手液配合流动水七步洗手法+纸巾擦干、爱护佳免洗手消毒液配合七步洗手法,比较两种洗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洗手消毒方法洗手后的细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洗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洗手消毒方法的消毒合格率,3 h后两种洗手方法的消毒合格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楼牌抗菌洗手液对皮肤刺激性显著小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鼓楼牌抗菌洗手液对皮肤的消毒效果较好,且消毒持续时间较长,对皮肤无刺激,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消毒方法。

    作者:徐玲玲;俞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中重度肺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高龄中重度肺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中重度肺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从近期护理效果看,手术开始时实验组VAS、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4.56±1.93)分、(77.80±4.25)min、(134.21±9.11)kPa,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从远期护理效果看,实验组生理机能( PF)、生理职能( RP)、躯体疼痛( BP)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重度肺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效果更佳,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民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家属情感表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及再住院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按照家属情感表达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于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的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绝对依从性随访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BPRS、SDSS量表评随访0.5、1、2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2年FES-CV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感情表达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还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与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感染科老年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感染科老年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50例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生活质量评分(SCRQ)。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睡眠质量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理干预前SCR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