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研究

王含必;郎景和;冷金花;朱兰;刘珠凤;孙大为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皮, 血管, 受体, 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 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异症患者37份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4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15份腹膜红色病变组织、4份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灶组织,以33例非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中Flt-1、KDR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Flt-1、KDR蛋白质除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外,还在子宫内膜的腺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Flt-1、KDR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 91.4%,高于卵巢巧克力囊肿(分别为74.3%, 77.1%)两者比较P<0.05,与同期非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93.8%, 90.6%,P>0.05)的表达率相仿.Flt-1、KDR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的核酸水平[吸光度(A)比值]分别为2.4±1.2,3.0±1.4; 蛋白质水平灰度值分别为31±17,36±24;同期卵巢巧克力囊肿组织中的核酸水平(A)比值分别为1.5±0.9,1.8±1.0;蛋白质水平灰度值分别为17±6,20±11 (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核酸水平(A)比值分别为1.9±0.8,2.3±1.3;蛋白水平灰度值为24±18,25±16(P>0.05).结论 VEGF可能通过子宫内膜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中Flt-1、KDR的表达可能与血管形成相关.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诊断方法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粪便抗原诊断Hp感染的价值.方法电子检索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进行文献检索,再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和93%.结论 Hp粪便抗原诊断Hp感染简便、无创、准确度高.

    作者:郭银燕;张澍田;彭晓霞;詹思延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肿瘤

    目的探讨采用经单鼻孔-蝶窦路径、神经内镜辅助摘除垂体肿瘤(PNs)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2003年12月至2004年9月入住本科的连续78例PNs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CT扫描检查,显示鞍区肿瘤并压迫视神经与视交叉.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摘除PNs.结果 71例患者(91.0%)肿瘤获全摘除,5例(6.4%)达次全切除,余2例(2.6%)纤维性肿瘤仅获部分切除.本组术后无死亡.对67例进行平均3个月的随访,64例(95.5%)视力迅速恢复,余3例(4.5%)亦有好转;术前有视野缺损的62例,术后 60例(96.8%)恢复,另2例(3.2%)有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在神经内镜下切除PNs,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术中将内镜变换角度,有助于安全而彻底地切除肿瘤.

    作者:章翔;张剑宁;费舟;曹卫东;刘卫平;付洛安;贺晓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水平与受者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与肾移植受者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长期存活及其他基线资料,用sCD3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sCD30水平.结果低、中、高sCD30组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4.7%±2.1%、88.1%±2.9%和77.7%±3.5%,5年功能性存活率为98.9%±1.1%,95.1%±1.6%和85.0%±3.2%.高sCD30组的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功能性存活均明显低于低、中sCD30组(均P<0.05),但中sCD30组的人长期存活率高,低、中、高sCD30组的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84.7%±3.9%,92.4%±1.6%和87.1%±2.7%.死亡原因均主要为感染、肝功能衰竭和心脑血管意外,但3组在死亡前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死亡人数的0、13.0%和40.9%.结论术前sCD30水平与肾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有关,高sCD30代表受者高免疫反应性,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增高而导致移植肾预后不良;而低sCD30表示机体相对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处于感染和药物毒性的高风险中.

    作者:陈江华;吕蓉;陈莹;吴建永;何强;黄洪锋;瞿立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Her-2/neu小分子干扰RNA对肺腺癌细胞周期和凋亡机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Her-2/neu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机制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合成的靶向Her-2/neu siRNA转染肺腺癌calu-3细胞,转染前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中Her-2/neu、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er-2/neu蛋白水平和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Ⅴ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试剂盒检测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培养液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Her-2/neu siRNA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肺癌细胞株calu-3中Her-2/neu基因的表达.calu-3细胞转染Her-2/neu siRNA 48 h后处于G0/G1期的细胞增多,同时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与未转染对照组、空载体组和非特异性si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P<0.01).转染Her-2/neu siRNA后Cyclin D1 mRNA水平下降,同时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含量为176 pg/ml±6 pg/ml(F=24.7,P<0.01),Caspase-3活性为135%±4%(F=8.9,P<0.01),细胞凋亡率为25.1%±1.2%(F=10.3,P<0.01). 结论化学合成的靶向Her-2/neu siRNA能够下调Her-2/neu基因表达,继而降低Cyclin D1和VEGF水平,激活Caspase-3途径,从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和诱导凋亡.

    作者:任淑华;王井伟;张林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 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异症患者37份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4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15份腹膜红色病变组织、4份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灶组织,以33例非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中Flt-1、KDR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Flt-1、KDR蛋白质除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外,还在子宫内膜的腺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Flt-1、KDR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 91.4%,高于卵巢巧克力囊肿(分别为74.3%, 77.1%)两者比较P<0.05,与同期非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93.8%, 90.6%,P>0.05)的表达率相仿.Flt-1、KDR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的核酸水平[吸光度(A)比值]分别为2.4±1.2,3.0±1.4; 蛋白质水平灰度值分别为31±17,36±24;同期卵巢巧克力囊肿组织中的核酸水平(A)比值分别为1.5±0.9,1.8±1.0;蛋白质水平灰度值分别为17±6,20±11 (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核酸水平(A)比值分别为1.9±0.8,2.3±1.3;蛋白水平灰度值为24±18,25±16(P>0.05).结论 VEGF可能通过子宫内膜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中Flt-1、KDR的表达可能与血管形成相关.

    作者:王含必;郎景和;冷金花;朱兰;刘珠凤;孙大为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的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及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期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食管狭窄和短食管.在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1],其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而且被认为是形成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 因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目前成为西方国家上消化道疾病研究的一个重点. 在我国有大量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同行相比,我国许多医师,包括胸外科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外科手术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张逊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肺神经内分泌癌c-kit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c-kit癌基因蛋白在肺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癌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kit蛋白表达定位于癌细胞胞膜及胞质;c-ki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类癌 21.4%(3/14),不典型类癌90.0%(18/20),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8.7%(12/31),小细胞癌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it表达癌在Ⅰ期为26.3%(5/19),Ⅱ期62.5%(15/24),Ⅲ期67.4%(29/43),Ⅳ期7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kit在患者性别中的分布为男性64.8%(46/71),女性31.6%(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c-kit表达癌在肿瘤直径大小的分布为<5 cm者43.1%(22/51),≥5 cm者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kit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为66.1%(47/71),无转移者26.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kit阴性表达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7个月,c-kit阳性癌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22.85, P=0.000).c-kit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P=1.000)、年龄(P=0.394)无关.结论 c-kit蛋白在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分子指标监测患者预后.

    作者:赵坡;侯宁;邵云;李向红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多房型囊性肾细胞癌

    患者男,50岁.2年前体检发现右肾囊肿,约70 mm大小,近期囊肿增大,住院诊治.发病以来无腰背酸痛,无肉眼血尿,否认家中有遗传疾病,亦无血透史.患者发育营养良好,心肺(-),腹平坦,双肾未扪及,肾区无扣击痛.尿常规:比重1.005、pH 7,镜检(-).

    作者:陆孝禹;肖立;殷于磊;卢晨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淋巴样增强因子-1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Wnt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淋巴样增强因子(LEF)-1作为其中关键因子,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LEF-1蛋白、mRNA在恶性黑素瘤中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LEF-1在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殷河慧;廖文俊;高滢;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脐带血细胞和白细胞介素-4含量与哮喘遗传表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以下简称脐血)来阐明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的遗传表型.方法收集39例哮喘产妇分娩新生儿和46名正常产妇分娩新生儿的脐血,检测脐血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值,总IgE、白细胞介素(IL)-4含量,嗜碱粒细胞释放介质的能力;从体外培养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单个核细胞上清中测定IL-4含量以及从纯化的嗜碱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观察IL-4 mRNA的表达.结果 (1)哮喘产妇组以高渗甘露醇和抗人IgE作为刺激剂,其脐血中嗜碱粒细胞的释放能力增高率分别为64.10%和15.22%,正常产妇组分别为17.95%和2.17%,两组比较P<0.005,P<0.025.(2)两组产妇嗜碱粒细胞经高渗刺激可见明显的 IL-4 mRNA表达,但从纯化的T淋巴细胞经高渗刺激未见明显的IL-4 mRNA表达;从体外培养PHA刺激的从脐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上清中所测得的IL-4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脐血中嗜酸粒细胞值、总 IgE 值、IL-4 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嗜碱粒细胞存在着质的异常,并明显表达IL-4 mRNA,提示它可能是哮喘发病有关的遗传表型.

    作者:许以平;王茂;朱丽君;姚苏杭;邵莉;葛伟国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奶制品可降低男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有报道称,年轻肥胖者的奶制品摄入量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但奶制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如何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Choi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摄入奶制品较多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2005年5月9日出版的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Arch Intern Med, 2005, 165:997-1003).

    作者:李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主动脉夹层二次手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成功一例体会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主因间断发作胸痛胸闷8年加重2周于2004年3月30日收入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病房.入院诊断为Ⅱ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升主动脉及弓部夹层动脉瘤再发,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腹主动脉夹层形成,高血压病.患者8年前出现剧烈胸痛胸闷,向背部放射,伴有血压升高180/100 mm Hg(1 mm Hg =0.133 kPa),在我院就诊.经胸部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Ⅱ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李十红;高伟;徐晓峰;刘双;谢进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循证医学在床旁实施的策略

    在临床上当我们遇到诊治问题时,按照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即提出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搜寻当前可靠的和有力的证据,然后评价所获得证据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实用性.在证实证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后,还需分析文献中的治疗措施能否应用于我的病人.在此方面须考虑临床个体病人与文献纳入病例病情严重性是否相似,病人全身身体状况和环境因素是否一致,若该治疗措施应用到我的病人能否获得相同的结果抑或比文献结果更好或更差的疗效,以及在当前医疗条件下治疗措施的可得到性,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可行性,病人、家庭和国家对此项治疗措施和监测不良反应的经济承受能力,病人对治疗的想法、期望值等诸多因素.本文就上述有关治疗措施在床旁实施方法学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姜林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Trp-p8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近有研究发现Trp-p8基因在前列腺上皮中表达,并可能与前列腺癌分级有关[1],这一特性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探讨Trp-p8对前列腺癌人群的诊断价值,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了正常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Trp-p8 mRNA及其蛋白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怀鹏;杨晓茹;王行环;马胜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小分子干扰RNA对人类白细胞抗原DRβ1*040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分子、抗原肽及T细胞受体(TCR)三者之间的相互识别以及三分子复合物的形成是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始动环节[1].很多实验室通过抑制三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在RA病理过程的免疫反应上游阻碍该病的发生,从而达到RA免疫治疗的目的[2, 3].但运用的抗体及肽类等免疫治疗制剂由于半衰期较短、易被水解,需要持续给药,并且这些治疗并没有从根本上阻断三分子复合物的形成[4].

    作者:陈巧林;李茹;张翠华;栗占国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放射治疗后双侧颈内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52岁.1991年因视力持续下降6个月经磁共振检查发现垂体瘤(未发现动脉瘤)入院行经蝶垂体瘤大部分切除,术后直线加速器(每次放射剂量50 Gy)放疗鞍区3次.2004年9月20日突发头痛于外院行计算机体层扫描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右侧脑池为主;磁共振检查示可疑右颈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右颈内动脉瘤,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作者:刘爱华;李佑祥;吴中学;邱晓光;张静波;姜除寒 刊期: 2005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