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冠
目的 调适、维护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symptomschecklist-90,SCL-90)对105例VC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了解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患者认识负性心理状态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负性作用;示范对已有不良刺激应如何理性分析解释.结果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规,出院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调适、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谭秋华;冯锦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对产妇健康知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产妇100例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定期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定期产前检查时进行产前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育前后愿意选择阴道分娩比例、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 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愿意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可增加的分娩知识,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涂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量表191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79.00±19.20)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费支付方式等.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重视和利用各种社会支持来源,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的管道类型及拔管原因.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33%,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8.46%),其次为导尿管(23.08%),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2.65%),其次为深静脉置管(22.45%);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排在首位的均是患者自行拔出,其次是“因操作不当,患者翻身、脱衣等被动牵拉脱出”.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置管患者,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黎艳欢;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老年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康复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义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6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液,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细辛脑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和机械通气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刺激性痰痂形成次数、吸痰次数、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体温、痰培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蔡美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在子宫全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0例子宫全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及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术前30 rin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心率、血压、NE、E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能够减轻子宫全切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配合度.
作者:王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排班结合层级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外科病区实行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层级管理模式,重建各层级各班人员的工作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医生的认可度及护士的自我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认同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得到很大提高;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意外及缺陷发生例次明显降低.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殷静静;栾琳琳;段红香;焦丽;王功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妇产科手术患者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8例)和干预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宏艳;王亚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住院患者160例不合格血液检查标本的原因,将其分为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组、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组、有凝块标本和重抽血无凝块标本组、及时测定与放置不同时间标本组.结果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检验结果、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检验结果,K、NA、CL、ALT、AST、CK、CK-MB、LDH、PT、APTT、TT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FIB项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凝块标本与重抽血无凝块标本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放置2h标本与放置4h标本分别与及时检测标本比较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作者:陈文丽;刘怀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交往训练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加用给予交往训练,干预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及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P<0.05),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交往训练有利于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有利于保持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稳定.
作者:纪广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性脑病程度、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情况.结果 患者意识及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前好转.结论 血液灌流在无血源情况下是治疗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苏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护士职业紧张影响因素、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抗氧化酶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综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职业紧张过度会对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主要分析护士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并探讨护士职业紧张缓解策略,从而有效缓解目标人群的职业紧张程度,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朱玲;田宏迩;牟永斌;屠丽君;葛锡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经皮肾取石术(PCNL)患者行术前、术中体位护理,观察其对患者手术耐受力的影响.方法 将152例经皮肾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试验组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中加强体位舒适性护理,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PCNL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患者行规范的术前体位训练和术中体位护理能使患者更好地耐受手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蕾;万灵芝;陆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预见性护理方案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骨科手术患者304例,按住院日期分为观察组(158例,单号)和对照组(146例,双号).对照组按常规措施给予皮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阶段预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发生程度及发生时间的情况.结果 入院后患者急性压疮风险评估,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急性压疮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预见阶段压疮护理方案为骨科手术患者压疮管理提供新的护理模式,使压疮护理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规范化,有利于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
作者:周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脑出血常规护理;运动组在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足踝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股四头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的收缩运动以及进行深呼吸训练.术后及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7天运动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的DVT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给予脑出血患者运动护理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并能够显著降低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作者:王晓慧;孟繁莉;朱敏;马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脑膜炎患儿家长护理知识及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给予家庭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评分方式调查患儿家长对脑膜炎知识、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两组患儿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2年的治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在脑膜炎知识、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家庭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脑膜炎患儿家长的护理能力,为患儿的治愈奠定了基础.
作者:薛慧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进人我院实习的120名护士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8名,实施原有护理操作,实验组62名,应用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对护理风险实施量化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风险意识、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在实施风险量化管理后,实验组在中、后期对风险认知的得分分别为(3.89±0.53)分,(4.57±0.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后期(3.56±0.69)分,(3.68 ±0.34)分,(P均<0.05).实验组末期操作、理论考核、护理缺陷评分分别为(4.67±0.39)分、(4.58±0.55)分、(0.67±0.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末期操作、理论考核、护理缺陷评分分别为(4.12±0.58)分、(4.22±0.91)分、(0.97±0.18)分,(P均<0.05).结论 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实习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保障护理安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元芝;巩林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D2淋巴结清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开展胃癌D2清除术以来行胃癌D2清除术的64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并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238.5 ±6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4±80.2)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9±2.9)d,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7±0.5)d,术后均未出现特殊并发症.术后随访3 ~15个月,患者各种影像检查和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癌D2淋巴结清除术作为胃癌的标准根治术,手术难度大,围术期规范化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周淑玲;郑逸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血液灌流治疗每周2~3次,每次2h,根据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的临床症状,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较为有效、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