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改善手术室患者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的效果

李竞赛;夏玲蓉;邹艳红;邓旭珍;薛伟;欧阳秋菊;孙喜梅

关键词:舒适护理, 手术室患者, 生理指标, 心理状态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改善手术室患者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按整体护理要求做好手术室的各项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生理指标较术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中正常心理状态比例为44.0%,高于对照组28.o% (P >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 10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的患者286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组152例,对照组134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FSH基础值、接受IVF治疗的次数、Gn支数、Gn天数、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心理护理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提高IVF-ET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丛建香;张凤荣;周朋珍;张兴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影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1.84%,老龄(≥60岁)、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长期卧床(>2周)、呼吸道侵入性操作、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是神经外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病房彻底消毒、有效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及控制基础疾病是降低神经外科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孙明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用立体灭菌纸袋包装存放病区治疗室有效期的探讨

    目的 探讨医用立体灭菌纸袋作为包装材料用于包装无菌物品灭菌后的有效保存期及成本构成.方法 分别将用医用立体纸袋和棉布包装的无菌治疗包存放于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和病区治疗室,对存储在不同地点的实验包定期抽样进行监测观察及成本分析.结果 医用立体纸袋包装无菌有效期在不同的存储地点均可达40 d以上,包装成本较棉布类包装每年可直接节约医疗成本266 350.03元.结论 医用立体纸袋用于无菌物品包装在40d内阻菌效果可靠,并能降低包装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节省医疗资源,保证无菌物品的使用质量,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陈春莲;凌玲;许特玮;赖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Neuman理论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应用的意义

    目的 探讨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ICU综合征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根据Neuman理论设定的心理危机实施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HAMD总评分显著改善(P<0.05),同时焦虑/躯体化、阻滞、认知障碍3类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中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樊蕴莉;张红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家庭支持系统参与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家庭支持系统参与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422例,采用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让老年患者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为实验组,共221例,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共201例.结果 实验组181例病例认为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员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邬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我效能感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按床位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发挥产妇的自我效能感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长短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效能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分娩信心,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王秀梅;邢梅;刘冬雅;李薇;张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住院患儿均为我院儿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对其家属共720名采取自制调查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0名经检查均健康的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即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CL-90评定,全部各项指标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影响家属心理状况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因素造成.结论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家属,且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况也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作者:彭亿平;刘芳;郑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脊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脊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7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63例,A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B组患者给予护士长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B组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和总分维度指标得分高于A组患者(P<0.05),两组其余维度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脊椎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旭春;吕菁;陈雪萍;廖婷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所有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提高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作者:胡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术前心理沟通对胸部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沟通对胸部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部择期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同期采用术前心理沟通干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CL-90量表、SSR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夜和术后4 w心理状况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价指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4 w SCL-90评分为131.54±19.79,SSRS评分为44.26±2.97;对照组SCL-90评分为161.04 ±24.57,SSRS评分为32.95±3.75,两组心理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和4 w各项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良好,对照组术后1 w和4 w各项指标虽有恢复,但恢复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两组肺功能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w疼痛评分为1.4±0.7,总感染率为8.8%,平均住院(42.2±2.7)d;对照组术后4w疼痛评分为3.4±1.1,总感染率为27.9%,平均住院(64.3 ±3.2)d.结论 术前心理沟通能显著改善胸部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风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眼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时的作用,以及采用健康教育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非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后,大大减少了护患的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使眼科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春媛;叶小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 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各科室上报护理部的35起护理缺陷进行汇总、分类分析了解临床护理缺陷的构成、易发高危人群及科室、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 护理文书书写错误、医嘱处理不当、护理级别卡片未及时更换等方面的失误是临床为常见的护理缺陷,分别占17.14%、17.14%和14.29%;以低年资、低职称护士为易发高危人群.结论 采取积极措施,以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注重业务培训;加强管理为重点,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周桂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及护理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方法 选取行断肢再植后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54例(57指).根据静脉危象并发时间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34指)在术后72 h内发生,B组(23指)在72 h后发生.所有患者行指端放血前先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予以药物行解痉治疗,行指端放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与否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并发静脉危象患者行指端放血后患指成活率分别为17.6%和82.6%,后者明显高,且静脉危象解除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出现的越晚,行指端放血治疗患指成活率越高,故放血疗法应慎用于术后早期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

    作者:王跃萍;雷艳娜;梁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后按摩对产妇泌乳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按摩在产妇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86例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产后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和子宫复旧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满足新生儿的比例、母乳喂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子宫底的高度、子宫内膜的厚度、产后恶露的性质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按摩是一种较好的产后护理保健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后泌乳和子宫恢复.

    作者: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住院胃癌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机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邹碧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诊骨科留观患者术前焦虑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目的 评估骨科急诊留观患者术前焦虑的原因,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对286例不同病种的骨科患者进行二次连续性自评,时间为人院时、术前1d,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 被测骨科急诊患者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尤其以术前1d高.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一方面能有效降低焦虑程度,使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平稳地度过手术关;另一方面,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急诊护理的服务质量.

    作者:俞玫红;朱晓燕;魏薇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病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重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康复护理等.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降低烧伤患者的感染率,达到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红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门诊注射室流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观察改进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管理后,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优化前明显提高.结论 不断的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管理,注重环境的细节管理,加强护理人文关怀和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方春艳;谭银欢;马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超声雾化吸入交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0.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病程,还能加速COPD急性加重期的转归.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超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治疗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 22例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 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直接PCI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学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