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媛;叶小汝
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及行为方式.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门诊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和生活行为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78.33%骨质疏松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状况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不了解的占21.67%;有55.00%的患者生活方式尚可,差的占45.00%.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尚有所欠缺,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运动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加深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帮助其建立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黄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尊评分及生活质量6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可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能调动患者治疗的主观态度,值得推广.
作者:任金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动腹膜透析机(APD)治疗危重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12例行APD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APD治疗的过程和护理方法,总结使用自动腹膜透析机治疗危重患者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自动腹膜透析机治疗危重病患者过程中患者心血管系统负荷较小,患者内环境相对稳定,腹膜透析液反复灌洗可减缓或阻止全身炎症反应过程和脏器损害的发生.结论 自动腹膜透析机治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透析治疗方式中发展速度快的一种透析方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晋;彭献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指导患者认识记录24 h尿量的目的及意义.方法 制作24 h尿量记录单科室健康教育员对40例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85%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记录尿量的目的及意义,72.50%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护士统计尿量的时间,75%的患者或家属不乐意与护士合作.结论 通过24 h尿量记录单的应用,使患者对24 h尿量监测的目的及意义均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为临床用药及饮食健教提供了客观可行的依据.
作者:彭军香;王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超声雾化吸入交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0.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病程,还能加速COPD急性加重期的转归.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超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控制血糖,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内科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和未抑郁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中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为16.7%;抑郁组患者出院时HAMD评分为(19.2±3.5)分,明显高于抑郁组入院时评分(5.2±1.6)、未抑郁组入院时(5.3±1.5)和未抑郁组出院时(5.7±1.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性格内向、住院时间延长、受教育年限长、冠心病年限长、家庭经济困难与住院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负面情绪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受教育年限与患者发生抑郁情绪为负相关关系,其余为正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向性格、住院时间延长及家庭经济困难是住院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内向的性格、住院时间的延长及家庭经济的困难可以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降低患者出现抑郁的可能,提高疗效及康复效果.
作者:宋冬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考核合格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健全教育训练组织,实施分阶段、分层次培训,分阶段、按级施考.结果 实施前后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级施考提高了考核的合格率,各层级施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护士训练升级法,建立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考核合格制,较好地解决了护士基本技能训练中的低层次循环.
作者:诸葛海鸿;刘云;杜益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设计出改良治疗盘,使医护人员在做临时操作时,减少甚至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方法 对临床使用的常规治疗盘进行改良,在保留原有治疗盘的优点同时,增加了一个一次性塑料锐器盒和带短脚的隔断.将设计好的治疗盘应用到临床,将外科疗区200名护士随机分成6个临床小组,其中3个小组的护士使用传统治疗盘,3个小组的护士使用改良治疗盘.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考察表.调查3个月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使用改良型治疗盘针刺伤概率明显小于使用传统治疗盘针刺伤概率.结论 改良型治疗盘减少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在临床的使用上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林春楠;马志华;霍明;应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各科室上报护理部的35起护理缺陷进行汇总、分类分析了解临床护理缺陷的构成、易发高危人群及科室、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 护理文书书写错误、医嘱处理不当、护理级别卡片未及时更换等方面的失误是临床为常见的护理缺陷,分别占17.14%、17.14%和14.29%;以低年资、低职称护士为易发高危人群.结论 采取积极措施,以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注重业务培训;加强管理为重点,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周桂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全切患者15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调查,观察其疾病不确定感以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负面情绪评分差异.结果 高龄、文化程度较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评分明显高于同类的其他患者(P<0.05);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其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子宫全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高龄、文化程度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尤其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
作者:姜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性护理对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临产妇6130例作为观察组,上两年同期住院的临产妇607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家属参与性护理计划,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分娩方式选择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明显强于对照组,观察组选择顺产方式的产妇比例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 (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阿普加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性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产妇选择自然顺产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缺氧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相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住院患儿均为我院儿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对其家属共720名采取自制调查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0名经检查均健康的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即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CL-90评定,全部各项指标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影响家属心理状况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因素造成.结论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家属,且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况也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作者:彭亿平;刘芳;郑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60例COPD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为中等水平,得分为94.82±9.29.其中不同住院次数、年龄、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及疾病诊断时间是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是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长期及多次住院呈负相关,与对疾病的了解情况呈正相关.
作者:吴航洲;陈雅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约束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保护性约束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包括逆反、焦虑、抑郁、恐惧、愤怒)、躯体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躯体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减轻了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凌红梅;曾文娟;黄月群;游肖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F-36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SAS、SDS和PSQI各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ICU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按床位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发挥产妇的自我效能感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长短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效能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分娩信心,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王秀梅;邢梅;刘冬雅;李薇;张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羊水污染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存在羊水污染产妇的临床资料,研究不同分度的羊水污染对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异常及神经发育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I、Ⅱ度羊水污染在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异常、出生后第3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度羊水污染的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异常显著高于I、Ⅱ度羊水污染,出生后第3天的NBN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羊水污染越严重新生儿的预后越差;应加强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综合测定,结合产程进展的情况,合理地选择分娩方式,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邢梅;尚作美;刘冬雅;李薇;李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眼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时的作用,以及采用健康教育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非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后,大大减少了护患的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使眼科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春媛;叶小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妇科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