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

凌红梅;曾文娟;黄月群;游肖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约束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保护性约束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包括逆反、焦虑、抑郁、恐惧、愤怒)、躯体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躯体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减轻了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患者围术期生理应激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20例泌尿外科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血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使护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减轻泌尿外科患者的生理应激,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满意度.

    作者:刘招娣;刘青;翟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4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利用HAMD的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疾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的恢复.

    作者:蔡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妇科恶性肿瘤实施化疗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行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回顾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8%,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8%,对照组为56%,观察组生存质量给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不同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黄瑞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护同步责任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实施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后患者与护士,与2009年开展未实施前患者与护士进行比较,比较二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身心健康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职业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密切了医患、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更加规范,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了保证.

    作者:巩林霞;王元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综合训练在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通过在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综合训练,探讨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9级护理本科生2个班为研究对象,1班48名为对照组,2班49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法,实验组则在每个系统理论教学后增加了护理综合性训练的实验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考核、实验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综合训练可调动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作者:管映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控制血糖,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所有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提高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作者:胡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治疗盘对减少临床医护人员针刺伤的研究

    目的 设计出改良治疗盘,使医护人员在做临时操作时,减少甚至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方法 对临床使用的常规治疗盘进行改良,在保留原有治疗盘的优点同时,增加了一个一次性塑料锐器盒和带短脚的隔断.将设计好的治疗盘应用到临床,将外科疗区200名护士随机分成6个临床小组,其中3个小组的护士使用传统治疗盘,3个小组的护士使用改良治疗盘.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考察表.调查3个月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使用改良型治疗盘针刺伤概率明显小于使用传统治疗盘针刺伤概率.结论 改良型治疗盘减少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在临床的使用上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林春楠;马志华;霍明;应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03例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探讨

    目的 了解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情况及其腰背痛的自我防范意识,探讨职业因素对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影响.方法 应用护士OMSI症状自评量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腰背痛相关职业性因素问卷(内容包括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工作环境、自我防护意识),随机选取我院外科120名护士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65%,中度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为22.4%.结论 外科临床护士是患职业性腰背痛的高危人群.腰背痛的发生与外科护士的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及自我防范意识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陈秋华;周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住院患儿均为我院儿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对其家属共720名采取自制调查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0名经检查均健康的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即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CL-90评定,全部各项指标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影响家属心理状况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因素造成.结论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家属,且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况也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作者:彭亿平;刘芳;郑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和治疗5-氟尿嘧啶泵致静脉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透明贴预防和治疗5-氟尿嘧啶持续化疗泵致静脉炎的有效性.方法 对外周静脉留置持续48 h输注5-氟尿嘧啶化疗的34例患者,在静脉穿刺成功、未化疗前,A1组22例给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另在近心端1 cm处,沿静脉穿刺走向康惠尔透明贴外用并保持5d,B1组20例仅给3M透明膜固定留置针,化疗泵结束拔针前两组均予生理盐水20 ml脉冲式冲洗静脉.化疗后已发生静脉炎者,A2组19例给面积略大于患处透明贴同法外用,B2组21例给25%硫酸镁湿敷6~8h,Bid,72 h评价疗效.结果 A1组静脉炎3例(13.64%),B1组静脉炎14例(70%),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05).A2组静脉炎有效19例(100%),治愈17例(89.47%),B2组静脉炎有效21例(100%),治愈12例(57.14%),在治愈率和治愈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25).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5-氟尿嘧啶持续化疗泵导致的静脉炎.

    作者:郑海燕;罗培;宋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鲜马齿苋糊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鲜马齿苋糊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完成5~6个疗程的76例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措施;马齿苋外敷组:在此基础上,在开始输入化疗药物时,将鲜马齿苋制成的糊贴敷于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的皮肤.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临床观察和彩色多普勒定期探查,发现马齿苋外敷组血管保护效果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采取同步新鲜马齿苋早期湿敷,能有效保护患者化疗静脉血管,延长血管化疗时限,减少血管内膜损伤,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栓塞患者行DSA术下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行DSA术下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肺栓塞患者行DSA术下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主要临床表现,总结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肺栓塞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为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经溶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D-二聚体和氧分压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外科手术和长期卧床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DSA术下溶栓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上应该加强预防性护理,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杨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4 h尿量记录单在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指导患者认识记录24 h尿量的目的及意义.方法 制作24 h尿量记录单科室健康教育员对40例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85%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记录尿量的目的及意义,72.50%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护士统计尿量的时间,75%的患者或家属不乐意与护士合作.结论 通过24 h尿量记录单的应用,使患者对24 h尿量监测的目的及意义均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为临床用药及饮食健教提供了客观可行的依据.

    作者:彭军香;王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门诊注射室流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观察改进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管理后,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优化前明显提高.结论 不断的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管理,注重环境的细节管理,加强护理人文关怀和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方春艳;谭银欢;马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主要是对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周到的照顾.实验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每周与患者通电话一次,每个月进行随访一次.采用SF-36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5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5个月实验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延续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井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后按摩对产妇泌乳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按摩在产妇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86例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产后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和子宫复旧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满足新生儿的比例、母乳喂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子宫底的高度、子宫内膜的厚度、产后恶露的性质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按摩是一种较好的产后护理保健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后泌乳和子宫恢复.

    作者: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心内科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和未抑郁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中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为16.7%;抑郁组患者出院时HAMD评分为(19.2±3.5)分,明显高于抑郁组入院时评分(5.2±1.6)、未抑郁组入院时(5.3±1.5)和未抑郁组出院时(5.7±1.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性格内向、住院时间延长、受教育年限长、冠心病年限长、家庭经济困难与住院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负面情绪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受教育年限与患者发生抑郁情绪为负相关关系,其余为正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向性格、住院时间延长及家庭经济困难是住院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内向的性格、住院时间的延长及家庭经济的困难可以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降低患者出现抑郁的可能,提高疗效及康复效果.

    作者:宋冬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精神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精神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方法 应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60例FC患者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者之间的精神心理评分进行比较;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 FC患者SAS、SDS标准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过护理干预1个月后,FC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6.7%.结论 FC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护理干预可以改善FC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作者:陆文玲;蔡棠;姜莉;王俊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超声雾化吸入交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0.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病程,还能加速COPD急性加重期的转归.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超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