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霞;石凤群;宁红珠;谢瑞珍;梁燕明;张芸;谭健珍;邓丽爱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肠造口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肠造口手术患者均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两组肠造口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神经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评分值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手术患者的应用过程中,疗效确切,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翠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新型护理培训模式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护理人员30名,通过对急诊护理人员架构的调整,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急诊科组长分层负责制的新型培训模式,实施合理的培训考核形式,4个月后对培训人员新型培训方式后的效果、医生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4个月的培训,患者对参加培训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单项急救操作、综合抢救能力、临床带教能力以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评价等方面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护理质量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QLQ-C30评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诊科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下新型护理培训模式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急诊科乃至所有科室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顺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加强康复训练护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等.结果 实验组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以后,患者的前臂功能恢复明显加快,并且患者的并发症产生率有所降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艳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术后应用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危重病人应用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留置鼻肠管时间(22 ±8.5)d.91例对EN接受良好,5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稀便,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危重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病情和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缩短入住ICU的时间,良好细致的护理是成功实施肠内营养的保证.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的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进行氧疗期间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氧疗期间进行传统的护理治疗,干预组患者除了传统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治愈45例,治愈率90%,病情恶化或没有好转4例,1例死亡;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76%,有患者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恶化9例,死亡3例.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从心理到生理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爱京;邱秀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的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4 w.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情况、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4 w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少玲;潘月会;黄建贤;何小玲;颜慧英;刘胜;叶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梅州地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梅州地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表》,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梅州市6家医疗机构的50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将所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纳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梅州市医护人员之间临终关怀知识和行为得分有差异,知识、态度及行为之间成正相关.结论 梅州市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实施临终关怀行为不够主动.
作者:刘丹丹;陈伟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为了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本院通过实施以突出“岗位技术、责任风险、劳动强度、护理工作量”等为导向的护理绩效考核分配办法,探讨以非经济模式为主体的护理绩效分配,强化护理垂直管理.
作者:曾等娣;盛传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用0.5%安多福PVP-Ⅰ局部浸泡换药治疗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换药的甲沟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0.5%安多福PVP-Ⅰ局部浸泡30 min+换药+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不用浸泡,直接换药+无菌纱布包扎.观察两组甲沟炎的换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6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0.5%安多福PVP-Ⅰ局部浸泡换药方法能有效治疗甲沟炎.
作者:龚海琴;施雪雁;贾宏;郭荣;马光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意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1].嗜铬细胞瘤术前标本采集项目包括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24h尿VMA,均为不同的试管采集不同的标本.其中收集24h尿液的缺点是费时、不方便,且标本收集准确性差.为了准确收集嗜铬细胞瘤术前标本,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CQI方法对病房嗜铬细胞瘤术前标本采集、收集进行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 查找病房嗜铬细胞瘤术前标本采集、收集存在的问题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80例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抽血、留取24 h尿VMA标本的患者资料,其中采集标本方法错误4例,3例因护士未详细宣教而不知道标本留取方法,1例留取时间不正确,2例患者未能按照要求做到平卧2h再走动,1例患者忘记留取标本,2例标本留取试管错误,1例未完成留取标本.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同期调查本科室80例患者对护士嗜铬细胞瘤术前采集标本的服务满意度为92%.
作者:邱宇芳;官冬;李晓菊;刘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再出血、膀胱痉挛、尿失禁等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选泌尿外科BPH83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一线式”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指标.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厚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PICU中所有使用上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367例,分别采用改良后的无张力封闭式固定法和传统固定法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研究期间采用不同固定方法留置针透明贴膜卷边、脱落及留置针脱出发生率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透明敷贴卷边、脱落及留置针脱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无张力封闭式固定法可防止透明敷贴卷边、脱落,延长使用时间,减少留置针的脱出和贴膜对局部皮肤的拉力性损伤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作者:王海霞;高祝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马铃薯外敷预防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泵入胺碘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静脉泵入胺碘酮的同时用新鲜马铃薯外敷静脉穿刺点上方皮肤.对照组不做预防性处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马铃薯外敷可有效降低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
作者:宋美燕;唐菊素;翁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对策.方法 使用SCL-90心理评定量表对57例不同疾病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与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老年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几方面评分均低于常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加速疾病转归,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病率与复发率.
作者:陈策;杨文;胡学军;郑潇钰;梁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和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第7天时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暖箱时间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体重、头围、身长增加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喂养不耐受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发育.
作者:夏颖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ICU的378例停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调查两组的危险因素和并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ICU气管插管患者中高龄、APACHEII评分≥15分、意识状态、长期吸烟、机械通气时间≥3 d是VA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加强监测,规范各项医疗活动和护理操作,可有效控制VAP的发生.
作者:莫红平;丘宇茹;肖秀红;陈裕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磷酸钠盐口服液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应用于妇科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术前需行肠道准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肠道准备分别给予磷酸钠盐口服液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腹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磷酸钠盐口服液清洁肠道效果好、舒适度高、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但其引起的血电解质水平异常值得关注.
作者:张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腹腔镜下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72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路径及知识需求量表进行分析.术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工作,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7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快,全部治愈出院.结果 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健康教育需求具有多样化、阶段性特点,72例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日.结论 健康教育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参与康复的积极性,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秀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在内科护理人员以及住院患者中的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内科住院患者97例以及护理人员41名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护理人员自我评分以及患者对其评分的差异,同时对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94%,高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的80.49%(P<0.01).相关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亦明显高于护理人员自评分(P<0.01).结论 临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
作者:杨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我护理意识的培养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存在下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采用SF-36QoL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的下尿路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尿频、尿急、膀胱疼痛、压力性尿失禁、尿不尽感、排尿中断及尿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SF-36QoL量表各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我护理意识的培养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莉;刘国庆;李杰荣;植飞燕;周燕芬;曾华萍;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