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普钠治疗老年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观察

谢春艳

关键词:硝普钠, 高血压, 左心衰竭, 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硝普钠治疗老年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本院接受高血压伴左心衰竭治疗的患者49例,均使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其中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余29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压、焦虑程度及临床疗效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或P<0.01).结论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老年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Orem自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需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美兰;冯晶;黄玉霞;柯小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硝普钠治疗老年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硝普钠治疗老年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本院接受高血压伴左心衰竭治疗的患者49例,均使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其中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余29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压、焦虑程度及临床疗效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或P<0.01).结论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老年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相关调查

    目的 通过对护理人员执行手卫生情况及手部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现状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洗手依从性和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功效,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应用《护士手卫生观察记录表》和《护士手卫生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177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观察集中在8:00~12:00 am,2:00~6:00 pm,每位研究对象持续观察20 min.为避免相互影响,完成同一科室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观察后,再统一发放《护士手卫生调查表》,并当场检查回收调查表.结果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工作中,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在进行不同的操作时,护士手卫生依从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对与自身安全相关操作的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对与病人安全相关操作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性质病房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急重症病房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内科性和外科性病房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多以洗手为其主要的手卫生执行方式,说明其对含酒精擦手剂存在不足的认识,提示医院感染管理者要加大对含酒精擦手剂的宣传力度,以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董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护理与治疗感受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护理与治疗的感受.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认知、情感、思维、行为异常时,由我科资深护士通过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意见,并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各种护理措施的优点与缺点,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5例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12例患者反映药物副作用较大,对目前的护理感受是护士态度佳、安全性护理较好,但院内生活枯燥、护理缺乏个性化、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疗纠纷多.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对策对抗药物副作用,同时给予患者人文护理、充分掌握沟通技巧、逐渐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负责患者的安全、促进护患和谐、减少医疗纠纷,是提高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治疗信心与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产前教育对产妇健康认知行为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前教育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产科100例单胎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前采用多元化的产前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分娩前主观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抑郁评分、泌乳始动时间、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教育能满足产妇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产妇的分娩知识,改善产后结局.

    作者:王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现状的90例探讨研究

    目的 探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关的因素,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其护理质量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90名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护士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得分对比结果显示,本科组的得分低、大专次之,中专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的对比结果显示,36~45岁组的压力源得分低,其他年龄组依次增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压力源均与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大的相关性(r>0.3),且以职业因素、工作因素和护士自身因素的关联性大.结论 当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且与职业技能的、工作经验、文化层次以及专业知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者:迟琳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02例,发生压疮22例,未发生压疮8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总结压疮发生的高位因素,同时给予不同分期的压疮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患者的意识水平、活动能力及Braden得分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所有压疮患者护理后未见进展,经过系统治疗后治愈35例,好转15例,进一步扩大2例,有效率95.5%.结论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昌碧;陈坤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PICC与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在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穿刺方式,将成功行深静脉置管的135例小儿分为外周组69例,中心组6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外周组穿刺耗时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相关并发症较少(P<0.05),但在导管堵管及相关性感染方面中心组发生率少于PICC组(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CVC适用于低龄儿、低体重儿,满足输注血液、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的要求,在抢救治疗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适于后期维持应用,为患儿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两种长效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作者:高飞;王艳;翟秋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出堵管材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堵管材料咳出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应用有效、安全.

    作者:苗传玉;王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术室管理在控制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管理在控制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实施手术室感染管理前3个月内手术治疗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将管理后3个月手术治疗患者300例设为实验组.观察实施手术室感染管理前后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为3.00%.实验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0.67%.实验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手术室感染管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手术临床治疗质量.

    作者:李竞赛;邹艳红;薛伟;夏玲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分析精神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消除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2起护理纠纷原因.护理纠纷原因与患者疾病本身的严重性、特殊性,护士的安全意识、业务素质、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安全设施和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强化安全意识、法律观念,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提高护士有效的沟通能力,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管理,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力度,能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杲书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型纱布垫与常规皮肤护理在改善无创呼吸机面罩漏气及预防压疮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 观察O型纱布垫使用后无创呼吸机面罩漏气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呼吸机面罩引起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2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40例,对照组140例,实验组采用O型纱布垫,对照组只用常规皮肤护理,观察2组患者面罩漏气及鼻面部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漏气、压疮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O型纱布垫能有效减少呼吸机面罩的漏气产生并预防鼻面部压疮的发生.

    作者:朱丽萍;卢回芬;刘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科病房预防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外科病房管理控制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400例实施预防性护理管理的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实施预防性护理管理以前的400例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投诉率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外科病房感染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石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透析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丽;邢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回访统计中,观察组的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良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对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有很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栾明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在股骨头坏死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护理结果.结果 经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75%;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33例,总有效率93.75%,两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股骨头坏死围术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掌握术后康复知识较快且准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实践

    目的 探讨手术室的腔镜器械在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效果.方法 本院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实施细节化管理.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200台腔镜手术作为实践研究的对象,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手术中器械出现的不良情况做统计,对比细节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细节化管理后,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由82.5%升高到97.5%,零件缺失情况由1.5%降低到0.5%,器械不适用情况由16.5%降低到1.0%,准备差错由13.5%降低到2.0%.结论 手术室腔镜器械细节化管理实践效果显著.

    作者:李欣欣;田德龙;李延海;田针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对一强化监测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一对一强化监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并自愿试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37例试产成功,成功分娩率82%;对照组38例试产成功,分娩成功率84%.两组生产过程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的产妇采取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倪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腹腔镜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12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行术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全程优化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进食时间等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在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上亦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镇静剂使用和并发症例数上差异明显(P<0.01).结论 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术期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有助于帮助患儿平稳度过手术期,增强手术依从性,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建议临床重视围术期护理.

    作者:顾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0例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老年人机械通气的“平衡”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n dysfunction syndrome,ARDS)老年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 介绍30例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的老年人机械通气的“平衡”护理方法.结果 30例老年人都抢救成功.结论 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老年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与年轻人不同,必须根据老年人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后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的生理及病理的特点来制定.

    作者:赵淑婷;钟晓旻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