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杲书亭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纠纷, 防范对策
摘要:分析精神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消除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2起护理纠纷原因.护理纠纷原因与患者疾病本身的严重性、特殊性,护士的安全意识、业务素质、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安全设施和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强化安全意识、法律观念,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提高护士有效的沟通能力,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管理,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力度,能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通过对20例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手术前充足的准备,手术中合理严谨的配合,术后严密的皮瓣观察以及整体护理,20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患者对外观相对满意,供区小腿功能无障碍.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淑艳;历建英;冯金洁;林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识度、平时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自理能力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识程度、戒烟人数、呼吸方式的改变以及每日的锻炼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的生活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增进应对疾病的有效行为,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疾病,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于炳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对一强化监测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一对一强化监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并自愿试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37例试产成功,成功分娩率82%;对照组38例试产成功,分娩成功率84%.两组生产过程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的产妇采取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倪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导乐陪伴配合产时体位管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拟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导乐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后出血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所需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乐陪伴配合体位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娩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麻宗英;梁群莉;卢美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产妇产时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产妇产时发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中心产房临产发热产妇236例,将体温37.3~37.9℃产妇设为研究Ⅰ组,共140例;将体温≥38℃产妇设为研究Ⅱ组,共96例.运用临床资料收集整理的科研路线,对临产产妇发热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发热原因.结果 本组产妇临产发热,体温超过38℃者,与体温38℃以下者,两组病例处理仅在抗生素使用方法上略有不同,体温超过38℃者100%使用抗生素,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剖宫产率、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剖宫产和阴道产(钳产/顺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产妇临产发热对分娩结局有影响,但只要采取恰当的有效措施,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产妇状况,监测羊水、胎心变化,及时终止妊娠,完善相应的诊护措施就能保证良好的分娩结局.

    作者:陈艳雯;卢燕芳;霍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386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导管尖端部位细菌学培养,并针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迁延及频繁穿刺,局部组织病原菌感染发生几率越高;穿刺时已发热,也是导致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引起临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比率15.38%,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率51.28%,其他微生物感染比率33.34%;深静脉置导管12~15 d、16~18 d、>18 d患者导管尖端处组织感染的几率分别27.4%、44.4%、71.4%.结论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迁延周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和严格督导导管留置护理操作对防治导管留置所致的感染具有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孔焱;李椰;魏永莉;郝凌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1年,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听力恢复时间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听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卫;曾新宇;廖慧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询循证资料获取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影响的相关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并将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护理的治疗效果相比较,以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初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秀茹;徐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音乐疗法对产后清宫术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产后清宫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 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前15 min及术中进行音乐疗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音乐疗法可减少患者清宫术过程的不良反应,缓解紧张情绪,稳定血压、心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且经济、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普通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负面情绪.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02例,发生压疮22例,未发生压疮8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总结压疮发生的高位因素,同时给予不同分期的压疮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患者的意识水平、活动能力及Braden得分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所有压疮患者护理后未见进展,经过系统治疗后治愈35例,好转15例,进一步扩大2例,有效率95.5%.结论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昌碧;陈坤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我国目前开展延续护理的SWOT分析

    延续护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护理模式.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对我国开展延续护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为其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谢书红;常文娟;安力彬;李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方法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实施心脏介入治疗患者1120例,将2011年1~6月患者54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患者572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并发症护理方法,即术后严密监视患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相应护理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方法,从患者入院时起,分为术前、术时及术后护理,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并发症发病的因素.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用于52例慢性胃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并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校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4例慢性胃炎的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胃炎患儿的康复效果,消除患儿的痛苦以及家长的压力,增进医护、患儿及家长之间的协同作用,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作者:周玮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评估患者睡眠状况,并作出针对性的l周护理干预及辅助治疗,另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护理前后与对照组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下降多由于自身健康因素、环境因素、治疗护理介入因素、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比人院前有较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苏雪梅;苏冰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行为及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及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初次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

    作者:宋晶;刘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护理研究

    目的 对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院自2007年起进行了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护理配合的相关临床培训,选取2007~2008年(培训前)来本院接受颅脑动脉瘤治疗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2009~2010年(培训后)来本院接受此疾病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从而将针对致栓的原因建立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恶性肿瘤化疗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在患者化疗当天行PICC置管,然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护理.结果 6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经溶栓、抗凝治疗之后2~10d,2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逐渐的缓解,1例患者在溶栓治疗中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结论 由于血栓形成状态极易在患者存在着的高凝状态明显、血小板活性增强及PICC的作用下形成,因此说它们也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的过程中,临床上应该常规检测相应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等,做到有效早期干预,并对置管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作者:邓秀云;黄子珍;唐玉芳;石天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就诊特点以及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 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经综合急救护理后,47例保守治疗,57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组治愈及好转45例(95.74%),因癌性穿孔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2例(4.26%);手术治疗组治愈及好转57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腹症发病后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急救护理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救治护理.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急腹症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艳娣;李苹;朱丽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接受皮肾穿刺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35例.普通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满足患者的整体需求,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