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护理研究

张珊珊

关键词: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护理, 术中配合
摘要:目的 对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院自2007年起进行了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护理配合的相关临床培训,选取2007~2008年(培训前)来本院接受颅脑动脉瘤治疗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2009~2010年(培训后)来本院接受此疾病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避光)输液器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应用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避光)输液器对320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3216例次输液,结果3例输入柔红霉素的患者出现刺激性疼痛停止输液,1例发生静脉炎,其他均无输液反应及药物混浊发生,顺利完成输液,说明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避光)输液器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患者的输液反应,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注,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透析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丽;邢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围术期患者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8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9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眼科围术期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服药遵从、定时复诊、用眼卫生和健康行为实验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7 ~0.9和≥1.0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白内障手术病人的遵医行为,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牟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易患因素及护理

    心房颤动(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 ~40%[1],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术后心房不应期延长、缺血、炎症反应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等引起心房肌形成缓慢传导区域和单向阻滞区域,从而形成折返环,诱发AF[2].早发现、早处理,加强基础及专科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预后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非体外循环能减少术后AF的发生率[3-4].我院对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发生AF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我科行OPCAB的窦性心律患者489例,术后发生AF63例,发生率为12.9%.男41例,女22例,年龄49~ 82岁.术前心电图提示均为窦性心律,无AF史.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80例,Ⅳ级21例,其余为Ⅰ~Ⅱ级.

    作者:卢爽;黄茜;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rem自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患者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术后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一般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实验组术后给予orem自理模式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状况,术后下床时间,Barthel指数,住院天数及术后回叫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等情况.结果 术后6、12、24、48 h疼痛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Barthel指数、住院天数、回叫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显著差异(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在运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邓远琦;方渝;冯智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在股骨头坏死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护理结果.结果 经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75%;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33例,总有效率93.75%,两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股骨头坏死围术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掌握术后康复知识较快且准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及家长满意度.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识度、平时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自理能力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识程度、戒烟人数、呼吸方式的改变以及每日的锻炼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的生活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增进应对疾病的有效行为,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疾病,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于炳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集到的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手术,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床路径护理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 临床路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治疗的理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新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60例DVT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坚持运动、心理调整等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显著促进DVT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

    作者:洪海珠;陈连娣;林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即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观察组患者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尿毒症脑病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观察组患者血液灌流器进行预冲等.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中分子物质)、血尿酸、血肌酐及血压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食欲、皮肤瘙痒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BUN及Cr均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组合型血液净化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者要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积累的小、中及大分子物质,从而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配合全面的护理,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与护理均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在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在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进行口头医嘱执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头医嘱执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和降低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的发生.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理及行为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及行为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认知干预和康复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及行为干预有利于增加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任金梅;詹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总结本院近年来加强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提高ICU危重患者护理水平对ICU危重患者的恢复的影响.方法 使用统计学手段对本院救治的121例ICU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试验统计资料显示,ICU危重患者经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在得到先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科学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率.这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措施和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琼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手术室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318例,根据有无采用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135例)和细节护理组(18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细节护理组患者则给予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细节护理组患者对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飞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护理研究

    目的 对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院自2007年起进行了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护理配合的相关临床培训,选取2007~2008年(培训前)来本院接受颅脑动脉瘤治疗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2009~2010年(培训后)来本院接受此疾病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实验组46例喉癌患者术前用自制量表行心理评估依据所存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46例喉癌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46例喉癌患者术晨及术后的血压及脉搏水平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了心理护理的喉癌患者发生不良行为及并发症均较未进行心理护理的喉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喉癌患者的康复.

    作者:雷三菊;曹月香;刘秀贞;李剑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应用经皮脉冲刺激配合灭滴灵湿敷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对治疗压疮形成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63例患者按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定时翻身、局部皮肤常规处理及灭滴灵湿敷治疗压疮.观察组: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加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进行压疮治疗护理.结果 两组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6.68±3.45)d,对照组为(42.16±3.7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8,P<0.01).两组压疮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Ⅰ期压疮u=0.46,Ⅱ期压疮u=1.89,Ⅲ期压疮u=1.86).结论 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用于压疮的治疗护理,较单一使用常规压疮治疗护理方法,能更有效降低危险人群压疮并发症的发生,能缩短压疮治愈时间,而该项操作技术简便、无痛、无创,是治疗压疮进行护理干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宝玲;赵坚;邓育红;孙艺玮;周粤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功能恢复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下积极完成康复内容及相关要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该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泌尿系感染,可预防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指导下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朱静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围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

    探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围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85例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着重介绍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术中手术配合.加强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措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及术中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艳梅;肖莹;封翊君;马春红;成春静;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