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云
目的 探讨一对一强化监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并自愿试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37例试产成功,成功分娩率82%;对照组38例试产成功,分娩成功率84%.两组生产过程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的产妇采取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倪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从而将针对致栓的原因建立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恶性肿瘤化疗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在患者化疗当天行PICC置管,然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护理.结果 6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经溶栓、抗凝治疗之后2~10d,2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逐渐的缓解,1例患者在溶栓治疗中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结论 由于血栓形成状态极易在患者存在着的高凝状态明显、血小板活性增强及PICC的作用下形成,因此说它们也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的过程中,临床上应该常规检测相应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等,做到有效早期干预,并对置管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作者:邓秀云;黄子珍;唐玉芳;石天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导尿术实验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我校2010级护理系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班52人.对照组在《基础护理学》导尿术实验教学中所接受的理论教学、实践及结业考评均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并对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及结业考评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1年后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与《带教护生成绩测评表》对两组的各项能力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 引入循证护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CTDI-CV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引入循证医学1年后实验组CTDI-CV各项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教护生成绩测评表》各项评分与对待异性导尿时的心理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导尿术实验的带教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提高了护生的创新能力,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教学中进行推广.
作者:周香凤;张香兰;林慧;江东风;叶卉;黄笑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回访统计中,观察组的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良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对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有很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栾明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行为及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初次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
作者:宋晶;刘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远程心电监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行远程心电监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均行针对心电监护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监护前、监护中的心理护理.护理2个月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研究组患者存在各类不良心理情绪的程度极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远程心电监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谢静;何春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及家长满意度.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n dysfunction syndrome,ARDS)老年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 介绍30例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的老年人机械通气的“平衡”护理方法.结果 30例老年人都抢救成功.结论 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老年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与年轻人不同,必须根据老年人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后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的生理及病理的特点来制定.
作者:赵淑婷;钟晓旻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关的因素,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其护理质量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90名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护士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得分对比结果显示,本科组的得分低、大专次之,中专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的对比结果显示,36~45岁组的压力源得分低,其他年龄组依次增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压力源均与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大的相关性(r>0.3),且以职业因素、工作因素和护士自身因素的关联性大.结论 当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且与职业技能的、工作经验、文化层次以及专业知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者:迟琳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手术室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318例,根据有无采用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135例)和细节护理组(18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细节护理组患者则给予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细节护理组患者对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细节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飞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Ⅲ~Ⅳ期难愈性压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国产VAC装置,观察组采用本院自制的VAC装置.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大于对照组,每天护理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VAC装置材料来源方便,效果基本可以保证,临床用途广泛,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容;谢雪霞;陈肖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普通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负面情绪.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实验组46例喉癌患者术前用自制量表行心理评估依据所存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46例喉癌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46例喉癌患者术晨及术后的血压及脉搏水平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了心理护理的喉癌患者发生不良行为及并发症均较未进行心理护理的喉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喉癌患者的康复.
作者:雷三菊;曹月香;刘秀贞;李剑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方式.方法 选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200例,进行关于健康教育需求方式的调查问卷,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宣传组,每组100例.健康教育组进行需求调查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常规宣传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教育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情况.结果 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方式主要包括入院健康教育、服药方面的教育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教育等三个方面.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健康教育进行后健康教育组明显低于常规宣传组(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症状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桂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探讨剖宫产术前股动脉预置管栓塞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部分植入患者的护理.对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部分植入的剖宫产患者术前行股动脉置管,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行动脉栓塞术.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6例均栓塞成功,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均10分.股动脉预置管动脉栓塞为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迅速、有效、并发症少、出血量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作者:朱月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情况,旨在探讨符合社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体系.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于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和实施3个月后各评估1次,统计指标为总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 观察组实施家庭医生团队模式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除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物质功能、精力4个维度明显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3个月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前者可大限度地满足社区老年人的身心需要,提高和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蓉;郭志强;邓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下积极完成康复内容及相关要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该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泌尿系感染,可预防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指导下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朱静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需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美兰;冯晶;黄玉霞;柯小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产妇产时发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中心产房临产发热产妇236例,将体温37.3~37.9℃产妇设为研究Ⅰ组,共140例;将体温≥38℃产妇设为研究Ⅱ组,共96例.运用临床资料收集整理的科研路线,对临产产妇发热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发热原因.结果 本组产妇临产发热,体温超过38℃者,与体温38℃以下者,两组病例处理仅在抗生素使用方法上略有不同,体温超过38℃者100%使用抗生素,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剖宫产率、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剖宫产和阴道产(钳产/顺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产妇临产发热对分娩结局有影响,但只要采取恰当的有效措施,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产妇状况,监测羊水、胎心变化,及时终止妊娠,完善相应的诊护措施就能保证良好的分娩结局.
作者:陈艳雯;卢燕芳;霍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集到的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手术,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床路径护理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 临床路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治疗的理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新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