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邓秀云;黄子珍;唐玉芳;石天利

关键词:肿瘤化疗,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从而将针对致栓的原因建立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恶性肿瘤化疗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在患者化疗当天行PICC置管,然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护理.结果 6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经溶栓、抗凝治疗之后2~10d,2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逐渐的缓解,1例患者在溶栓治疗中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结论 由于血栓形成状态极易在患者存在着的高凝状态明显、血小板活性增强及PICC的作用下形成,因此说它们也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的过程中,临床上应该常规检测相应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等,做到有效早期干预,并对置管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ERCP治疗5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

    探讨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后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本组5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均可见脓性胆汁自胆管内排出,共实施约肌切开术(EST) 47例,鼻胆管引流(ENBD) 39例,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ERBD)15例,网篮取石31例,内镜下碎石15例.所有患者胆道梗阻症状均解除,胆汁引流顺畅,术后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体温1~8d内恢复正常,高温消失.ERCP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准备时间短、疗效显著等优点,精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罗素桢;黄明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情况,旨在探讨符合社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体系.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于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前和实施3个月后各评估1次,统计指标为总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 观察组实施家庭医生团队模式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除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物质功能、精力4个维度明显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3个月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前者可大限度地满足社区老年人的身心需要,提高和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蓉;郭志强;邓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386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导管尖端部位细菌学培养,并针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迁延及频繁穿刺,局部组织病原菌感染发生几率越高;穿刺时已发热,也是导致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引起临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比率15.38%,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率51.28%,其他微生物感染比率33.34%;深静脉置导管12~15 d、16~18 d、>18 d患者导管尖端处组织感染的几率分别27.4%、44.4%、71.4%.结论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迁延周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和严格督导导管留置护理操作对防治导管留置所致的感染具有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孔焱;李椰;魏永莉;郝凌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站妇科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舒适护理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宫颈癌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则给予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采用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2.12±4.98)分,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6.21±7.21)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行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性、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静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评估患者睡眠状况,并作出针对性的l周护理干预及辅助治疗,另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护理前后与对照组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下降多由于自身健康因素、环境因素、治疗护理介入因素、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比人院前有较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苏雪梅;苏冰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现状的90例探讨研究

    目的 探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关的因素,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其护理质量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90名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护士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得分对比结果显示,本科组的得分低、大专次之,中专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的对比结果显示,36~45岁组的压力源得分低,其他年龄组依次增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压力源均与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大的相关性(r>0.3),且以职业因素、工作因素和护士自身因素的关联性大.结论 当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且与职业技能的、工作经验、文化层次以及专业知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者:迟琳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提高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经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主观感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高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瑞云;郭桂红;谢文莉;黄雅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20例并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血压相关治疗并实施整体护理,观察组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实施中,其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基础知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压等,在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个月后,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本身的认知度及疾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57例(95.00%)症状改善,对照50例(83.33%)症状改善,观察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评分为(98,99±2.35)分,对照组为(85.67±7.89)分,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无1例复发,无1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7例(11.67%)复发,6例(10.00%)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消除多项危险因素,从而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肖学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及家长满意度.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待两组患者出院时,给予疾病认知能力检测评估表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做好记录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疾病相关知识达标67例,达标率为98.5%,对照组达标39例,达标率为57.4%,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68例,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41例,满意度为60.3%,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8.3±3.0)d,对照组为(12.4±2.1)d,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3013.47±374.13)元,对照组为(5167.93±235.60)元,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更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认识的知识体系,减少住院时间,临床效益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翟英芬;李奕;韩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产前教育对产妇健康认知行为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前教育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产科100例单胎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前采用多元化的产前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分娩前主观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抑郁评分、泌乳始动时间、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教育能满足产妇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产妇的分娩知识,改善产后结局.

    作者:王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定期强化培训对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相关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定期强化培训对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2012年本院10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强化培训.观察记录两组工作人员于管理前及管理后1个月、3个月的感染意识、控制感染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管理后1个月、3个月的感染意识及控制感染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强化培训能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王友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围术期患者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8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9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眼科围术期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服药遵从、定时复诊、用眼卫生和健康行为实验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7 ~0.9和≥1.0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白内障手术病人的遵医行为,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牟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例预置管动脉栓塞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护理

    探讨剖宫产术前股动脉预置管栓塞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部分植入患者的护理.对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部分植入的剖宫产患者术前行股动脉置管,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行动脉栓塞术.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6例均栓塞成功,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均10分.股动脉预置管动脉栓塞为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迅速、有效、并发症少、出血量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作者:朱月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应用经皮脉冲刺激配合灭滴灵湿敷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对治疗压疮形成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63例患者按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定时翻身、局部皮肤常规处理及灭滴灵湿敷治疗压疮.观察组: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加用盘状表面电极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进行压疮治疗护理.结果 两组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6.68±3.45)d,对照组为(42.16±3.7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8,P<0.01).两组压疮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Ⅰ期压疮u=0.46,Ⅱ期压疮u=1.89,Ⅲ期压疮u=1.86).结论 经皮脉冲刺激脊神经根后支用于压疮的治疗护理,较单一使用常规压疮治疗护理方法,能更有效降低危险人群压疮并发症的发生,能缩短压疮治愈时间,而该项操作技术简便、无痛、无创,是治疗压疮进行护理干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宝玲;赵坚;邓育红;孙艺玮;周粤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药物疼痛管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药物疼痛管理在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药物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肩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药物疼痛管理能够显著促进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微;尚作美;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方法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实施心脏介入治疗患者1120例,将2011年1~6月患者54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患者572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并发症护理方法,即术后严密监视患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相应护理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方法,从患者入院时起,分为术前、术时及术后护理,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并发症发病的因素.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就诊特点以及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 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经综合急救护理后,47例保守治疗,57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组治愈及好转45例(95.74%),因癌性穿孔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2例(4.26%);手术治疗组治愈及好转57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腹症发病后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急救护理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救治护理.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急腹症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艳娣;李苹;朱丽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对一强化监测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一对一强化监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并自愿试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37例试产成功,成功分娩率82%;对照组38例试产成功,分娩成功率84%.两组生产过程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的产妇采取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倪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