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王霞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 疗效,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及家长满意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实验组46例喉癌患者术前用自制量表行心理评估依据所存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46例喉癌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46例喉癌患者术晨及术后的血压及脉搏水平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了心理护理的喉癌患者发生不良行为及并发症均较未进行心理护理的喉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喉癌患者的康复.

    作者:雷三菊;曹月香;刘秀贞;李剑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护理要点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的护理要点,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8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后再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法,治疗后经相关护理,观察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08例患者经治疗后的pH、Pa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而PaCO2显著下降,FVC值及FEV1值也有改善,FEV1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无烦躁不安现象,但通气过程中1例发生咽部干涩后饮水消除,1例出现腹胀后嘱患者闭口鼻式呼吸后减轻,无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结论 通过无创通气治疗法治疗后的COPD并发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解除了因病情加重而导致的呼吸不畅,此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病患的身心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全程系统化护理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人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全程系统化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收治的小儿喘息型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病毒、平喘、化痰、镇静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过程中,实施全程系统化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20例并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血压相关治疗并实施整体护理,观察组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实施中,其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基础知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压等,在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个月后,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本身的认知度及疾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57例(95.00%)症状改善,对照50例(83.33%)症状改善,观察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评分为(98,99±2.35)分,对照组为(85.67±7.89)分,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无1例复发,无1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7例(11.67%)复发,6例(10.00%)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消除多项危险因素,从而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肖学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50例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实行胃肠减压患者发生不适的原因及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本院普外科2010年1~12月150例手术后胃肠减压发生不适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造成不适症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结果 咽喉疼痛、口干舌燥、语言障碍、失眠、恶心呕吐是患者表现出的多不适病状,这些不适症状主要与护理方法不当有关.结论 普外科手术后实行胃肠减压的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不适症状及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以及身体尽快康复.

    作者:彭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询循证资料获取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影响的相关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并将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护理的治疗效果相比较,以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初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秀茹;徐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PICC与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在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穿刺方式,将成功行深静脉置管的135例小儿分为外周组69例,中心组6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外周组穿刺耗时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相关并发症较少(P<0.05),但在导管堵管及相关性感染方面中心组发生率少于PICC组(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CVC适用于低龄儿、低体重儿,满足输注血液、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的要求,在抢救治疗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适于后期维持应用,为患儿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两种长效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作者:高飞;王艳;翟秋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在股骨头坏死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护理结果.结果 经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75%;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33例,总有效率93.75%,两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股骨头坏死围术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掌握术后康复知识较快且准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舒适肠内营养(EN)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12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舒适组各60例.结果 舒适组较传统组体重明显增加,精神状态好转提高22.33%,放化疗耐受提高18.34%,躯体活动力增加21.67%,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回升,淋巴细胞、ALT水平均明显降低,统计分析提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的舒适EN护理极为重要,舒适EN护理可提升患者自身情况,减少放化疗导致的血液、肝功能受损情况,起积极的临床干预作用.

    作者:徐从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门诊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门诊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0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在该组患者就诊期间由护士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感染控制.将2007年4月以前收治的9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入院就诊时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两组患者、护理人员、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投诉纠纷的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发挥门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控制门诊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作者:宗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02例,发生压疮22例,未发生压疮8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总结压疮发生的高位因素,同时给予不同分期的压疮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患者的意识水平、活动能力及Braden得分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所有压疮患者护理后未见进展,经过系统治疗后治愈35例,好转15例,进一步扩大2例,有效率95.5%.结论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昌碧;陈坤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rem自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患者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术后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一般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实验组术后给予orem自理模式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状况,术后下床时间,Barthel指数,住院天数及术后回叫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等情况.结果 术后6、12、24、48 h疼痛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Barthel指数、住院天数、回叫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显著差异(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在运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邓远琦;方渝;冯智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回访统计中,观察组的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良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对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有很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栾明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围术期患者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8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9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眼科围术期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服药遵从、定时复诊、用眼卫生和健康行为实验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7 ~0.9和≥1.0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白内障手术病人的遵医行为,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牟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提高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经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主观感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高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瑞云;郭桂红;谢文莉;黄雅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腹腔镜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12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行术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全程优化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进食时间等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在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上亦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镇静剂使用和并发症例数上差异明显(P<0.01).结论 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术期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有助于帮助患儿平稳度过手术期,增强手术依从性,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建议临床重视围术期护理.

    作者:顾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易患因素及护理

    心房颤动(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 ~40%[1],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术后心房不应期延长、缺血、炎症反应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等引起心房肌形成缓慢传导区域和单向阻滞区域,从而形成折返环,诱发AF[2].早发现、早处理,加强基础及专科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预后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非体外循环能减少术后AF的发生率[3-4].我院对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发生AF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我科行OPCAB的窦性心律患者489例,术后发生AF63例,发生率为12.9%.男41例,女22例,年龄49~ 82岁.术前心电图提示均为窦性心律,无AF史.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80例,Ⅳ级21例,其余为Ⅰ~Ⅱ级.

    作者:卢爽;黄茜;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站妇科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舒适护理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宫颈癌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则给予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关爱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至10月在本院采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手术指导,对两组患者知晓度和遵医嘱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干预组患者在知晓度和遵医嘱行为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1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小钏;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作者:魏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