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宝英
目的 探讨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在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进行口头医嘱执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头医嘱执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和降低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的发生.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普通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负面情绪.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的患者在住院之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H、PaO2、PaCO2、SaO2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韩玉琴;张志莲;宋志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远程心电监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行远程心电监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均行针对心电监护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监护前、监护中的心理护理.护理2个月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研究组患者存在各类不良心理情绪的程度极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远程心电监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谢静;何春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的腔镜器械在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效果.方法 本院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实施细节化管理.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200台腔镜手术作为实践研究的对象,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手术中器械出现的不良情况做统计,对比细节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细节化管理后,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由82.5%升高到97.5%,零件缺失情况由1.5%降低到0.5%,器械不适用情况由16.5%降低到1.0%,准备差错由13.5%降低到2.0%.结论 手术室腔镜器械细节化管理实践效果显著.
作者:李欣欣;田德龙;李延海;田针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管理在护士分层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内儿科、外科、妇产科和急诊科的40名护士,每科护士10名.根据我院护理的基本情况和护士的职称、知识和技能特点进行分层管理,观察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业务考核的得分显著高于分层管理前(P<0.001),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显著增高(P<0.05),护理失误率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护士工作的优化发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喻文碧;杨雪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分析精神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消除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2起护理纠纷原因.护理纠纷原因与患者疾病本身的严重性、特殊性,护士的安全意识、业务素质、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安全设施和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强化安全意识、法律观念,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提高护士有效的沟通能力,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管理,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力度,能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杲书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作者:魏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本院近年来加强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提高ICU危重患者护理水平对ICU危重患者的恢复的影响.方法 使用统计学手段对本院救治的121例ICU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试验统计资料显示,ICU危重患者经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在得到先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科学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率.这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措施和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琼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关的因素,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其护理质量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90名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护士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得分对比结果显示,本科组的得分低、大专次之,中专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的对比结果显示,36~45岁组的压力源得分低,其他年龄组依次增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压力源均与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大的相关性(r>0.3),且以职业因素、工作因素和护士自身因素的关联性大.结论 当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且与职业技能的、工作经验、文化层次以及专业知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者:迟琳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即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观察组患者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尿毒症脑病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观察组患者血液灌流器进行预冲等.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中分子物质)、血尿酸、血肌酐及血压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食欲、皮肤瘙痒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BUN及Cr均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组合型血液净化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者要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积累的小、中及大分子物质,从而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配合全面的护理,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与护理均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方面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l~12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小组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林兰芳;邓新征;杨秀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风险管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以来在本院手术的18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采取新式的风险管理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2010年前200例小儿手术作为本次的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手术期间护理风险的发生和护理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几经过本院的风险管理,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焦虑感下降、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绪论 采用风险管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维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药物疼痛管理在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药物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肩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药物疼痛管理能够显著促进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微;尚作美;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采用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2.12±4.98)分,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6.21±7.21)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行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性、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静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妇科手术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在恶心呕吐、焦虑方面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妇科手术前、后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后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颜梦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386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导管尖端部位细菌学培养,并针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迁延及频繁穿刺,局部组织病原菌感染发生几率越高;穿刺时已发热,也是导致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引起临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比率15.38%,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率51.28%,其他微生物感染比率33.34%;深静脉置导管12~15 d、16~18 d、>18 d患者导管尖端处组织感染的几率分别27.4%、44.4%、71.4%.结论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迁延周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和严格督导导管留置护理操作对防治导管留置所致的感染具有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孔焱;李椰;魏永莉;郝凌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产妇产时发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中心产房临产发热产妇236例,将体温37.3~37.9℃产妇设为研究Ⅰ组,共140例;将体温≥38℃产妇设为研究Ⅱ组,共96例.运用临床资料收集整理的科研路线,对临产产妇发热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发热原因.结果 本组产妇临产发热,体温超过38℃者,与体温38℃以下者,两组病例处理仅在抗生素使用方法上略有不同,体温超过38℃者100%使用抗生素,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剖宫产率、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剖宫产和阴道产(钳产/顺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产妇临产发热对分娩结局有影响,但只要采取恰当的有效措施,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产妇状况,监测羊水、胎心变化,及时终止妊娠,完善相应的诊护措施就能保证良好的分娩结局.
作者:陈艳雯;卢燕芳;霍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校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4例慢性胃炎的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胃炎患儿的康复效果,消除患儿的痛苦以及家长的压力,增进医护、患儿及家长之间的协同作用,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作者:周玮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探讨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后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本组5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均可见脓性胆汁自胆管内排出,共实施约肌切开术(EST) 47例,鼻胆管引流(ENBD) 39例,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ERBD)15例,网篮取石31例,内镜下碎石15例.所有患者胆道梗阻症状均解除,胆汁引流顺畅,术后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体温1~8d内恢复正常,高温消失.ERCP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准备时间短、疗效显著等优点,精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罗素桢;黄明宜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