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颜梦莎

关键词:护理干预, 妇科手术, 恶心呕吐,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妇科手术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在恶心呕吐、焦虑方面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妇科手术前、后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后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舒适肠内营养(EN)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12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舒适组各60例.结果 舒适组较传统组体重明显增加,精神状态好转提高22.33%,放化疗耐受提高18.34%,躯体活动力增加21.67%,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回升,淋巴细胞、ALT水平均明显降低,统计分析提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的舒适EN护理极为重要,舒适EN护理可提升患者自身情况,减少放化疗导致的血液、肝功能受损情况,起积极的临床干预作用.

    作者:徐从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腹腔镜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12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行术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全程优化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进食时间等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在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上亦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镇静剂使用和并发症例数上差异明显(P<0.01).结论 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术期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有助于帮助患儿平稳度过手术期,增强手术依从性,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建议临床重视围术期护理.

    作者:顾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睡眠问题的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 16例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查阅文献结果总结出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睡眠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编制问卷,观察并记录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否出现睡眠问题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6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116例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中,有56例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发生率为48.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经济压力、焦虑和抑郁是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长时间镇痛和胎儿健康状况好是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睡眠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并发睡眠质量发生率较高,不仅患者的经济状况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也明显影响其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患者睡眠问题的发生.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管瘤患儿简易护理手册》在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瘤患儿简易护理手册》在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120名血管瘤患儿家长,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设为对照组63名,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宣教组57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宣教,宣教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血管瘤患儿简易护理手册》对家长进行教育.比较两组家长血管瘤相关知识及护理掌握程度及患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宣教组患儿家长对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体温测量、口腔皮肤观察及护理、饮食调节、创面保护、预防呼吸道梗阻、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掌握程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2)在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宣教组发生率17.54%,对照组发生率30.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管瘤患儿护理手册》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方式,便于家长学习阅读,随时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患儿的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吕志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询循证资料获取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影响的相关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并将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护理的治疗效果相比较,以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初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秀茹;徐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1年,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听力恢复时间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听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卫;曾新宇;廖慧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通过对20例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手术前充足的准备,手术中合理严谨的配合,术后严密的皮瓣观察以及整体护理,20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患者对外观相对满意,供区小腿功能无障碍.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淑艳;历建英;冯金洁;林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现状的90例探讨研究

    目的 探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关的因素,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其护理质量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90名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护士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得分对比结果显示,本科组的得分低、大专次之,中专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的对比结果显示,36~45岁组的压力源得分低,其他年龄组依次增高,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压力源均与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大的相关性(r>0.3),且以职业因素、工作因素和护士自身因素的关联性大.结论 当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且与职业技能的、工作经验、文化层次以及专业知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者:迟琳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并评价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6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采取护理措施的前提下给予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护理纠纷、手术配合、术中血压与心率、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护理纠纷、手术配合情况、手术前后血压及心率、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显著(P <0.05或P<0.0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更好地配合手术,避免血压及心率波动,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马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出堵管材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堵管材料咳出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应用有效、安全.

    作者:苗传玉;王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Orem自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需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美兰;冯晶;黄玉霞;柯小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制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Ⅲ~Ⅳ期难愈性压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国产VAC装置,观察组采用本院自制的VAC装置.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大于对照组,每天护理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VAC装置材料来源方便,效果基本可以保证,临床用途广泛,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艳容;谢雪霞;陈肖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386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导管尖端部位细菌学培养,并针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迁延及频繁穿刺,局部组织病原菌感染发生几率越高;穿刺时已发热,也是导致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引起临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比率15.38%,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率51.28%,其他微生物感染比率33.34%;深静脉置导管12~15 d、16~18 d、>18 d患者导管尖端处组织感染的几率分别27.4%、44.4%、71.4%.结论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迁延周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和严格督导导管留置护理操作对防治导管留置所致的感染具有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孔焱;李椰;魏永莉;郝凌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50例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实行胃肠减压患者发生不适的原因及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本院普外科2010年1~12月150例手术后胃肠减压发生不适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造成不适症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结果 咽喉疼痛、口干舌燥、语言障碍、失眠、恶心呕吐是患者表现出的多不适病状,这些不适症状主要与护理方法不当有关.结论 普外科手术后实行胃肠减压的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不适症状及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以及身体尽快康复.

    作者:彭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奥伦自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心理、产程及产后哺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伦自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心理、产程及产后哺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9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奥伦自理模式干预,将两组产妇各个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产钳助产及产后出血比例和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4周的BSES和SCL-9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个产程时间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产钳助产及产后出血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1周、4周的BSES和SCL-90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伦自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心理、产程及产后哺乳的影响较大,能较为全面地改善产妇的状态.

    作者:熊海燕;谭小平;黄燕芬;李纯;黄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和观察组(家属参与护理模式组)每组各43例,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2个月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治疗配合情况、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2个月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及治疗配合较佳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作者:闫亚维;李晓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型纱布垫与常规皮肤护理在改善无创呼吸机面罩漏气及预防压疮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 观察O型纱布垫使用后无创呼吸机面罩漏气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呼吸机面罩引起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2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40例,对照组140例,实验组采用O型纱布垫,对照组只用常规皮肤护理,观察2组患者面罩漏气及鼻面部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漏气、压疮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O型纱布垫能有效减少呼吸机面罩的漏气产生并预防鼻面部压疮的发生.

    作者:朱丽萍;卢回芬;刘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定期强化培训对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相关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定期强化培训对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2012年本院10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强化培训.观察记录两组工作人员于管理前及管理后1个月、3个月的感染意识、控制感染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管理后1个月、3个月的感染意识及控制感染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强化培训能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王友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产妇产时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产妇产时发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中心产房临产发热产妇236例,将体温37.3~37.9℃产妇设为研究Ⅰ组,共140例;将体温≥38℃产妇设为研究Ⅱ组,共96例.运用临床资料收集整理的科研路线,对临产产妇发热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发热原因.结果 本组产妇临产发热,体温超过38℃者,与体温38℃以下者,两组病例处理仅在抗生素使用方法上略有不同,体温超过38℃者100%使用抗生素,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剖宫产率、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剖宫产和阴道产(钳产/顺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产妇临产发热对分娩结局有影响,但只要采取恰当的有效措施,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产妇状况,监测羊水、胎心变化,及时终止妊娠,完善相应的诊护措施就能保证良好的分娩结局.

    作者:陈艳雯;卢燕芳;霍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的必要性.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本院的儿科护士中随机抽取护士50名设为实验组,再从本院普通科室中随机抽取5个科室(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和胸外科),再分别随机各抽取10名护士(共50名)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普通科室护士的满意度比儿科高,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比普通科室大,儿科护士工作强度比普通科室大,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比普通科室明显,儿科护士穿刺成功率比普通科室护士穿刺成功率低,5项存在差异(P<0.05).专科知识掌握情况和工作效率两项无差异(P>0.05).结论 儿科护士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培养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来弥补常规医护工作中的不足.

    作者:孙秀勤;唐菁华;何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