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

林兰芳;邓新征;杨秀莲

关键词:小组责任制, 临床实践,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方面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l~12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小组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方法 对1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组86例,对照组70例.在两组原药物干预不变且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对护理综合干预组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同时进行家庭随访、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结果 入组前患者收缩压(154.5±8.6) mmHg,舒张压(93.3±5.8)mmHg,胆固醇(6.38±1.25) mmol/L,甘油三酯(1.86±0.8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8±0.8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2±1.39) mmol/L.社区护理综合干预两年后,患者SBP(129.5±10.3)mmHg,DBP(76.6±6.9)mmHg,TC(5.27±0.98) mmol/L,TG(1.40±0.19) mmol/L,HDL-C(2.01±0.65) mmol/L,LDL-C(1.61±0.95) mmol/L,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显著(P<0.05);2年后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组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49%、0%、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7.14%、5.71%,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综合干预组两年后患者的生命质量、依从性及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社区护理综合干预有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应成为冠心病防治新的社区护理医学模式.

    作者:蒋一新;何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就诊特点以及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 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经综合急救护理后,47例保守治疗,57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组治愈及好转45例(95.74%),因癌性穿孔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2例(4.26%);手术治疗组治愈及好转57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腹症发病后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急救护理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救治护理.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急腹症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艳娣;李苹;朱丽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妇科手术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在恶心呕吐、焦虑方面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妇科手术前、后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后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颜梦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导乐陪伴配合产时体位管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拟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导乐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后出血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所需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乐陪伴配合体位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娩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麻宗英;梁群莉;卢美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定期强化培训对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相关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定期强化培训对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2012年本院10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强化培训.观察记录两组工作人员于管理前及管理后1个月、3个月的感染意识、控制感染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管理后1个月、3个月的感染意识及控制感染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强化培训能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王友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的必要性.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本院的儿科护士中随机抽取护士50名设为实验组,再从本院普通科室中随机抽取5个科室(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和胸外科),再分别随机各抽取10名护士(共50名)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普通科室护士的满意度比儿科高,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比普通科室大,儿科护士工作强度比普通科室大,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比普通科室明显,儿科护士穿刺成功率比普通科室护士穿刺成功率低,5项存在差异(P<0.05).专科知识掌握情况和工作效率两项无差异(P>0.05).结论 儿科护士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培养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来弥补常规医护工作中的不足.

    作者:孙秀勤;唐菁华;何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对骨穿针的清洗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骨穿针的有效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骨穿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先用流动热水清洗干净针头表面血迹→高压水枪冲洗管腔→放入酶清洗剂浸泡→毛刷刷洗→酶清洗剂浸泡+超声清洗剂清洗,之后的步骤同对照组.比较两组骨穿针的洁净度、透明度、细菌生长、蛋白残留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洁净度、透明度、蛋白残留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细菌生长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进后的清洗消毒方法对骨穿针的清洗效果较好.

    作者:王桂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实践

    目的 探讨手术室的腔镜器械在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效果.方法 本院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实施细节化管理.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200台腔镜手术作为实践研究的对象,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手术中器械出现的不良情况做统计,对比细节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细节化管理后,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由82.5%升高到97.5%,零件缺失情况由1.5%降低到0.5%,器械不适用情况由16.5%降低到1.0%,准备差错由13.5%降低到2.0%.结论 手术室腔镜器械细节化管理实践效果显著.

    作者:李欣欣;田德龙;李延海;田针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导尿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导尿术实验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我校2010级护理系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班52人.对照组在《基础护理学》导尿术实验教学中所接受的理论教学、实践及结业考评均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并对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及结业考评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1年后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与《带教护生成绩测评表》对两组的各项能力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 引入循证护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CTDI-CV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引入循证医学1年后实验组CTDI-CV各项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教护生成绩测评表》各项评分与对待异性导尿时的心理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导尿术实验的带教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提高了护生的创新能力,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教学中进行推广.

    作者:周香凤;张香兰;林慧;江东风;叶卉;黄笑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护理与治疗感受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护理与治疗的感受.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认知、情感、思维、行为异常时,由我科资深护士通过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意见,并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各种护理措施的优点与缺点,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5例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12例患者反映药物副作用较大,对目前的护理感受是护士态度佳、安全性护理较好,但院内生活枯燥、护理缺乏个性化、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疗纠纷多.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对策对抗药物副作用,同时给予患者人文护理、充分掌握沟通技巧、逐渐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负责患者的安全、促进护患和谐、减少医疗纠纷,是提高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治疗信心与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管瘤患儿简易护理手册》在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瘤患儿简易护理手册》在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120名血管瘤患儿家长,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设为对照组63名,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宣教组57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宣教,宣教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血管瘤患儿简易护理手册》对家长进行教育.比较两组家长血管瘤相关知识及护理掌握程度及患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宣教组患儿家长对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体温测量、口腔皮肤观察及护理、饮食调节、创面保护、预防呼吸道梗阻、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掌握程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2)在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宣教组发生率17.54%,对照组发生率30.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管瘤患儿护理手册》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方式,便于家长学习阅读,随时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患儿的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吕志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透析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丽;邢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总结本院近年来加强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提高ICU危重患者护理水平对ICU危重患者的恢复的影响.方法 使用统计学手段对本院救治的121例ICU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试验统计资料显示,ICU危重患者经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在得到先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科学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率.这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措施和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琼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护理研究

    目的 对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院自2007年起进行了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护理配合的相关临床培训,选取2007~2008年(培训前)来本院接受颅脑动脉瘤治疗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2009~2010年(培训后)来本院接受此疾病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颅脑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出堵管材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堵管材料咳出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应用有效、安全.

    作者:苗传玉;王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避光)输液器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应用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避光)输液器对320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3216例次输液,结果3例输入柔红霉素的患者出现刺激性疼痛停止输液,1例发生静脉炎,其他均无输液反应及药物混浊发生,顺利完成输液,说明一次性使用微剂量高效过滤(避光)输液器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患者的输液反应,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注,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PICC与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在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穿刺方式,将成功行深静脉置管的135例小儿分为外周组69例,中心组6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外周组穿刺耗时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相关并发症较少(P<0.05),但在导管堵管及相关性感染方面中心组发生率少于PICC组(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CVC适用于低龄儿、低体重儿,满足输注血液、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的要求,在抢救治疗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适于后期维持应用,为患儿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两种长效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作者:高飞;王艳;翟秋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50例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实行胃肠减压患者发生不适的原因及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本院普外科2010年1~12月150例手术后胃肠减压发生不适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造成不适症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结果 咽喉疼痛、口干舌燥、语言障碍、失眠、恶心呕吐是患者表现出的多不适病状,这些不适症状主要与护理方法不当有关.结论 普外科手术后实行胃肠减压的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不适症状及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以及身体尽快康复.

    作者:彭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在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于2006 ~ 2011年收治的行急诊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与抑郁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作者:魏妍;丁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相关调查

    目的 通过对护理人员执行手卫生情况及手部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现状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洗手依从性和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功效,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应用《护士手卫生观察记录表》和《护士手卫生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177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观察集中在8:00~12:00 am,2:00~6:00 pm,每位研究对象持续观察20 min.为避免相互影响,完成同一科室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观察后,再统一发放《护士手卫生调查表》,并当场检查回收调查表.结果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工作中,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在进行不同的操作时,护士手卫生依从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对与自身安全相关操作的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对与病人安全相关操作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性质病房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急重症病房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内科性和外科性病房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多以洗手为其主要的手卫生执行方式,说明其对含酒精擦手剂存在不足的认识,提示医院感染管理者要加大对含酒精擦手剂的宣传力度,以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董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