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一新;何炜
目的 探讨非药物疼痛管理在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药物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肩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药物疼痛管理能够显著促进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微;尚作美;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需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Orem自理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美兰;冯晶;黄玉霞;柯小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在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进行口头医嘱执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头医嘱执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和降低院前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的发生.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386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导管尖端部位细菌学培养,并针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迁延及频繁穿刺,局部组织病原菌感染发生几率越高;穿刺时已发热,也是导致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引起临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比率15.38%,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率51.28%,其他微生物感染比率33.34%;深静脉置导管12~15 d、16~18 d、>18 d患者导管尖端处组织感染的几率分别27.4%、44.4%、71.4%.结论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迁延周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和严格督导导管留置护理操作对防治导管留置所致的感染具有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孔焱;李椰;魏永莉;郝凌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校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4例慢性胃炎的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胃炎患儿的康复效果,消除患儿的痛苦以及家长的压力,增进医护、患儿及家长之间的协同作用,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作者:周玮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思乐扣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深静脉导管外固定的护理体会.方法 19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深静脉导管置管并使用思乐扣进行外固定.结果 仅有8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无导管脱出.结论 思乐扣可有效降低导管移位的发生率,防止导管脱出体外,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微竹;何凤;付莉;余孟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待两组患者出院时,给予疾病认知能力检测评估表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做好记录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疾病相关知识达标67例,达标率为98.5%,对照组达标39例,达标率为57.4%,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68例,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41例,满意度为60.3%,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8.3±3.0)d,对照组为(12.4±2.1)d,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3013.47±374.13)元,对照组为(5167.93±235.60)元,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更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认识的知识体系,减少住院时间,临床效益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翟英芬;李奕;韩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下积极完成康复内容及相关要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该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泌尿系感染,可预防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指导下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朱静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于2006 ~ 2011年收治的行急诊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与抑郁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作者:魏妍;丁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60例DVT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坚持运动、心理调整等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显著促进DVT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
作者:洪海珠;陈连娣;林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股骨头坏死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护理结果.结果 经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75%;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33例,总有效率93.75%,两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股骨头坏死围术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掌握术后康复知识较快且准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作者:魏宝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站妇科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舒适护理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宫颈癌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则给予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方法 对1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组86例,对照组70例.在两组原药物干预不变且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对护理综合干预组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同时进行家庭随访、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结果 入组前患者收缩压(154.5±8.6) mmHg,舒张压(93.3±5.8)mmHg,胆固醇(6.38±1.25) mmol/L,甘油三酯(1.86±0.8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8±0.8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2±1.39) mmol/L.社区护理综合干预两年后,患者SBP(129.5±10.3)mmHg,DBP(76.6±6.9)mmHg,TC(5.27±0.98) mmol/L,TG(1.40±0.19) mmol/L,HDL-C(2.01±0.65) mmol/L,LDL-C(1.61±0.95) mmol/L,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显著(P<0.05);2年后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组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49%、0%、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7.14%、5.71%,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综合干预组两年后患者的生命质量、依从性及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社区护理综合干预有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应成为冠心病防治新的社区护理医学模式.
作者:蒋一新;何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士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精神科40名在编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管理后,护士在经常倒班、病区拥挤、护理患者突然死亡等工作压力源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士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呕吐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呕吐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明显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通过对20例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手术前充足的准备,手术中合理严谨的配合,术后严密的皮瓣观察以及整体护理,20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患者对外观相对满意,供区小腿功能无障碍.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淑艳;历建英;冯金洁;林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足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的实施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增加患者对糖尿病足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作者:卢圣爱;肖凌凤;王朝阳;宁小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询循证资料获取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影响的相关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并将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护理的治疗效果相比较,以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初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秀茹;徐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本院近年来加强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提高ICU危重患者护理水平对ICU危重患者的恢复的影响.方法 使用统计学手段对本院救治的121例ICU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试验统计资料显示,ICU危重患者经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在得到先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科学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率.这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措施和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琼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