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行为及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宋晶;刘强

关键词: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脑梗死, 治疗依从性, 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及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初次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经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主观感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高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瑞云;郭桂红;谢文莉;黄雅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术室管理在控制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作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管理在控制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实施手术室感染管理前3个月内手术治疗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将管理后3个月手术治疗患者300例设为实验组.观察实施手术室感染管理前后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为3.00%.实验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0.67%.实验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手术室感染管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手术临床治疗质量.

    作者:李竞赛;邹艳红;薛伟;夏玲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即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观察组患者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尿毒症脑病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观察组患者血液灌流器进行预冲等.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中分子物质)、血尿酸、血肌酐及血压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食欲、皮肤瘙痒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BUN及Cr均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组合型血液净化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者要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积累的小、中及大分子物质,从而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配合全面的护理,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与护理均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性化管理对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士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精神科40名在编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管理后,护士在经常倒班、病区拥挤、护理患者突然死亡等工作压力源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士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远程心电监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远程心电监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行远程心电监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均行针对心电监护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监护前、监护中的心理护理.护理2个月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研究组患者存在各类不良心理情绪的程度极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远程心电监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谢静;何春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rem自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患者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术后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一般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实验组术后给予orem自理模式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状况,术后下床时间,Barthel指数,住院天数及术后回叫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等情况.结果 术后6、12、24、48 h疼痛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Barthel指数、住院天数、回叫次数、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显著差异(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在运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邓远琦;方渝;冯智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围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

    探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围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85例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着重介绍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术中手术配合.加强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措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及术中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艳梅;肖莹;封翊君;马春红;成春静;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20例并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血压相关治疗并实施整体护理,观察组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实施中,其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基础知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压等,在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个月后,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本身的认知度及疾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57例(95.00%)症状改善,对照50例(83.33%)症状改善,观察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评分为(98,99±2.35)分,对照组为(85.67±7.89)分,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无1例复发,无1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7例(11.67%)复发,6例(10.00%)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消除多项危险因素,从而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肖学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用于52例慢性胃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并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校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4例慢性胃炎的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天数、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胃炎患儿的康复效果,消除患儿的痛苦以及家长的压力,增进医护、患儿及家长之间的协同作用,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作者:周玮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一对一强化监测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一对一强化监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并自愿试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37例试产成功,成功分娩率82%;对照组38例试产成功,分娩成功率84%.两组生产过程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的产妇采取一对一强化监测护理,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倪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舒适性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耳呜耳聋患者,共筛选出104名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法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1],将耳鸣耳聋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然后将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试验组在接受正常的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舒适的护理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只接受基础的药物治疗.结果 耳鸣耳聋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分以及其他各因子与失眠状况呈正相关(r=0.81,0.72,0.52,0.69,0.72,0.73,0.51,0.64,0.59;P <0.001);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相关的舒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躯体化、焦虑不安、抑郁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试验组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提高.结论 舒适性护理疗法对提高耳鸣耳聋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好的疗效[2].

    作者:梁思杏;侯晓慧;魏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突发性面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突发性面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取本院神经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突发性面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状况等差异.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16.29±1.32)、HAMD评分(17.49±3.5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ESCA评分(107.41 +10.23)、KPS评分(83.32 +8.35)、MUNSH评分(26.56 +2.98)、QOLS评分(61.98 ±7.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的护理方式与突发性面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接受皮肾穿刺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35例.普通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满足患者的整体需求,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PD夜间低氧血症的观察和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COPD夜间低氧血症及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本院接受COPD夜间低血压治疗的患者59名,其中24名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其余25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心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以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MNSaO2、低SaO2、T90、NREMⅠ、NREMⅡ、NREMⅢ、NREMⅣ及NEM值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模式可提高COPD夜间低血压症的临床护理效果,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钟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护理要点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的护理要点,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8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后再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法,治疗后经相关护理,观察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08例患者经治疗后的pH、Pa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而PaCO2显著下降,FVC值及FEV1值也有改善,FEV1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无烦躁不安现象,但通气过程中1例发生咽部干涩后饮水消除,1例出现腹胀后嘱患者闭口鼻式呼吸后减轻,无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结论 通过无创通气治疗法治疗后的COPD并发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解除了因病情加重而导致的呼吸不畅,此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病患的身心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所行计划生育术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104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同时评定疼痛程度.结果 导致患者焦虑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的原因基本相同,观察组治疗及护理后焦虑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疼痛程度0~1级占17.3%,Ⅱ~Ⅲ级占82.7%;观察组疼痛程度0~Ⅰ级占96.2%,Ⅱ~Ⅲ级占3.8%.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舒适护理在改善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护理服务满意度好,患者疼痛缓解佳,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采用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2.12±4.98)分,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6.21±7.21)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行鼻内镜下硬腭进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性、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静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思乐扣在乳腺癌患者深静脉置管化疗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乐扣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深静脉导管外固定的护理体会.方法 19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深静脉导管置管并使用思乐扣进行外固定.结果 仅有8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无导管脱出.结论 思乐扣可有效降低导管移位的发生率,防止导管脱出体外,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微竹;何凤;付莉;余孟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就诊特点以及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 10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经综合急救护理后,47例保守治疗,57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组治愈及好转45例(95.74%),因癌性穿孔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2例(4.26%);手术治疗组治愈及好转57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腹症发病后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急救护理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救治护理.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急腹症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艳娣;李苹;朱丽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讨论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帮助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我科上肢骨折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手术后舒适护理,对照组20例,手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对比,观察组对疼痛的感觉中等疼痛以下为25例,占86.2%,对照组中等程度以下疼痛为14例,占70.0%,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减轻疼痛及提高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