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风险因素和护理对策

蒋学军;邱伟兰;黄燕萍;张凌宇

关键词:心房颤动, 房颤射频消融术,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50例,分析风险因素,并针对风险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消融,房颤发作的患者13例,病情发展为慢性房颤3例.手术前有房颤病史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为71.4%,术前无房颤病史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为8.3%(P<0.05).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术前有无房颤病史、LVEF< 50%及术中诱发房颤.结论 给予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要先知晓患者术前有无房颤病史、LVEF及术中诱发房颤,手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城市和农村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城市和农村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 随机选取城市和农村血液透析患者108人,按照居住地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城市组64人,农村组44人.应用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修改版的家庭支持量表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市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低于农村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组和农村组在家庭月收入、透析次数、受教育程度、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途径和家庭支持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与疾病不确定感因素具有负相关.结论 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均较高,且农村组高于城市组,两组在受教育水平、透析次数、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途径和家庭支持不同,影响着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同居住地的患病人群给予个性化护理,以期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杨鸿芳;李临英;张改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术中护理配合探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术中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2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常规术中护理配合基础上给予保持体温的术中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上述不同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后,两组患者鼻咽温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两组宫颈癌患者入院时的症状、血气分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手术前两组患者鼻咽温度相比,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则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规护理与保温护理相结合的护理配合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虢亚妮;杨雅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并发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改良组患者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且预后情况更好(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疾病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预后情况.

    作者:苏燕娟;陈少卿;王玉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方法 随机将286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未婚和已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和焦虑的发生率.结果 未婚护理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和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20.89%和38.46%,明显低于对照组52.87%和67.82%;已婚护理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和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7.31%和34.62%,明显低于对照组30.36%与4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人工流产患者综合征和焦虑的发生率.

    作者:崔雪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儿移动保暖袋及其应用婴儿车的保温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移动保暖袋及其应用婴儿车的保温效果.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新生儿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暖,观察组采用移动保暖袋及其应用婴儿车进行保暖,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升温时间、并发症以及生命体征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h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升温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率、呼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移动保暖袋及其应用婴儿车对新生儿的保温效果较好,能够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颖茵;涂晋梅;张翠玲;胡敏;郑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细节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时间将前300例次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300例次设为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以及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0.3±2.7)分及抑郁评分(40.1±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透析并发症发生率(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焦虑及抑郁程度,有助于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刘璐;汪茂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腭裂修补术麻醉苏醒期的监测和护理

    探讨小儿腭裂修补术麻醉苏醒期监测和护理.对916例3个月至12岁腭裂修补术患儿实施麻醉苏醒期的监测和护理.27例在手术后麻醉苏醒期中出现并发症,约占2.95%;其中苏醒延迟22例,体温异常21例,呼吸抑制20例,呼吸道阻塞6例,创面出血4例,误吸3例.对腭裂修补术患儿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作者:陈燕珠;黄林华;刘俊涛;洪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信息支持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信息支持,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支持能够增强患者对脑梗死治疗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康复信心,改善康复效果.

    作者:高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湿性愈合在8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80例行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患者给予湿性愈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碘仿纱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的平均时间、换药频率以及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切口换药过程中NRS平均评分为(0.45 ±0.8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7±1.54)分,(t=10.54,P<0.01),切口换药过程中疼痛强度分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性愈合护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能够明显缩短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的时间,减少了切口的换药频率及次数,减轻换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切口护理的相关费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程如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的45例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的45例COPD患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情况都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瑞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为其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并伴有糖尿病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66例仅患有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胆囊病变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其伤口愈合以及感染方面要优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在围术期进行科学的护理是必要的,并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侯彩霞;杨闯;张永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延期护理对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作用

    目的 探讨延期护理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 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包括宣教结核病因、病程、转归及预防方法,讲解环境、心理、情绪、气候饮食、运动、昼夜变化等相关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实验组给予出院指导同时实施延期护理干预,延期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肺结核健康档案、肺结核延续性护理登记表,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1次,连续1年;设立咨询电话,24小时为提供咨询服务或答疑;护理人员可以进行上门指导,并电话追踪随访.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及防治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疾病治愈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肺结核治愈率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期护理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治愈率及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许颖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人工辅助呼吸通气道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人工辅助呼吸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40例,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结果 本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辅助呼吸通气,33例顺利配合,安全撤机,恢复正常呼吸.平均ICU住院(24 ±2)d;肺部感染4例,治愈4例;死亡3例.患者治疗3、7d后血气分析指标和肺部感染评分差异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采用人工辅助呼吸,伴随正确的护理手法,可以大大减轻肺部感染,有助于患者延长生命,为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张巍;逯晓珊;秦玉玲;邓艳;张菁穆;世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管理,对照组不予采用,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未复发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效果,且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进行深层次探讨.

    作者:石家宴;吴海斌;杨义成;石建萍;陈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程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0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实验组在其入院后对其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入院24 h内与出院后1个月患者的焦虑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出院时两组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出院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效果也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

    作者:黄如兰;王新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我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总结和分析本院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的效果.方法 本院为了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使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主要应用于大专毕业3年内以及本科毕业2年内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分析其应用的效果.结果 新护士经过规范化培训之后,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明显改善,基本技能合格率也大幅提高,护士获奖率以及科室留用率也显著提高,新护士离职率明显降低.结论在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应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相关的临床基本护理能力和技巧,有效地提高了新护士专业的胜任度,为其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以及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采用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护理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不安全事故,对其进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和降低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疗法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在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效果,为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性的抗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则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音乐疗法和心理剧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时间为8周.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TSC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TSC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疗法能够帮助癌症患者消除负性自我概念,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

    作者:赵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拟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按病种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施予传统护理模式,B组实行CNP,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管道意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B组中有28例完成整个CNP流程,两组间的切口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管道意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均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应用于脑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中,不仅可减轻患者病痛和负担,还可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郑秀娥;李铮;司徒定莲;阮洁梅;谭爱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359例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9例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术后11例患者麦氏点处切口感染,经充分引流及切口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右下肢股动脉血栓,予以切开取栓后痊愈.结论 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董玉宁;范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