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珠;黄林华;刘俊涛;洪彬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在出院后1~3个月内进行回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为5.83%、死亡率为0.8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4.16%,研究组护理效果较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在出院三个月后进行回访,对照组复发率为14.16%,研究组复发率为5%,研究组优质护理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了临床患者复发率.结论 优质护理对于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短期复发率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连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山东省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山东省ICU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与分层回归分析均显示,情感耗竭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去个性化与主观支持度、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关联,相关分析显示个人成就感与社会支持三个纬度均存在关联,而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成就感仅与主观支持度存在关联.结论 社会支持可以影响ICU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护理人员社会支持.
作者:王可玲;刘红敏;王一蕾;卫晓娟;王化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理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成功率,并且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邓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干预措施,B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阮春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早产儿的不断增多,大家对早产儿越来越关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如在早产儿喂养方面的应用,在治疗黄疸中的应用,在减轻疼痛中的应用等.其正作为早产儿的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趁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预后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间的情绪差别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愈及好转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1%,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结核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作者:钟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管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湿疹、带状疱疹、急性荨麻疹和银屑病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应用CNP管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NP管理模式的实施,能降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在皮肤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璇君;陈舜玉;林贤娜;章淑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改良组患者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且预后情况更好(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疾病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预后情况.
作者:苏燕娟;陈少卿;王玉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移动保暖袋及其应用婴儿车的保温效果.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新生儿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暖,观察组采用移动保暖袋及其应用婴儿车进行保暖,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升温时间、并发症以及生命体征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h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升温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率、呼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移动保暖袋及其应用婴儿车对新生儿的保温效果较好,能够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颖茵;涂晋梅;张翠玲;胡敏;郑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划线法在全麻下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全麻下足背动脉进行穿刺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划线法动脉穿刺法.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划线法能够掌握血管走向,更有的放矢穿刺,因而可明显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李彤;王子薇;时美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的影响,探讨提高产时产妇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产时管理模式,观察组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下实行产时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各组中阴道分娩产妇各产程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转剖宫产分娩例数与剖宫产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中,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推广产时全程陪伴责任制模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不仅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还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徐润华;薛花;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针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家庭护理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于出院后顺其自然恢复,实验组给予施加运动、心理等全方位护理干预.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标准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后恢复情况予以评估.结果 与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评分结果比较,实验组评分下降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出院前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恢复更好.结论 研究证实,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指数.
作者:刘保芬;段清萍;宋世明;安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策略.方法 随机对我院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接受化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其SDS以及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其疗效以及副反应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悦萍;王巧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的45例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的45例COPD患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情况都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瑞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并讨论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今年新生儿窒息142例,分别对胎儿、母体及分娩时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中,90.14%与分娩时胎儿高危因素有关,65.49%与分娩时母体高危因素有关,85.92%与分娩时高危因素有关.结论 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复杂,应针对每一例患者做好积极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的窒息和死亡率.
作者:夏桂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健康教育属于临床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有效干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疾病的复发.目前的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教育,能够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消除手术的恐惧感.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除了能解决心理层次的问题外,亦能对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治疗干预作用.回顾健康教育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当前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在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前景.
作者:葛维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对口腔种植患者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经全颌种植义齿修复慢性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护配合影响工作的次数、器械维护受影响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流程优化可改善护理工作效率,提高口腔种植患者的种植成功率.
作者:韦春华;郑玉萍;曾美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维护流程改造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操作,观察组结合自行设计的双腔静脉导管托垫给予单侧导管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导管通畅率、开管及封管时导管端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开管及封管时血液在导管腔内停留时间、留置导管维护时间以及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完全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端口暴露时间及血液在导管腔内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维护流程改造,降低了导管感染发生率,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提高了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颖;山广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患儿160例,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安全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接受安全目标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输液相关事件和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给药错误、身份识别错误、护理纠纷与投诉和其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安全目标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住院患儿输液相关事件和跌倒/坠床发生率,降低儿科不良事件发生严重程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利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