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素花;陈鸿;肖玉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S评分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OL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床边工作制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床边工作制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边工作制有效地夯实了基础护理,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佩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化服务路径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服务路径在特需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特需诊疗中心住院16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后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状况.结果 与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特需病房将优化服务路径应用临床护理工作,可使临床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英;林丽;张体新;申湘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警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预警管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收治本病区的女性精神疾病(符合CCMD-3诊断标准)患者576例设为实验组,将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0日631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工作模式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在病区实施精神科预警管理,按照“精神科意外事件征兆评估表”进行危险征兆评估,公示预警内容,确定个性化的预防控制计划.结果 预警管理后实验组意外发生总数、各类意外发生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预警管理模式,能显著降低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降低病人自身和他人受伤害的风险.

    作者:徐柳柳;杜鹃;刘寿娟;张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为期8周的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护理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干预措施,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前,SANS、IPRO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NS、IPRO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干预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

    作者:王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 讨论ICU(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且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的77例ICU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其院内感染的各类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的一些情况(年龄、性别),自身免疫因素,在院所做的有创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医护的操作方面等.然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感染几率越大;有创治疗次数越多,感染也越容易;抗生素的不合理和不规律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的布置有问题或是医护人员不注重给患者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这都使得医院感染的几率升高.结论 只要加强对ICU的各项管理,注重无菌操作,尽可能地减少有创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诸多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杨宇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信息支持对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患者抑郁心理的作用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对改善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患者抑郁心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行药物去势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0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在确诊前列腺癌的第1天及出院后1个月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实验组首次测试后进行信息支持,对照组不进行信息支持.结果 出院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规范的信息支持可以改善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患者抑郁心理.

    作者:林春媚;陈少华;肖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患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将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前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从光感、手动、数指和视力测量各项指标来看,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明显更优.结论 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高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多样性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提高,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于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60例,给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病情观察等规范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治疗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应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孕产妇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 <0.05),患者SAS与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通过规范化的全方位的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地避免子痫的发生和胎儿的死亡.

    作者:梁云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CP)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接诊的自然临产孕妇230例,实施常规分娩护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接诊的自然临产孕妇237例,对孕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娩护理,作为实验组.对两组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程中剖宫产率、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同时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的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程中剖宫产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娩护理,减少了出血和经济负担,减少了不必要的护理操作,总体临床疗效更好,患者满意度高,是目前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较佳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在儿童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在儿童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32例儿童颅脑损伤治疗中辅以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患者身心康复情况.结果 32例患儿治愈23例,治愈率71.9%;显著好转8例,好转率25.0%;死亡1例,占3.1%.90.3%的恢复期患儿不同程度的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情绪,经过医生及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倾听、解释、安慰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手段,并在患儿家长等帮助下,患儿的不良情绪发生明显转变,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住院患儿的治疗及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聂惠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缝隙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4~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优质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药物疗效,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屠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泌尿系结石疼痛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患者198例,其中9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余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护理焦虑度、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8±1.3)分,对照组为(4.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2.2±1.9)d,对照组为(5.3±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焦虑度为(9.01±1.89)分,对照组为(18.5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7.00%,对照组患者为7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统结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疼痛时间及焦虑感,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士培训考核手册的建立与使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培训考核手册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在我院建立规范化护士培训考核手册,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护士对患者疾病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护士培训前理论成绩合格率为70.8% (85/120),培训后为93.3%(1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为65.8% (79/120),培训后为95.8%(11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培训前与培训后护士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培训前与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如交班遗漏、呼叫后反应慢、药物外渗、发错药以及压疮等)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4)培训前后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护士培训考核手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护士的理论、技能、规范化用语、医患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提高作用,应该在科学建立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使用.

    作者:林菊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在可视无痛人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可视无痛人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可视无痛人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均存在焦虑症状,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7.61±5.71)分,明显好于对照组(41.76±8.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恐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康复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作者:郭翠琴;常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行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患者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需要进行头皮缺损组织创面修复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术前做好皮肤准备,重视扩张器埋置期的外置注射壶、头部扩张皮肤和注水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恢复良好,瘢痕消失,毛发生长良好,外观满意,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思洋;聂祥智;余墨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总体满意度(88.9%)高于对照组(44.4%),P <0.05;循证护理组各并发症研究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

    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00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措施之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得到显著的控制,血糖浓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措施,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的发展速度,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世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焦虑状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1个月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随访时的Alb、Hb显著高于对照组,TC和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时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症状(P<0.05).结论 综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作者:郑秀芬;张立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