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化服务路径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杨英;林丽;张体新;申湘兰

关键词:特需病房, 服务路径,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服务路径在特需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特需诊疗中心住院16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后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状况.结果 与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特需病房将优化服务路径应用临床护理工作,可使临床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门诊体检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老年人46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心理评估,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57.32 ±4.79)分和(56.56±5.0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抑郁以及焦虑等因子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明显的躯体化、强迫、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状态,应针对以上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

    作者:陈涛;张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强操作培训对提高年轻护士素质的作用

    目的 探讨加强操作培训对提高年轻护士素质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在职和轮转的护士126名,成立操作培训品管圈(QCC)小组,以加强操作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为圈名,每组推荐一个职业能手作为圈长.由6名资深的护士长(未在本研究操作培训人员范围内)组织考核、培训等相关辅助工作,以QCC小组为培训单位对纳入研究的年轻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比较培训前后年轻护士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成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差错发生率.结果 与操作培训前比较,操作培训后年轻护士的理论考试分数、临床技能考试分数、患者对年轻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工作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将QCC引入操作培训能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素质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郝楠;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26例,按入住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采用自拟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显著提供护理满意率,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疾病转归.

    作者:张彩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将患者随机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内瘘闭塞情况及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与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内瘘栓塞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PLT、HCT及D-D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正相关,ALB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风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内瘘成形术前术后及内瘘成熟前护理,科学保护和使用内瘘,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逐步纠正贫血,恰当应用抗凝治疗,同步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尽可能降低内瘘闭塞的发生率.

    作者:郭自炎;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30例采用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促进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和术后病情的早期恢复.

    作者:汪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在儿童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在儿童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32例儿童颅脑损伤治疗中辅以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患者身心康复情况.结果 32例患儿治愈23例,治愈率71.9%;显著好转8例,好转率25.0%;死亡1例,占3.1%.90.3%的恢复期患儿不同程度的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情绪,经过医生及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倾听、解释、安慰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手段,并在患儿家长等帮助下,患儿的不良情绪发生明显转变,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住院患儿的治疗及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聂惠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6例,均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将上半年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下半年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围手术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感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耳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感染、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凤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急诊救活、急危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5例患者,依据临床路径实施救治及护理;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急诊救治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护理救治的相关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人数、并发症及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总体满意度(88.9%)高于对照组(44.4%),P <0.05;循证护理组各并发症研究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至10月收治的46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按照有无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分组,其中14例并发肺部感染者为观察组,未并发肺部感染者3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相同,比较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长期吸烟史及慢性支气管炎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早期活动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史及早期活动是影响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及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肝炎心理特点及整体护理方案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点及整体护理方案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恐惧和人际关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DS和SAS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史桂荣;郑欣颖;王学凤;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价值,为小儿输液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使用相同输液器材的条件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输液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对比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情况、输液残留量、疼痛情况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输液依从性为90.0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输液依从性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例数、疼痛情况、输液残留量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输液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输液依从性,且对提高穿刺成功率、防止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药量的准确利用性有积极的作用,该护理方法的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应用.

    作者:苗德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设计与评价

    目的 设计并评价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设计并测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我院242名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获得包括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该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4,评定者信度系数为0.739;内容效度指数为0.842,区分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构成合理,可信度高,适合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

    作者:罗南;黎丽;李平平;闫雯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角膜横径与眼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但是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属于眼科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眼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作者:封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家庭负担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家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家庭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需要重视冠心病患者家属的身心需要,缓解其家庭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赫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沟通障碍、吸痰、舒适的改变等应激源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应激继发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糖、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气管切开后1h、3d发生应激性高血压、应激继发性高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产生的心理应激状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李佳丽;王竹君;朱玉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在妇科护理工作中,就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 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观察组患者除开展围术期妇科护理之外加以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在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护理质量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运用情况的关系,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围术期护理之前的心理状况均处于高焦虑状态,在实施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提高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有着正面的影响.

    作者:赵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及其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血液中心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待的较为合适的51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之前对患者行麻醉处理,然后在其上臂大静脉处行穿刺采集自体血液,同时将采集的血液放置在室温下进行保存,待手术结束之前对患者进行回输处理,以此总结我科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及护理.结果51例患者中平均预存血量约为(452.1±49.7)ml;对血液细菌培养并检查显示皆为阴性;而MAP、SpO2、HR及ECG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在围术期患者也未发生败血症.结论 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是一种十分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方法,除了可以解决稀有血源的缺乏,还能节省血源及减少相关费用开支,此外术前采血也能大化减少术野血液有效成分的丢失,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阶段性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严格按照阶段性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阶段性护理路径后,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施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择期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中、术后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遵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理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石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