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自炎;王敏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以人性化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的中、重度焦虑,抑郁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h、48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满足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身心需求,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詹胜丹;王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延续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临床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予以护理,45例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以院外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院外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延续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建立十分有利于患者院外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本身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久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择期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中、术后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遵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理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石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运用佳证据,对15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对15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经积极治疗后,有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张玲;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收住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后,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后,临床救治流程针对性强,操作失误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瞿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入院的100例老年双下肢骨折患者按照Rihaid Doll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行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护理,观察组行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双下肢关节HSS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明显小于观察组(9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下肢关节HSS得分为(77 ±6)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1±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叭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8.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尤佳,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黄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40例,采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和治疗毒副反应.结果 患者治疗期间能够有效应对不良反应,患者RR率、CR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32.50%、82.50%.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期食管癌患者,根据药物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与特定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应对治疗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放化疗.
作者:尚玉萍;滕亚莉;陈程;王忠明;奚艳;陈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研究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给予精细的围术期护理,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配合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其中治愈48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治愈率达96.0%,死亡率为0%.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同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的治愈脑动脉瘤破裂,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脑动脉瘤如形态复杂多变、位置特殊手术不能达到的肿瘤,介入治疗均可有效的治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焦虑状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1个月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家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家庭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需要重视冠心病患者家属的身心需要,缓解其家庭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赫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例,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初治肺结核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作者:李玉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8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HB依从性、SF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HB依从性及SF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HB依从率为及SF依从率,降低心脏并发症、肝脏疾病、脾脏并发症、减少呼吸道感染、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闻锦琼;吕艺霞;张伟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家务活动、心理状态、工作及经济情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有利于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王翠娥;杨佩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上住院患者往往要进行各项化验检查,所需采集的血标本试管很多,晨起采血时,试管寻找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从2009年3月开始,我科设计了一种血标本采集盒,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血标本采集盒总体分为两部分:外层为框架,选用白色有机玻璃质地的材料,内层为可取出的“#”字形分隔,材料为有机玻璃,每个“#”字形小格均贴有绿色床号标记.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至10月收治的46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按照有无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分组,其中14例并发肺部感染者为观察组,未并发肺部感染者3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相同,比较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长期吸烟史及慢性支气管炎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早期活动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史及早期活动是影响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及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入院的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患者30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2例为二次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10 d~6个月,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尔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PICC置管的适用范围和置管成功率,且损伤和并发症少.
作者:徐小慧;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8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实施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后的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在饮食、服药、体育锻炼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在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以及主观感受等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胡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产后盆底肌肉组织,提高恢复效果.
作者:程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培训考核手册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在我院建立规范化护士培训考核手册,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护士对患者疾病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护士培训前理论成绩合格率为70.8% (85/120),培训后为93.3%(1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为65.8% (79/120),培训后为95.8%(11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培训前与培训后护士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培训前与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如交班遗漏、呼叫后反应慢、药物外渗、发错药以及压疮等)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4)培训前后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护士培训考核手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护士的理论、技能、规范化用语、医患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提高作用,应该在科学建立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使用.
作者:林菊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患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将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前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从光感、手动、数指和视力测量各项指标来看,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明显更优.结论 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高蓓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