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中的效果

尚玉萍;滕亚莉;陈程;王忠明;奚艳;陈辉

关键词:护理干预,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联合放疗, 食管癌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40例,采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和治疗毒副反应.结果 患者治疗期间能够有效应对不良反应,患者RR率、CR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32.50%、82.50%.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期食管癌患者,根据药物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与特定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应对治疗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放化疗.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组在通气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RR、HR、血pH值、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各个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作者:刘晓青;戴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04例,按照患者入院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34±1.33) mmol/L、餐后2h血糖(10.16±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87±1.27) mmol/L、(17.16±1.29) mmol/L、(11.34±1.8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95.26±1.59)、患者满意度(96.15%)、依从性(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83.59±3.21)、(80.77%)、(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等护理教育机构培养护生专业价值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理专业价值观量表(NPVS-R)对223名中医本科护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均分为(83.90±13.93);4个维度中信任维度得分指标高(69.5%),行动主义得分指标低(61.6%);根据每个条目的得分排序,排在前5位的条目是: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保持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为自己的护理实践行为承担责任和义务、拒绝参与违背自己专业价值观伦理要求的护理工作、维护患者的道德尊严和法定权利.不同年级护理专业价值观总均分无明显差别,但在照顾提供维度,二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护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不同的护生护理专业价值观认同度有明显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452,P=0.035).LSD两两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成绩好的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均分低于自我评价成绩较好(P =0.008)或一般(P=0.006)的护生,且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自我评价成绩较好或一般的护生.结论 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行动主义”维度认同度较低.与在职护士相比,护生更加注重维护病人的尊严和权利,而对于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度不高.护理教育者应该更加关注成绩相对较好以及高年级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期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巩固.

    作者:张锦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orse跌倒评估表在康复科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在康复科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康复科住院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医院统一的防跌倒评分表评估患者,进行防跌倒护理;干预组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并进行针对性跌倒护理干预.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防跌倒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比较、两组跌倒人次、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跌倒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Morse跌倒护理评估量表在康复科的应用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蒋桂花;林强;黄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在血液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旭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26例,按入住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采用自拟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显著提供护理满意率,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疾病转归.

    作者:张彩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分析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3例患者,按是否发生获得性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47例与非感染组76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析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入ICU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ICU住院时间>7天、使用镇静药物、气管切开、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是ICU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ICU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ICU住院时间>7d、使用镇静药物、气管切开、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是ICU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赵威莉;李桂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一次性医用无纺纱布包装的无菌包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后湿包原因分析与控制

    目的 分析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纱布包装的无菌包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以后发生湿包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和控制湿包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包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产生湿包的次数、分布位置以及原因.结果 针对常见湿包原因实施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湿包的形成,本组湿包率为0.29%.结论 全面加强对灭菌消毒人员的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其责任心,掌握正确、规范的装卸技术,加强对灭菌过程的监护,规范灭菌前包装方式及包装过程,重视并控制可能造成湿包的环境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湿包的发生率.

    作者:黄丽清;徐江玲;李钰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例,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初治肺结核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作者:李玉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缝隙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4~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优质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药物疗效,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屠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84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腰背疼痛,经CT检查确诊为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提示为骨质疏松.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实验组(9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手术治疗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手术治疗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配合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朱明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60例,给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病情观察等规范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治疗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应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孕产妇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 <0.05),患者SAS与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通过规范化的全方位的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地避免子痫的发生和胎儿的死亡.

    作者:梁云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8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实施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后的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在饮食、服药、体育锻炼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在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以及主观感受等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胡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床边工作制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床边工作制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边工作制有效地夯实了基础护理,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佩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5例常规护理的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的45例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3个月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焦虑标准分为(42.25±3.57)分,抑郁标准分为(44.28±3.75)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3.36)分和(49.48±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董自娟;李明;王丽;李贤侠;魏洁;卜凡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极低体重儿围生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围生期极低体重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诊断为极低体重儿的患儿120例,根据近端、中间及远端因素导致极低体重儿的死亡原因进行高危因素的分析.结果 围生期母体脐带低垂、绕颈;胎儿体重较小及合并颅内感染是导致围生期极低体重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母体脐带低垂、绕颈,体重低及颅内感染是导致围生期极低体重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需要引起重视,同时还需要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周春花;陈燕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 讨论ICU(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且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的77例ICU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其院内感染的各类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的一些情况(年龄、性别),自身免疫因素,在院所做的有创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医护的操作方面等.然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感染几率越大;有创治疗次数越多,感染也越容易;抗生素的不合理和不规律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的布置有问题或是医护人员不注重给患者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这都使得医院感染的几率升高.结论 只要加强对ICU的各项管理,注重无菌操作,尽可能地减少有创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诸多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杨宇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角膜横径与眼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但是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属于眼科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眼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作者:封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情绪和急性放射反应的作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情绪和急性放射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放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放疗期间全面观察和记录患者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症状.结果 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鼻咽癌患者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放疗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开;叶云婕;陈丽;吴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急诊救活、急危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5例患者,依据临床路径实施救治及护理;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急诊救治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护理救治的相关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人数、并发症及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