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赵威莉;李桂云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获得性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3例患者,按是否发生获得性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47例与非感染组76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析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入ICU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ICU住院时间>7天、使用镇静药物、气管切开、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是ICU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ICU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ICU住院时间>7d、使用镇静药物、气管切开、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是ICU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循证护理.护理干预2、4、6、8 w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8 w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w后观察组的HAMD、HAMA评分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且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留置针留置时间对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血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肺癌化疗中静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首次进行肺癌化疗的患者1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94例.A组患者在第1天紫杉醇类化疗完成后拔除留置针,应用铂类化疗药物时患者可选择是否留置静脉留置针,选择24G(小号)留置针.B组患者则在整个化疗结束后拔除留置针.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化疗血管在第二次化疗时的可重复使用情况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对再次使用留置针拒绝人数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紫杉醇类化疗结束后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以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邱仲玉;杨桂霞;葛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烟雾病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对71例烟雾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后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烟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1例,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DSA复查,71例患者中59例术后能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显示供血血管充盈良好,脑供血改善,2例患者烟雾血管没有减退,手术成功率83.1%.13例患者再出血,其余患者未再出血;术后共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18.3%,其中,术后再出血5例,占38.46%;其次为脑缺血症状和应激性溃疡,分别占23.08%和15.38%.结论 烟雾病患者术前应做好入院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注意观察病情,注意引流袋的放置、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做好呼吸道护理,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常青;沈雁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目的 分析医院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况以及工作压力现状,探讨亚健康状况同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两所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100名,采用亚健康状况自评表对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85%的护理人员存在亚健康状态,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工作时间以及工作量方面,工作压力同其亚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由于医院病患多,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从而导致出现亚健康症状的护理人员人数较多.医院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以改善护士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警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预警管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收治本病区的女性精神疾病(符合CCMD-3诊断标准)患者576例设为实验组,将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0日631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工作模式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在病区实施精神科预警管理,按照“精神科意外事件征兆评估表”进行危险征兆评估,公示预警内容,确定个性化的预防控制计划.结果 预警管理后实验组意外发生总数、各类意外发生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预警管理模式,能显著降低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降低病人自身和他人受伤害的风险.

    作者:徐柳柳;杜鹃;刘寿娟;张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行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患者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需要进行头皮缺损组织创面修复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术前做好皮肤准备,重视扩张器埋置期的外置注射壶、头部扩张皮肤和注水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恢复良好,瘢痕消失,毛发生长良好,外观满意,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思洋;聂祥智;余墨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沟通障碍、吸痰、舒适的改变等应激源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应激继发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糖、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气管切开后1h、3d发生应激性高血压、应激继发性高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产生的心理应激状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李佳丽;王竹君;朱玉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胃镜引导下空肠置管患者的护理

    报告了经鼻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总结康复治疗的护理经验.选取采用鼻胃镜引导放置营养管患者70例,其中采用直视拖拉的方法置入11例,采用导丝引导的方法置入59例,两种置入方法成功率均为100%.经鼻胃镜引导空肠管导入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临床中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用此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回顾性总结分析此35例(3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治愈31例(33眼),占88.6%;有效4例(4眼),占11.4%.本组无效患者为0.28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不满意1例,满意度达97.1%.所有患者手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并且鼻腔无粘连.结论 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有效加强术前和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卞秀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将患者随机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内瘘闭塞情况及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与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内瘘栓塞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PLT、HCT及D-D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正相关,ALB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风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内瘘成形术前术后及内瘘成熟前护理,科学保护和使用内瘘,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逐步纠正贫血,恰当应用抗凝治疗,同步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尽可能降低内瘘闭塞的发生率.

    作者:郭自炎;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乳房假体植入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患者12例,密切配合手术,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等全程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外观等级优9例,术后外观等级良3例.术后随访,本组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术前、术中和术后做好细致、科学、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为手术提供有利的条件,使患者以佳的心理、身体状态迎接手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做好术后的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功能恢复,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毕景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患者压疮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患者压疮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压疮24例作为普通护理组,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压疮24例作为优质护理组.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患者压疮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压疮危险因素评分、护理效果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优质护理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压疮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功能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232例神经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偏低,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结论 改善影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对策,可有效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纪凡;王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运用佳证据,对15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对15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经积极治疗后,有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张玲;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8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HB依从性、SF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HB依从性及SF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HB依从率为及SF依从率,降低心脏并发症、肝脏疾病、脾脏并发症、减少呼吸道感染、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闻锦琼;吕艺霞;张伟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急诊救活、急危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5例患者,依据临床路径实施救治及护理;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急诊救治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护理救治的相关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人数、并发症及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为提高急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方法给予输液用药进行救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髓穿刺输液技术给予输液和用药救治.患者自入院抢救开始至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从开始抢救及从急救输液通道用药至血压回升时间;观察抢救4h内疗效:症状无改善,血压不升或< 90/60 mmhg,无尿或尿量<17 ml/h,SaO2<0.75为无效;反之为有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建立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2项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回升的数值和每小时的尿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t=12.88,均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骨髓穿刺输液术是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建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层级培训中加入模块培训对年轻护士整体素质提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性强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83名护理人员在层级培训中增加模块培训,护理部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自我评价满意度、临床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层级培训模式改变了护士千篇一律的培训形式,针对性更强,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入模块培训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技能水平,动手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陈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3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能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史秋莲;粱稳妹;赖梅;左艳琴;曾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orse跌倒评估表在康复科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在康复科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康复科住院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医院统一的防跌倒评分表评估患者,进行防跌倒护理;干预组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并进行针对性跌倒护理干预.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防跌倒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比较、两组跌倒人次、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跌倒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Morse跌倒护理评估量表在康复科的应用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蒋桂花;林强;黄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