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情绪和急性放射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放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放疗期间全面观察和记录患者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症状.结果 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鼻咽癌患者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放疗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开;叶云婕;陈丽;吴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129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活动护理,包括温水泡脚、穴位刺激、腹部按摩、主动翻身、体位指导和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腹胀程度、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的腹胀程度明显降低,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8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实施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后的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在饮食、服药、体育锻炼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在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以及主观感受等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胡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透析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以人为出发点,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入院的100例老年双下肢骨折患者按照Rihaid Doll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行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护理,观察组行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双下肢关节HSS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明显小于观察组(9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下肢关节HSS得分为(77 ±6)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1±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叭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8.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尤佳,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黄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指导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 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活方式指导,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活方式指导有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秦艳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护理警示标识以实现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 设计护理“六防”警示标识,粘贴于患者床头,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后)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前)相同入组条件的1 0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使用前后患者意外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护理“六防”警示标识后,护理纠纷、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有效防范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选择.
作者:郁京萍;蔡燕;姚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在康复科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康复科住院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医院统一的防跌倒评分表评估患者,进行防跌倒护理;干预组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并进行针对性跌倒护理干预.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防跌倒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比较、两组跌倒人次、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跌倒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Morse跌倒护理评估量表在康复科的应用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蒋桂花;林强;黄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体检中心自2013年以来在健康体检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患者体检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人性化护理实施后的体检依从性高于实施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实施后体检周期和平均用时短于实施前,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满足了体检者的健康需求,有效提高了体检的依从性、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是增强体检中心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选择.
作者:王明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入院的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患者30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2例为二次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10 d~6个月,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尔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PICC置管的适用范围和置管成功率,且损伤和并发症少.
作者:徐小慧;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脓肿切开引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两组患者护理方法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性敷料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收住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后,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后,临床救治流程针对性强,操作失误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瞿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择期经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中、术后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遵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理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石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纱布包装的无菌包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以后发生湿包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和控制湿包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包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产生湿包的次数、分布位置以及原因.结果 针对常见湿包原因实施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湿包的形成,本组湿包率为0.29%.结论 全面加强对灭菌消毒人员的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其责任心,掌握正确、规范的装卸技术,加强对灭菌过程的监护,规范灭菌前包装方式及包装过程,重视并控制可能造成湿包的环境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湿包的发生率.
作者:黄丽清;徐江玲;李钰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4~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优质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药物疗效,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屠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报告了经鼻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总结康复治疗的护理经验.选取采用鼻胃镜引导放置营养管患者70例,其中采用直视拖拉的方法置入11例,采用导丝引导的方法置入59例,两种置入方法成功率均为100%.经鼻胃镜引导空肠管导入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等护理教育机构培养护生专业价值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理专业价值观量表(NPVS-R)对223名中医本科护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均分为(83.90±13.93);4个维度中信任维度得分指标高(69.5%),行动主义得分指标低(61.6%);根据每个条目的得分排序,排在前5位的条目是: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保持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为自己的护理实践行为承担责任和义务、拒绝参与违背自己专业价值观伦理要求的护理工作、维护患者的道德尊严和法定权利.不同年级护理专业价值观总均分无明显差别,但在照顾提供维度,二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护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不同的护生护理专业价值观认同度有明显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452,P=0.035).LSD两两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成绩好的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均分低于自我评价成绩较好(P =0.008)或一般(P=0.006)的护生,且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自我评价成绩较好或一般的护生.结论 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行动主义”维度认同度较低.与在职护士相比,护生更加注重维护病人的尊严和权利,而对于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度不高.护理教育者应该更加关注成绩相对较好以及高年级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期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巩固.
作者:张锦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选取84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器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需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况.
作者:迟春昕;谢巧庆;张燕霞;林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上住院患者往往要进行各项化验检查,所需采集的血标本试管很多,晨起采血时,试管寻找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从2009年3月开始,我科设计了一种血标本采集盒,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血标本采集盒总体分为两部分:外层为框架,选用白色有机玻璃质地的材料,内层为可取出的“#”字形分隔,材料为有机玻璃,每个“#”字形小格均贴有绿色床号标记.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门诊体检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老年人46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心理评估,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57.32 ±4.79)分和(56.56±5.0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抑郁以及焦虑等因子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明显的躯体化、强迫、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状态,应针对以上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
作者:陈涛;张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