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

黄晓丽

关键词: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 老年双下肢, 康复治疗, 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摘要:目的 探讨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入院的100例老年双下肢骨折患者按照Rihaid Doll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行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护理,观察组行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双下肢关节HSS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明显小于观察组(9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下肢关节HSS得分为(77 ±6)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1±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叭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8.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尤佳,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多样性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提高,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于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及围术期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研究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给予精细的围术期护理,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配合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其中治愈48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治愈率达96.0%,死亡率为0%.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同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的治愈脑动脉瘤破裂,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脑动脉瘤如形态复杂多变、位置特殊手术不能达到的肿瘤,介入治疗均可有效的治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晚夜间实施总值班护士的作用

    目的 在护士长夜查房的基础上实行护理总值班制,达到加强薄弱环节管理、确保病人安全的目的,同时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体现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设计总值班护士值班登记本,任命护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丰富专业知识、较强责任心、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为总值班护士,负责晚夜间病区的全面护理管理工作.结果 实施总值班护士后,应对晚夜间的突发事件,医生、护士及病人的满意率较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实施总值班护士保障了夜间护理安全,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及时、全面、连续的掌握夜间护理工作动态,增强了总值班护士的综合素质,减轻了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许茜;吴萍;彭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70例,按入院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胆漏、腹腔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肠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极大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选择手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前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健康教育患者中,自费患者、中青年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明显,而经过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其焦虑情绪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具有十分显著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少文;王贤明;张文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目的 分析医院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况以及工作压力现状,探讨亚健康状况同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两所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100名,采用亚健康状况自评表对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85%的护理人员存在亚健康状态,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工作时间以及工作量方面,工作压力同其亚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由于医院病患多,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从而导致出现亚健康症状的护理人员人数较多.医院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以改善护士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发哮喘患者不良遵医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

    探讨导致哮喘复发的不良遵医行为及原因,寻找对策,为防治哮喘复发提供依据.对89例哮喘复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不按时监测ACT及PEF、记录哮喘日记,不按要求复查肺功能,未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不规范使用吸入药物是患者主要的不良遵医行为.患者不良遵医行为与患者缺乏哮喘知识,医护人员缺乏心理学知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有关.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患者哮喘复发次数,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重度哮喘死亡率.

    作者:吴顺琴;周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烟雾病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对71例烟雾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后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烟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1例,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DSA复查,71例患者中59例术后能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显示供血血管充盈良好,脑供血改善,2例患者烟雾血管没有减退,手术成功率83.1%.13例患者再出血,其余患者未再出血;术后共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18.3%,其中,术后再出血5例,占38.46%;其次为脑缺血症状和应激性溃疡,分别占23.08%和15.38%.结论 烟雾病患者术前应做好入院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注意观察病情,注意引流袋的放置、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做好呼吸道护理,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常青;沈雁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分析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3例患者,按是否发生获得性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47例与非感染组76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析ICU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入ICU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ICU住院时间>7天、使用镇静药物、气管切开、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是ICU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ICU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ICU住院时间>7d、使用镇静药物、气管切开、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是ICU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赵威莉;李桂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焦虑状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1个月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S评分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OL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花;陈鸿;肖玉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扩张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疤痕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采用扩张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疤痕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为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提供可靠的护理指导.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 1年12月80例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不同部位瘢痕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8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11.25%,低于国内外统计结果.手术前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培训,给予患者细致精心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医护及护患相互配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倒置等并发症,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成功率.

    作者:梁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警示标识在精神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护理警示标识以实现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 设计护理“六防”警示标识,粘贴于患者床头,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后)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前)相同入组条件的1 0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使用前后患者意外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护理“六防”警示标识后,护理纠纷、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有效防范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选择.

    作者:郁京萍;蔡燕;姚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提高了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刘平;何少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角膜横径与眼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但是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属于眼科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眼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作者:封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化服务路径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服务路径在特需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特需诊疗中心住院16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后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状况.结果 与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特需病房将优化服务路径应用临床护理工作,可使临床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英;林丽;张体新;申湘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乳房假体植入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患者12例,密切配合手术,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等全程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外观等级优9例,术后外观等级良3例.术后随访,本组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术前、术中和术后做好细致、科学、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为手术提供有利的条件,使患者以佳的心理、身体状态迎接手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做好术后的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功能恢复,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毕景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组在通气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RR、HR、血pH值、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各个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作者:刘晓青;戴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幼保健院在出生缺陷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院通过对孕妇进行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评价其对出生缺陷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产妇(及新生儿)1 00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普通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2.0%,500例孕妇中,有400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2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例出现脑积水,3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对照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9.0%,500例孕妇中,有412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1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13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0例出现脑积水,8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两组间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概率,优生优育,加强婚前保健和孕期指导及宣传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极为重要.

    作者:毛黎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治疗间质性膀胱炎16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6例女性IC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治疗,并根据手术流程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未见大量血尿、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6例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和夜间排尿次数减少,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疼痛指数、ICSI、及ICP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为一项新的IC治疗技术,作为护理人员,应在掌握改项技术治疗流程和治疗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支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制定有效的并发症防治策略,以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施琳琳;谭星群;祁春香;程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