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及围术期护理配合

张红霞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治疗, 围术期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给予精细的围术期护理,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配合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其中治愈48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治愈率达96.0%,死亡率为0%.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同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的治愈脑动脉瘤破裂,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脑动脉瘤如形态复杂多变、位置特殊手术不能达到的肿瘤,介入治疗均可有效的治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哮喘患者不良遵医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

    探讨导致哮喘复发的不良遵医行为及原因,寻找对策,为防治哮喘复发提供依据.对89例哮喘复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不按时监测ACT及PEF、记录哮喘日记,不按要求复查肺功能,未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不规范使用吸入药物是患者主要的不良遵医行为.患者不良遵医行为与患者缺乏哮喘知识,医护人员缺乏心理学知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有关.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患者哮喘复发次数,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重度哮喘死亡率.

    作者:吴顺琴;周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扩张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疤痕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采用扩张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疤痕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为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提供可靠的护理指导.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 1年12月80例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不同部位瘢痕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8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11.25%,低于国内外统计结果.手术前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培训,给予患者细致精心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医护及护患相互配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倒置等并发症,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成功率.

    作者:梁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41例心理门诊咨询者艾森克个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门诊咨询者的艾森克个性特征,为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测评软件对2010年2至9月来我院心理门诊咨询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神经质高于常模,掩饰性低于常模(P<0.01);女性: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性值均高于常模,掩饰性低于常模(P<0.01);男女EP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门诊咨询者存在情绪不稳定、倔强、外倾的人格特点,接诊医生应综合考虑病人个性特点,给予个性化咨询指导;分诊护士应合理安排咨询者就诊,以减少护患冲突和纠纷.

    作者:纪香萍;陈晓梅;张俊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警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预警管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收治本病区的女性精神疾病(符合CCMD-3诊断标准)患者576例设为实验组,将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0日631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工作模式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在病区实施精神科预警管理,按照“精神科意外事件征兆评估表”进行危险征兆评估,公示预警内容,确定个性化的预防控制计划.结果 预警管理后实验组意外发生总数、各类意外发生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预警管理模式,能显著降低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降低病人自身和他人受伤害的风险.

    作者:徐柳柳;杜鹃;刘寿娟;张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肉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产后盆底肌肉组织,提高恢复效果.

    作者:程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标本采集盒的制作及应用

    临床上住院患者往往要进行各项化验检查,所需采集的血标本试管很多,晨起采血时,试管寻找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从2009年3月开始,我科设计了一种血标本采集盒,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血标本采集盒总体分为两部分:外层为框架,选用白色有机玻璃质地的材料,内层为可取出的“#”字形分隔,材料为有机玻璃,每个“#”字形小格均贴有绿色床号标记.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74例肺癌化疗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将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后,患者健康状况和功能子量表评分升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评分较护理前升高.结论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以提高肺癌患者化疗质量,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作者:顾丹凤;王慧虹;褚江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晚夜间实施总值班护士的作用

    目的 在护士长夜查房的基础上实行护理总值班制,达到加强薄弱环节管理、确保病人安全的目的,同时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体现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设计总值班护士值班登记本,任命护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丰富专业知识、较强责任心、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为总值班护士,负责晚夜间病区的全面护理管理工作.结果 实施总值班护士后,应对晚夜间的突发事件,医生、护士及病人的满意率较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实施总值班护士保障了夜间护理安全,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及时、全面、连续的掌握夜间护理工作动态,增强了总值班护士的综合素质,减轻了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许茜;吴萍;彭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阶段性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严格按照阶段性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阶段性护理路径后,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施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8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HB依从性、SF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HB依从性及SF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HB依从率为及SF依从率,降低心脏并发症、肝脏疾病、脾脏并发症、减少呼吸道感染、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闻锦琼;吕艺霞;张伟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6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临床舒适护理对肺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的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的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100%,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患者给予临床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笑;孙岩;王莹;李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设计与评价

    目的 设计并评价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设计并测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我院242名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获得包括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该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4,评定者信度系数为0.739;内容效度指数为0.842,区分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构成合理,可信度高,适合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

    作者:罗南;黎丽;李平平;闫雯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引进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5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3例,对照组治愈16例;观察组平均痊愈时间9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11 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6.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妙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04例,按照患者入院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34±1.33) mmol/L、餐后2h血糖(10.16±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87±1.27) mmol/L、(17.16±1.29) mmol/L、(11.34±1.8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95.26±1.59)、患者满意度(96.15%)、依从性(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83.59±3.21)、(80.77%)、(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乳房假体植入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患者12例,密切配合手术,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等全程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外观等级优9例,术后外观等级良3例.术后随访,本组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术前、术中和术后做好细致、科学、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为手术提供有利的条件,使患者以佳的心理、身体状态迎接手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做好术后的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功能恢复,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毕景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多样性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提高,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于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运用佳证据,对15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对15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经积极治疗后,有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张玲;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体会

    目的 对3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在患者恢复期间,护士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社区护理的工作.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帮助这些患者及家属减少一定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护理麻烦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社区护理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黎瑞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康复护理在早期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早期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及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氧化应激指标、Barthel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后的康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MDA、GPx、AOA)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神经节苷脂药物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病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公静;丁翠翠;蔡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5例常规护理的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的45例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3个月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焦虑标准分为(42.25±3.57)分,抑郁标准分为(44.28±3.75)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3.36)分和(49.48±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董自娟;李明;王丽;李贤侠;魏洁;卜凡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