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在早期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张磊;公静;丁翠翠;蔡蕾

关键词:脑外伤, 神经节苷脂, 氧化应激状态,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Barthel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早期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及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氧化应激指标、Barthel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后的康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MDA、GPx、AOA)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神经节苷脂药物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病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置针留置时间对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血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肺癌化疗中静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首次进行肺癌化疗的患者1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94例.A组患者在第1天紫杉醇类化疗完成后拔除留置针,应用铂类化疗药物时患者可选择是否留置静脉留置针,选择24G(小号)留置针.B组患者则在整个化疗结束后拔除留置针.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化疗血管在第二次化疗时的可重复使用情况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对再次使用留置针拒绝人数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紫杉醇类化疗结束后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以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邱仲玉;杨桂霞;葛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入院的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患者30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2例为二次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10 d~6个月,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尔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PICC置管的适用范围和置管成功率,且损伤和并发症少.

    作者:徐小慧;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为提高急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方法给予输液用药进行救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髓穿刺输液技术给予输液和用药救治.患者自入院抢救开始至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从开始抢救及从急救输液通道用药至血压回升时间;观察抢救4h内疗效:症状无改善,血压不升或< 90/60 mmhg,无尿或尿量<17 ml/h,SaO2<0.75为无效;反之为有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建立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2项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回升的数值和每小时的尿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t=12.88,均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骨髓穿刺输液术是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建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26例,按入住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采用自拟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显著提供护理满意率,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疾病转归.

    作者:张彩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表的时间、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接受程度、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在临床护理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危害性的认识,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芳;徐彤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手术中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MI急救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一般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胸痛、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针对AMI患者有较好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及操作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王小娟;张萍;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扩张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疤痕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采用扩张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疤痕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为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提供可靠的护理指导.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 1年12月80例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不同部位瘢痕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8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11.25%,低于国内外统计结果.手术前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培训,给予患者细致精心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医护及护患相互配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倒置等并发症,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成功率.

    作者:梁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70例,按入院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胆漏、腹腔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肠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极大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缝隙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4~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优质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药物疗效,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屠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泌尿系结石疼痛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患者198例,其中9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余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护理焦虑度、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8±1.3)分,对照组为(4.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2.2±1.9)d,对照组为(5.3±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焦虑度为(9.01±1.89)分,对照组为(18.5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7.00%,对照组患者为7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统结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疼痛时间及焦虑感,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选择手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前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健康教育患者中,自费患者、中青年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明显,而经过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其焦虑情绪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具有十分显著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少文;王贤明;张文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投诉率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分别为6.7%、11.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41例心理门诊咨询者艾森克个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门诊咨询者的艾森克个性特征,为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测评软件对2010年2至9月来我院心理门诊咨询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神经质高于常模,掩饰性低于常模(P<0.01);女性: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性值均高于常模,掩饰性低于常模(P<0.01);男女EP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门诊咨询者存在情绪不稳定、倔强、外倾的人格特点,接诊医生应综合考虑病人个性特点,给予个性化咨询指导;分诊护士应合理安排咨询者就诊,以减少护患冲突和纠纷.

    作者:纪香萍;陈晓梅;张俊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行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患者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需要进行头皮缺损组织创面修复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术前做好皮肤准备,重视扩张器埋置期的外置注射壶、头部扩张皮肤和注水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恢复良好,瘢痕消失,毛发生长良好,外观满意,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修复头皮缺损组织创面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思洋;聂祥智;余墨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体会

    目的 对3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在患者恢复期间,护士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社区护理的工作.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帮助这些患者及家属减少一定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护理麻烦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社区护理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黎瑞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价值,为小儿输液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使用相同输液器材的条件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输液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对比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情况、输液残留量、疼痛情况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输液依从性为90.0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输液依从性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例数、疼痛情况、输液残留量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输液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输液依从性,且对提高穿刺成功率、防止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药量的准确利用性有积极的作用,该护理方法的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应用.

    作者:苗德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8例,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血糖、合理膳食及坚持运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GQOL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郑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发哮喘患者不良遵医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

    探讨导致哮喘复发的不良遵医行为及原因,寻找对策,为防治哮喘复发提供依据.对89例哮喘复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不按时监测ACT及PEF、记录哮喘日记,不按要求复查肺功能,未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不规范使用吸入药物是患者主要的不良遵医行为.患者不良遵医行为与患者缺乏哮喘知识,医护人员缺乏心理学知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有关.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患者哮喘复发次数,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重度哮喘死亡率.

    作者:吴顺琴;周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流程再造管理对急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管理对急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急诊输液的患者12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流程再造管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反馈方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需求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差错或护理缺陷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需求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输液患者采取流程再造管理护理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作者:徐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以人性化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的中、重度焦虑,抑郁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h、48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满足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身心需求,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詹胜丹;王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