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董自娟;李明;王丽;李贤侠;魏洁;卜凡芳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5例常规护理的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的45例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3个月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焦虑标准分为(42.25±3.57)分,抑郁标准分为(44.28±3.75)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3.36)分和(49.48±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医用无纺纱布包装的无菌包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后湿包原因分析与控制

    目的 分析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纱布包装的无菌包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以后发生湿包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和控制湿包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包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产生湿包的次数、分布位置以及原因.结果 针对常见湿包原因实施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湿包的形成,本组湿包率为0.29%.结论 全面加强对灭菌消毒人员的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其责任心,掌握正确、规范的装卸技术,加强对灭菌过程的监护,规范灭菌前包装方式及包装过程,重视并控制可能造成湿包的环境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湿包的发生率.

    作者:黄丽清;徐江玲;李钰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膝关节僵硬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20例.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4 w后的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角度差异.结果 优质护理组主动运动角度及被动运动角度均较普通护理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康复锻炼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角度.

    作者:冯桂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肉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产后盆底肌肉组织,提高恢复效果.

    作者:程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orse跌倒评估表在康复科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在康复科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康复科住院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医院统一的防跌倒评分表评估患者,进行防跌倒护理;干预组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并进行针对性跌倒护理干预.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防跌倒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比较、两组跌倒人次、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跌倒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Morse跌倒护理评估量表在康复科的应用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蒋桂花;林强;黄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129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活动护理,包括温水泡脚、穴位刺激、腹部按摩、主动翻身、体位指导和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腹胀程度、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的腹胀程度明显降低,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硬膜外置管持续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

    总结了应用硬膜外置管行持续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介绍硬膜外置管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及心理护理,置管时做好护理配合,置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护理及康复指导.80例行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显效47例(58.75%),有效32例(40%),无效1例(1.2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正确合理的护理是硬膜外置管行持续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环节,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白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层级培训中加入模块培训对年轻护士整体素质提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性强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83名护理人员在层级培训中增加模块培训,护理部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自我评价满意度、临床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层级培训模式改变了护士千篇一律的培训形式,针对性更强,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入模块培训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技能水平,动手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陈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幼保健院在出生缺陷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院通过对孕妇进行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评价其对出生缺陷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产妇(及新生儿)1 00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普通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2.0%,500例孕妇中,有400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2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例出现脑积水,3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对照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9.0%,500例孕妇中,有412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1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13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0例出现脑积水,8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两组间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概率,优生优育,加强婚前保健和孕期指导及宣传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极为重要.

    作者:毛黎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治疗间质性膀胱炎16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6例女性IC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治疗,并根据手术流程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未见大量血尿、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6例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和夜间排尿次数减少,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疼痛指数、ICSI、及ICP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膀胱腔内神经阻滞为一项新的IC治疗技术,作为护理人员,应在掌握改项技术治疗流程和治疗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支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制定有效的并发症防治策略,以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施琳琳;谭星群;祁春香;程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选取84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器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需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况.

    作者:迟春昕;谢巧庆;张燕霞;林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绞痛发作的影响

    目的 探讨PDCA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松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8例,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血糖、合理膳食及坚持运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GQOL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郑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6例,均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将上半年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下半年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围手术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感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耳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感染、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凤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残障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7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脱水、降颅压、脑代谢促进剂、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急性期2w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发病后就开始超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肢、稳定后指导主动功能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训练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超早期进行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明显促进肌力的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患者压疮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患者压疮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压疮24例作为普通护理组,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压疮24例作为优质护理组.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患者压疮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压疮危险因素评分、护理效果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优质护理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压疮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总体满意度(88.9%)高于对照组(44.4%),P <0.05;循证护理组各并发症研究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入院的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患者30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2例为二次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10 d~6个月,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尔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PICC置管的适用范围和置管成功率,且损伤和并发症少.

    作者:徐小慧;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200例,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将2011年11月将2012年11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门诊诊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玉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4例经会阴冷冻靶向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报告了经会阴冷冻靶向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64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会阴冷冻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其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原因,并总结护理措施.术后出现尿失禁18例,其中16例3~7d后恢复控尿,永久性尿失禁2例;原有性功能者18例中,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12例;尿潴留2例;尿道直肠瘘1例.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护理,均能恢复或好转.

    作者:李萍;梁静;魏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投诉率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分别为6.7%、11.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