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琴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7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脱水、降颅压、脑代谢促进剂、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急性期2w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发病后就开始超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肢、稳定后指导主动功能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训练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超早期进行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明显促进肌力的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临床中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用此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回顾性总结分析此35例(3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治愈31例(33眼),占88.6%;有效4例(4眼),占11.4%.本组无效患者为0.28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不满意1例,满意度达97.1%.所有患者手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并且鼻腔无粘连.结论 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有效加强术前和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卞秀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患者198例,其中9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余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护理焦虑度、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8±1.3)分,对照组为(4.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2.2±1.9)d,对照组为(5.3±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焦虑度为(9.01±1.89)分,对照组为(18.5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7.00%,对照组患者为7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统结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疼痛时间及焦虑感,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化服务路径在特需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特需诊疗中心住院16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后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状况.结果 与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特需病房将优化服务路径应用临床护理工作,可使临床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英;林丽;张体新;申湘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肺癌化疗中静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首次进行肺癌化疗的患者1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94例.A组患者在第1天紫杉醇类化疗完成后拔除留置针,应用铂类化疗药物时患者可选择是否留置静脉留置针,选择24G(小号)留置针.B组患者则在整个化疗结束后拔除留置针.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化疗血管在第二次化疗时的可重复使用情况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对再次使用留置针拒绝人数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紫杉醇类化疗结束后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以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邱仲玉;杨桂霞;葛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报告了经会阴冷冻靶向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64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会阴冷冻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其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原因,并总结护理措施.术后出现尿失禁18例,其中16例3~7d后恢复控尿,永久性尿失禁2例;原有性功能者18例中,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12例;尿潴留2例;尿道直肠瘘1例.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护理,均能恢复或好转.
作者:李萍;梁静;魏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将患者随机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内瘘闭塞情况及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与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内瘘栓塞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PLT、HCT及D-D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正相关,ALB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风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内瘘成形术前术后及内瘘成熟前护理,科学保护和使用内瘘,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逐步纠正贫血,恰当应用抗凝治疗,同步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尽可能降低内瘘闭塞的发生率.
作者:郭自炎;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加强操作培训对提高年轻护士素质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在职和轮转的护士126名,成立操作培训品管圈(QCC)小组,以加强操作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为圈名,每组推荐一个职业能手作为圈长.由6名资深的护士长(未在本研究操作培训人员范围内)组织考核、培训等相关辅助工作,以QCC小组为培训单位对纳入研究的年轻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比较培训前后年轻护士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成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差错发生率.结果 与操作培训前比较,操作培训后年轻护士的理论考试分数、临床技能考试分数、患者对年轻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工作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将QCC引入操作培训能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素质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郝楠;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松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沟通障碍、吸痰、舒适的改变等应激源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应激继发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糖、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气管切开后1h、3d发生应激性高血压、应激继发性高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产生的心理应激状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李佳丽;王竹君;朱玉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焦虑状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1个月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研究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给予精细的围术期护理,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配合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其中治愈48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治愈率达96.0%,死亡率为0%.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同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的治愈脑动脉瘤破裂,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脑动脉瘤如形态复杂多变、位置特殊手术不能达到的肿瘤,介入治疗均可有效的治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200例,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将2011年11月将2012年11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门诊诊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玉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71例烟雾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后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烟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1例,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DSA复查,71例患者中59例术后能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显示供血血管充盈良好,脑供血改善,2例患者烟雾血管没有减退,手术成功率83.1%.13例患者再出血,其余患者未再出血;术后共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18.3%,其中,术后再出血5例,占38.46%;其次为脑缺血症状和应激性溃疡,分别占23.08%和15.38%.结论 烟雾病患者术前应做好入院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注意观察病情,注意引流袋的放置、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做好呼吸道护理,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常青;沈雁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护理警示标识以实现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 设计护理“六防”警示标识,粘贴于患者床头,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后)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前)相同入组条件的1 0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使用前后患者意外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护理“六防”警示标识后,护理纠纷、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有效防范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选择.
作者:郁京萍;蔡燕;姚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均为女性.均接受化疗和系统化护理干预,采用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PFS)评价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问卷(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PFS评分明显下降(P<0.05),QOL评分明显上升(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燕贞;彭美芳;丘爱平;韦玉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报告了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有8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腹腔镜手术,在围术期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护理、饮食护理、局部观察护理、预防性抗凝护理、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预防护理.86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饮食护理、局部观察、预防性抗凝、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对患者后期回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腹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安全因素,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和事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颜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情绪和急性放射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放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放疗期间全面观察和记录患者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症状.结果 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鼻咽癌患者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放疗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开;叶云婕;陈丽;吴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院通过对孕妇进行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评价其对出生缺陷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产妇(及新生儿)1 00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普通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2.0%,500例孕妇中,有400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2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例出现脑积水,3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对照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9.0%,500例孕妇中,有412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1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13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0例出现脑积水,8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两组间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概率,优生优育,加强婚前保健和孕期指导及宣传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极为重要.
作者:毛黎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设计并评价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设计并测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我院242名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获得包括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该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4,评定者信度系数为0.739;内容效度指数为0.842,区分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构成合理,可信度高,适合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
作者:罗南;黎丽;李平平;闫雯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