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颜青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将患者随机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内瘘闭塞情况及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与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内瘘栓塞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PLT、HCT及D-D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正相关,ALB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风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内瘘成形术前术后及内瘘成熟前护理,科学保护和使用内瘘,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逐步纠正贫血,恰当应用抗凝治疗,同步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尽可能降低内瘘闭塞的发生率.
作者:郭自炎;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情绪和急性放射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放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放疗期间全面观察和记录患者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症状.结果 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消化道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鼻咽癌患者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放疗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开;叶云婕;陈丽;吴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患者压疮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压疮24例作为普通护理组,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压疮24例作为优质护理组.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患者压疮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压疮危险因素评分、护理效果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优质护理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压疮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膝关节僵硬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20例.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4 w后的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角度差异.结果 优质护理组主动运动角度及被动运动角度均较普通护理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康复锻炼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角度.
作者:冯桂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护理警示标识以实现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 设计护理“六防”警示标识,粘贴于患者床头,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后)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前)相同入组条件的1 0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使用前后患者意外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护理“六防”警示标识后,护理纠纷、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有效防范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选择.
作者:郁京萍;蔡燕;姚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5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3例,对照组治愈16例;观察组平均痊愈时间9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11 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6.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妙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角膜横径与眼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但是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属于眼科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眼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作者:封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S评分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OL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花;陈鸿;肖玉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及其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血液中心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待的较为合适的51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之前对患者行麻醉处理,然后在其上臂大静脉处行穿刺采集自体血液,同时将采集的血液放置在室温下进行保存,待手术结束之前对患者进行回输处理,以此总结我科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及护理.结果51例患者中平均预存血量约为(452.1±49.7)ml;对血液细菌培养并检查显示皆为阴性;而MAP、SpO2、HR及ECG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在围术期患者也未发生败血症.结论 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是一种十分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方法,除了可以解决稀有血源的缺乏,还能节省血源及减少相关费用开支,此外术前采血也能大化减少术野血液有效成分的丢失,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极低体重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诊断为极低体重儿的患儿120例,根据近端、中间及远端因素导致极低体重儿的死亡原因进行高危因素的分析.结果 围生期母体脐带低垂、绕颈;胎儿体重较小及合并颅内感染是导致围生期极低体重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母体脐带低垂、绕颈,体重低及颅内感染是导致围生期极低体重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需要引起重视,同时还需要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周春花;陈燕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为期8周的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护理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干预措施,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前,SANS、IPRO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NS、IPRO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干预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
作者:王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沟通障碍、吸痰、舒适的改变等应激源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应激继发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糖、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气管切开后1h、3d发生应激性高血压、应激继发性高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产生的心理应激状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李佳丽;王竹君;朱玉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以人性化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的中、重度焦虑,抑郁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h、48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满足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身心需求,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詹胜丹;王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强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83名护理人员在层级培训中增加模块培训,护理部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自我评价满意度、临床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层级培训模式改变了护士千篇一律的培训形式,针对性更强,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入模块培训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技能水平,动手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陈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设计并评价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设计并测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我院242名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获得包括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该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4,评定者信度系数为0.739;内容效度指数为0.842,区分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构成合理,可信度高,适合用于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
作者:罗南;黎丽;李平平;闫雯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选择手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前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健康教育患者中,自费患者、中青年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明显,而经过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其焦虑情绪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具有十分显著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少文;王贤明;张文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129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活动护理,包括温水泡脚、穴位刺激、腹部按摩、主动翻身、体位指导和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腹胀程度、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的腹胀程度明显降低,术后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体位活动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200例,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将2011年11月将2012年11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门诊诊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玉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38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HB依从性、SF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HB依从性及SF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HB依从率为及SF依从率,降低心脏并发症、肝脏疾病、脾脏并发症、减少呼吸道感染、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闻锦琼;吕艺霞;张伟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00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措施之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得到显著的控制,血糖浓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措施,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的发展速度,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世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