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燕贞;彭美芳;丘爱平;韦玉香
目的 探讨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脓肿切开引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两组患者护理方法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性敷料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ICU(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且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的77例ICU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其院内感染的各类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的一些情况(年龄、性别),自身免疫因素,在院所做的有创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医护的操作方面等.然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感染几率越大;有创治疗次数越多,感染也越容易;抗生素的不合理和不规律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的布置有问题或是医护人员不注重给患者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这都使得医院感染的几率升高.结论 只要加强对ICU的各项管理,注重无菌操作,尽可能地减少有创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诸多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杨宇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上住院患者往往要进行各项化验检查,所需采集的血标本试管很多,晨起采血时,试管寻找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从2009年3月开始,我科设计了一种血标本采集盒,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血标本采集盒总体分为两部分:外层为框架,选用白色有机玻璃质地的材料,内层为可取出的“#”字形分隔,材料为有机玻璃,每个“#”字形小格均贴有绿色床号标记.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总体满意度(88.9%)高于对照组(44.4%),P <0.05;循证护理组各并发症研究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4~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优质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药物疗效,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屠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沟通障碍、吸痰、舒适的改变等应激源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应激继发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糖、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气管切开后1h、3d发生应激性高血压、应激继发性高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产生的心理应激状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李佳丽;王竹君;朱玉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为期8周的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护理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干预措施,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前,SANS、IPRO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NS、IPRO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干预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
作者:王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71例烟雾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后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我科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烟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1例,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DSA复查,71例患者中59例术后能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显示供血血管充盈良好,脑供血改善,2例患者烟雾血管没有减退,手术成功率83.1%.13例患者再出血,其余患者未再出血;术后共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18.3%,其中,术后再出血5例,占38.46%;其次为脑缺血症状和应激性溃疡,分别占23.08%和15.38%.结论 烟雾病患者术前应做好入院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注意观察病情,注意引流袋的放置、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做好呼吸道护理,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常青;沈雁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焦虑状态明显降低(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手术中采用系统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詹惠敏;袁静;陈新梅;吉桂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报告了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有8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腹腔镜手术,在围术期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护理、饮食护理、局部观察护理、预防性抗凝护理、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预防护理.86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体位护理、肢体训练、饮食护理、局部观察、预防性抗凝、恢复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对患者后期回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腹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安全因素,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和事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颜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院通过对孕妇进行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评价其对出生缺陷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产妇(及新生儿)1 00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普通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2.0%,500例孕妇中,有400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2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例出现脑积水,3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对照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9.0%,500例孕妇中,有412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1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13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0例出现脑积水,8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两组间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概率,优生优育,加强婚前保健和孕期指导及宣传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极为重要.
作者:毛黎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手术中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MI急救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一般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胸痛、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针对AMI患者有较好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及操作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王小娟;张萍;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了应用硬膜外置管行持续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介绍硬膜外置管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及心理护理,置管时做好护理配合,置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护理及康复指导.80例行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显效47例(58.75%),有效32例(40%),无效1例(1.2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正确合理的护理是硬膜外置管行持续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环节,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白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232例神经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偏低,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结论 改善影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对策,可有效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纪凡;王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提高了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刘平;何少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指导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 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活方式指导,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活方式指导有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秦艳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建卡并定期产检的孕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观察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孕晚期干预支持,包括分娩教育课程.比较两组孕产妇干预后分娩方式、认知行为情况、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 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分娩知识与分娩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产时应对行为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晚期干预支持可显著提高孕妇产时认知行为,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使孕妇产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的孕产妇108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极大程度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新生儿出生后Apaer评分明显升高,对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患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将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前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从光感、手动、数指和视力测量各项指标来看,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明显更优.结论 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高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例,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初治肺结核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作者:李玉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