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护理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詹惠敏;袁静;陈新梅;吉桂珍

关键词:覆膜支架介入,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焦虑状态明显降低(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手术中采用系统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操作培训对提高年轻护士素质的作用

    目的 探讨加强操作培训对提高年轻护士素质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在职和轮转的护士126名,成立操作培训品管圈(QCC)小组,以加强操作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为圈名,每组推荐一个职业能手作为圈长.由6名资深的护士长(未在本研究操作培训人员范围内)组织考核、培训等相关辅助工作,以QCC小组为培训单位对纳入研究的年轻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比较培训前后年轻护士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成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差错发生率.结果 与操作培训前比较,操作培训后年轻护士的理论考试分数、临床技能考试分数、患者对年轻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工作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将QCC引入操作培训能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素质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郝楠;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延续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建立和应用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延续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临床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予以护理,45例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以院外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院外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延续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建立十分有利于患者院外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本身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久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循证护理.护理干预2、4、6、8 w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8 w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w后观察组的HAMD、HAMA评分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且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产妇的焦虑状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1个月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生期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肝炎心理特点及整体护理方案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点及整体护理方案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恐惧和人际关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DS和SAS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史桂荣;郑欣颖;王学凤;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表的时间、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接受程度、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在临床护理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危害性的认识,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芳;徐彤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

    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00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措施之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得到显著的控制,血糖浓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措施,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的发展速度,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世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化服务路径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服务路径在特需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特需诊疗中心住院16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后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状况.结果 与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特需病房将优化服务路径应用临床护理工作,可使临床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英;林丽;张体新;申湘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选择手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前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健康教育患者中,自费患者、中青年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明显,而经过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其焦虑情绪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具有十分显著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少文;王贤明;张文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层级培训中加入模块培训对年轻护士整体素质提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性强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83名护理人员在层级培训中增加模块培训,护理部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反馈.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专业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自我评价满意度、临床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层级培训模式改变了护士千篇一律的培训形式,针对性更强,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入模块培训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技能水平,动手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陈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留置针留置时间对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血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肺癌化疗中静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首次进行肺癌化疗的患者1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94例.A组患者在第1天紫杉醇类化疗完成后拔除留置针,应用铂类化疗药物时患者可选择是否留置静脉留置针,选择24G(小号)留置针.B组患者则在整个化疗结束后拔除留置针.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化疗血管在第二次化疗时的可重复使用情况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对再次使用留置针拒绝人数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紫杉醇类化疗结束后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以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邱仲玉;杨桂霞;葛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幼保健院在出生缺陷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院通过对孕妇进行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评价其对出生缺陷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产妇(及新生儿)1 00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普通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2.0%,500例孕妇中,有400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2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例出现脑积水,3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对照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达9.0%,500例孕妇中,有412例孕妇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其中1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经B超检查,13例出现神经管缺损,10例出现脑积水,8例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异常的产妇均行引产术,引产率达100%.两组间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全面的孕期指导及对婴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概率,优生优育,加强婚前保健和孕期指导及宣传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极为重要.

    作者:毛黎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将患者随机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内瘘闭塞情况及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与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内瘘栓塞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PLT、HCT及D-D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正相关,ALB与内瘘闭塞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风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内瘘成形术前术后及内瘘成熟前护理,科学保护和使用内瘘,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逐步纠正贫血,恰当应用抗凝治疗,同步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尽可能降低内瘘闭塞的发生率.

    作者:郭自炎;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40例,采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和治疗毒副反应.结果 患者治疗期间能够有效应对不良反应,患者RR率、CR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32.50%、82.50%.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期食管癌患者,根据药物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与特定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应对治疗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放化疗.

    作者:尚玉萍;滕亚莉;陈程;王忠明;奚艳;陈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总体满意度(88.9%)高于对照组(44.4%),P <0.05;循证护理组各并发症研究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投诉率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分别为6.7%、11.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41例心理门诊咨询者艾森克个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门诊咨询者的艾森克个性特征,为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测评软件对2010年2至9月来我院心理门诊咨询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神经质高于常模,掩饰性低于常模(P<0.01);女性: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性值均高于常模,掩饰性低于常模(P<0.01);男女EP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门诊咨询者存在情绪不稳定、倔强、外倾的人格特点,接诊医生应综合考虑病人个性特点,给予个性化咨询指导;分诊护士应合理安排咨询者就诊,以减少护患冲突和纠纷.

    作者:纪香萍;陈晓梅;张俊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指导作用.方法 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角膜横径与眼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但是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属于眼科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眼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作者:封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多样性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提高,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于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功能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232例神经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偏低,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结论 改善影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对策,可有效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纪凡;王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