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娥;杨佩凤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CP)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接诊的自然临产孕妇230例,实施常规分娩护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接诊的自然临产孕妇237例,对孕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娩护理,作为实验组.对两组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程中剖宫产率、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同时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的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程中剖宫产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娩护理,减少了出血和经济负担,减少了不必要的护理操作,总体临床疗效更好,患者满意度高,是目前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较佳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住院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肝硬化病例1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肝硬化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563.2±136.9)分.经调查发现共有121例(60.80%)肝硬化患者认为生活质量不理想.经相关因素分析可知,影响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医疗费用、生活自理能力、经济状况、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情况.结论 针对不同人群应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感受性及社会支持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月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家务活动、心理状态、工作及经济情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有利于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王翠娥;杨佩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选取84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器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需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况.
作者:迟春昕;谢巧庆;张燕霞;林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7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脱水、降颅压、脑代谢促进剂、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急性期2w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发病后就开始超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肢、稳定后指导主动功能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训练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超早期进行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明显促进肌力的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点及整体护理方案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恐惧和人际关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DS和SAS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史桂荣;郑欣颖;王学凤;李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3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能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史秋莲;粱稳妹;赖梅;左艳琴;曾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投诉率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分别为6.7%、11.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运用佳证据,对15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对15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经积极治疗后,有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张玲;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报告了经鼻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总结康复治疗的护理经验.选取采用鼻胃镜引导放置营养管患者70例,其中采用直视拖拉的方法置入11例,采用导丝引导的方法置入59例,两种置入方法成功率均为100%.经鼻胃镜引导空肠管导入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的孕产妇108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极大程度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新生儿出生后Apaer评分明显升高,对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表的时间、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接受程度、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在临床护理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危害性的认识,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芳;徐彤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04例,按照患者入院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34±1.33) mmol/L、餐后2h血糖(10.16±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87±1.27) mmol/L、(17.16±1.29) mmol/L、(11.34±1.8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95.26±1.59)、患者满意度(96.15%)、依从性(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83.59±3.21)、(80.77%)、(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家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家庭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需要重视冠心病患者家属的身心需要,缓解其家庭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赫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床边工作制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边工作制有效地夯实了基础护理,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佩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手术中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MI急救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一般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胸痛、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针对AMI患者有较好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及操作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王小娟;张萍;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建卡并定期产检的孕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观察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孕晚期干预支持,包括分娩教育课程.比较两组孕产妇干预后分娩方式、认知行为情况、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 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分娩知识与分娩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产时应对行为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晚期干预支持可显著提高孕妇产时认知行为,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使孕妇产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化服务路径在特需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特需诊疗中心住院16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后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状况.结果 与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前比较,应用优化服务路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特需病房将优化服务路径应用临床护理工作,可使临床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英;林丽;张体新;申湘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透析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以人为出发点,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脓肿切开引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两组患者护理方法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性敷料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