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呋塞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前后的降压观察

崔茂排

关键词:呋塞咪, 老年高血压, 全麻拔管, 降压
摘要:目的 观察呋塞咪在全麻拔管前后的降压效果.方法 观察全麻拔管前后60~76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静脉给予呋塞咪10~20mg降压治疗,B组(对照组)静脉给予尼卡地平(0.25~0.5mg/次)降压治疗.记录全麻拔管前后的HR、SBP、记录给药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拔管前降压治疗分别是A组15例、B组17例,其余病例拔管后降压治疗;A组40~60 min血压逐渐下降至麻醉前水平,甚至达正常范围,从气管拔管后观察1hour到回病房15 min内血压下降无反弹,HR相对平稳;B组降压快,维持时间短,反弹迅速,几乎伴有心率增快.结论 呋塞咪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前后的降压治疗,同时应该注意电解质状况;还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状况,有时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物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8.16%,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2±0.3)d;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8.37%,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55±0.4)d.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阙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律失常患者急诊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为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心律失常患者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53~89岁不等,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采用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相比,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37%)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更佳,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降低其心室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子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妥布霉素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妥布霉素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12月份-2013年3月份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和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4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采取抗感染药物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妥布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再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86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或恐惧心理者6例(14.0%),存在紧张和失眠现象者8例(18.6%),情绪异常者10例(23.3%),沉默或者异常多语者9例(20.9%),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观察患者术中平均心率(77.3±3.2)次,术中平均动脉压(96.1±2.8)mmHg,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波动(P>0.05),而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心率与动脉压波动较大(P<0.05).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患者压力,提高手术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龚天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吡咯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咯列酮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吡咯列酮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FBG、PBG2h、HbA1c、TG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采用盐酸吡咯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顾岳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室间隔缺损小儿早期重症肺炎23例的分析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小儿早期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3例室间隔缺损小儿早期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血压正常,治疗组13例给予小剂量多巴胺、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硫酸镁,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10例给予硫酸镁及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5d后,治疗组中10例呼吸困难缓解;2例好转;1例加重.对照组中3例呼吸困难缓解;3例好转;4例呼吸困难加重.对两组疗效进行Fisher's Exact Test法检验,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硫酸镁对治疗室间隔缺损小儿早期重症肺炎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早期干预心力衰竭的发生.

    作者:陈练;董杨颖;汤韶斌;华晓星;麦华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方法 选择于2012年2月 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112例,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治疗的时机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由于高血压引起颅内出血的85例,由于脑血管畸形引起颅内出血的27例;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中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7/56),而对照组中1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3.2%(13/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急救,同时根据时机行手术治疗,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陈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及口服降糖药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并未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内,终采取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研究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饭后2h血糖值、胰岛素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所用时间等.结果 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检测指标方面均较好,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起到良好、有效的作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患者的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内,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崔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综合能力

    目的 探讨医院应急预案演练的方法以及效果,促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方法 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通过现场实景模拟、角色扮演、演练方案拟定、演练计划设计以及演练内容设置等一系列措施完成对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训练,并且总结演练效果,对比分析演练前后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结果 演练前后我院护理人员抢救成功率、急救综合能力以及急救技能能力均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其中演练后我院护理人员抢救成功率由85.6%上升为93.9%.结论 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演练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护理人员整体协调能力、急救能力以及综合专业素质.

    作者:和玉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麻醉人工流产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分析使用依托咪酯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8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各类原因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18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静推进行麻醉操作,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利多卡因宫颈浸润的方式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依托咪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能够起到有效地麻醉镇痛效果,同时,对患者采用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情况,显著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病率.

    作者:李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探析

    目的 研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办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结合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阐述调查结果,并给予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结果 经调查研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中不断完善隔离检疫和疫情报道,为临床抢救和卫生防护创造有效的条件,在管理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和检测机制,制定相关的检查流程和管理条例,为研制药物疫苗及其应用提供有利条件.结论 流行病学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准确的调查,并做好应急处理的充分准备,在应急处理中沉着应战,不但严格要求业务技术,还应加强组织管理,逐渐提高医德和服务水平.

    作者:秦斌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嵌体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嵌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2例患者共108颗病变牙齿进行嵌体修复,应用美国加州牙科协会制定的标准,对治疗后的第1天、6个月、1年、3年四个时间段各项标准数据进行观察.结果 108颗经过嵌体治疗后的牙齿后第1日到第6个月四项标准均达到了A级,成功率达到了100%;1年后观察有4例达到了B级标准,成功率达到了96.3%;3年后观察后有6例达到了C级,成功率达到了94.4%.结论 以聚合瓷材料作为嵌体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进行牙齿修复.

    作者:龚翠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的应用,并将两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将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及记录,通过统计学的手段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其中的差异性.结果 58例患者中X线平片显示的空洞有41个,其显示的空洞引起了肺内支气管散播、空洞周边卫星病灶以及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的患者分别有9例、35例、4例;而CT显示的空洞数量有89个,其显示的空洞引起了肺内支气管散播、空洞周边卫星病灶以及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的患者分别有19例、58例、9例,且还有2例患者的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而X线影像却没有任何显示,对相关数据,通过相关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两者具有很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诊断肺结核类型时,尤其是在空洞型的肺结核,CT影像学检查比X线影像学检查更具有说服力,且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

    作者:丁文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09-2012年灵川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监测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灵川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卫生情况,以期为公共用品卫生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方法 于2009-2012年对灵川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结果显示4年共监测1445家公共场所,对所检项目的卫生情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结果 本次共检测微生物样品4226份,合格38 14份,所检项目总合格率为90.25%,其中理发美容业合格率88.42%,旅店业合格率91.92%,娱乐场所合格率93.98%.理发美容业合格率明显低于旅店业合格率、以及娱乐场所合格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灵川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良好,但是理发美容业的合格率较低.为此,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质量.

    作者:曾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腔门诊风险防范及措施

    目的 研究并探讨口腔门诊风险防范及措施.方法 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口腔科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对24例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在观察组组中,对24例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发症情况,对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临床指标,很大程度上降低口腔门诊中潜在的风险,提高口腔门诊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要增强人们的爱牙意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作者:官丽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雌二醇联合检测在孕6~8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雌二醇联合监测在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孕龄在6~8周的早期妊娠孕妇共162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成3组,继续妊娠组56例,胚胎停育组36例,对照组70例.按孕周又分成3个亚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 孕6~8周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雌二醇(E2)水平继续妊娠组低于对照组,胚胎停育组低于继续妊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雌二醇(E2)是维持早期妊娠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的预后,判断能否继续妊娠提供数据参考.

    作者:胡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6例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析临床手术的相关护理配合措施,指导临床急诊手术护理实践.结果 56例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均进行急救手术治疗,肝脏损伤手术以修补为主,脾脏损伤以切除为主,在综合性的护理配合4周后,22例治愈,32例好转,2例死亡,术后3例发热,1例切口感染,均经及时对症处理治愈.结论 急救手术的综合护理能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保证手术完整安全进行,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英;吴福梅;段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糖,血脂以及血、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尿微量白蛋白,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糖,血脂以及血、尿β2-微球蛋白等较指标,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中医骨伤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的几点体会

    本文从医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针对中医骨伤专业实习生培养既要“突出中医特色”又要“重视临床实操”的特点,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岗前培训模式,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并就目前实习生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做初步探讨.

    作者:王彬;牛伟刚;张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脑出血合并血钠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治疗与干预进行探讨.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血钠代谢紊乱的15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总结出血钠代谢紊乱相关方面的内容.结果 本组脑出血患者共85例,其中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有15例,发病率为17.65%,在24h内发病的有2例,在24~72 h内发病的有4例,在72h~7d之内发病的有9例;血钠代谢紊乱患者中患有高钠血症的有5例,低钠血症的有10例;85例脑出血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死亡,其中因严重高钠血症死亡的有3例,因严重低钠血症死亡的有5例.结论 脑出血患者并发血钠代谢异常出现的患者死亡率高于血钠正常的患者,而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低钠血症患者高.对血钠代谢紊乱患者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处理,为患者调整体内血钠浓度,减少病死或致残的发生.

    作者:翟震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