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

李黔;高炜;陈光慧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 心肌损伤, 干细胞, 心肌细胞凋亡,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组织, 有丝分裂, 微环境, 心肌梗死, 细胞分化,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分化抑制因子, 未分化状态, 自我复制, 细胞发生, 多向分化能力, 基因治疗, 分裂增生, 中枢神经系统, 心脏
摘要:一、干细胞概况干细胞是一族具有自我复制和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干细胞可以保持静止状态,可以发生自我复制,也可以发生分化.这些行为被认为是由它们邻近的体细胞决定的,后者组成的微环境调节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这个微环境能够提供一些因子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并能把诱导干细胞发生分化的因子排斥在外.但这个微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干细胞的数量超过这个微环境的容纳能力,干细胞就会从这个微环境中分离出来并发生分化.干细胞内也存在一些因子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这些因子可抑制与干细胞分化有关基因的表达.在组织受到损伤时,健康细胞产生的干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减少及坏死细胞释放的有丝分裂原能诱导干细胞分化来修复组织损伤.干细胞也可以横向分化.骨髓干细胞可分化成肌肉、血管、神经组织和肝细胞[1-4].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也可转化为血细胞[5].以前认为心肌细胞是终分化组织,心肌细胞不能再发生有丝分裂,心肌受到损伤后只能形成瘢痕组织来修复.但近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在心肌梗死灶边缘及正常心肌组织中也有少量心肌细胞发生有丝分裂[6].由于心肌梗死部位血供断绝,如果只依赖于心肌细胞的分裂增生不可能形成新的心肌组织.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不断有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能够发生有丝分裂的心肌细胞分裂增生修补受损心肌组织.但这些细胞的分裂能力是有限的,结果是这些细胞被逐渐消耗完,造成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低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提高了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存活率,但终末期心衰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差.缺乏捐献者,免疫抑制后产生的副作用及移植心脏的不存活,使心脏移植受到限制.基因治疗可以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但由于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减少,使基因治疗的作用受到限制.目前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治疗心衰,移植干细胞代替移植整个心脏成为研究的热点.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25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位年龄34(5.5~52)岁,接受了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白血病(AL)15例,(第一次完全缓解1例,为Ph染色体阳性,第二次及以上完全缓解期7例,复发7例,包括2例异基因骨髓移植(BMT)后复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4例;(第2次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BMT后复发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采用经典环孢霉素(CsA)加氨甲蝶呤(MTX)。结果 所有患者均植活,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10~18) d和11(7~45) d。发生II度及以上急性GVHD13例,包括1例III度GVHD,未发生IV度急性GVHD。23例可评估患者中16例(70%)诊断慢性GVH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6%,复发6例,4例经回输供者淋巴细胞获得再次缓解。19例患者无病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04(94~1 963) d。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4%、58%及25%。结论 allo-PBSCT可治疗高危白血病患者,降低移植后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对有高危因素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选择PBSCT替代骨髓移植更有优势。

    作者:黄晓军;王峰蓉;郭乃榄;任汉云;许兰平;张耀臣;陆道培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及细菌耐药的控制

    医院获得性感染患病率很高,仅美国每年即有200万人罹患,治疗花费甚巨.调查显示,85%的医生意识到抗生素耐药的现象;55%认为细菌耐药对其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但多数人并不明确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控制细菌的耐药.一、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20世纪70年代美国建立了国家医院获得性感染调查(NNIS).至1999年,美国已经有42个州的285家医院参加了NNIS系统.1987年以后开始对加强医疗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进行监测,并每半年发布一次调查结果.

    作者:杜斌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环氧合酶-2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化学诱导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60~180 g.分两组,即单纯乙酸诱导胃溃疡作为对照组和乙酸诱导胃溃疡加NS-398处理组,各时间点每组均8只.乙酸诱导胃溃疡后1、3和7d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胃粘膜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用ELISA 测定胃粘膜中前列腺素E2(PGE2)量反映COX活性.同时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iNOS表达、活性及胃粘膜损伤的影响,以溃疡面积来评估胃粘膜损伤程度.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后,COX-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以溃疡基底部为明显.胃粘膜PGE2合成也明显增高.NS-398能抑制胃粘膜PGE2的合成,溃疡诱导后1d处理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且周围充血水肿较轻;3d 时两组溃疡大小无差异;但7d时NS-398组溃疡面积大于对照.同时NS-398能降低胃粘膜iNOS 的表达及活性.结论抑制COX-2活性能减轻溃疡形成初期炎症反应,使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但延缓溃疡愈合.这一作用除和PGE2合成减少有关外,可能尚和抑制iNOS表达和活性有关.

    作者:沈锡中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工程细胞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一种可分泌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基因工程细胞,并探讨其在基因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克隆含Kozak序列的人GDNF cDNA,并将其转染至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用RT-PCR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将此工程细胞与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 结果 (1) 基因工程细胞可防止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多增加了95.4%,P<0.01.(2)工程细胞可抵抗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目增加了9.5~10.8倍, P<0.01. 结论首次构建了可分泌人GDNF的工程细胞,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明显的营养保护作用,其在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华;王晓民;杨扬;薛冰;崔振中;吴承远;韩济生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多因在婴幼儿甚至新生儿时期出现严重的症状而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国外20世纪70年代以前手术纠治的死亡率高于50%,20世纪80年代后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0%以下[1].我院自1990年10月至2000年9月共手术治疗TAPVD23例,占同期心内直视手术的1.28%,疗效满意,现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经验作一总结报道.

    作者:陈张根;贾兵;张善通;李炘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

    一、干细胞概况干细胞是一族具有自我复制和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干细胞可以保持静止状态,可以发生自我复制,也可以发生分化.这些行为被认为是由它们邻近的体细胞决定的,后者组成的微环境调节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这个微环境能够提供一些因子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并能把诱导干细胞发生分化的因子排斥在外.但这个微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干细胞的数量超过这个微环境的容纳能力,干细胞就会从这个微环境中分离出来并发生分化.干细胞内也存在一些因子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这些因子可抑制与干细胞分化有关基因的表达.在组织受到损伤时,健康细胞产生的干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减少及坏死细胞释放的有丝分裂原能诱导干细胞分化来修复组织损伤.干细胞也可以横向分化.骨髓干细胞可分化成肌肉、血管、神经组织和肝细胞[1-4].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也可转化为血细胞[5].以前认为心肌细胞是终分化组织,心肌细胞不能再发生有丝分裂,心肌受到损伤后只能形成瘢痕组织来修复.但近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在心肌梗死灶边缘及正常心肌组织中也有少量心肌细胞发生有丝分裂[6].由于心肌梗死部位血供断绝,如果只依赖于心肌细胞的分裂增生不可能形成新的心肌组织.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不断有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能够发生有丝分裂的心肌细胞分裂增生修补受损心肌组织.但这些细胞的分裂能力是有限的,结果是这些细胞被逐渐消耗完,造成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低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提高了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存活率,但终末期心衰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差.缺乏捐献者,免疫抑制后产生的副作用及移植心脏的不存活,使心脏移植受到限制.基因治疗可以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但由于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减少,使基因治疗的作用受到限制.目前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治疗心衰,移植干细胞代替移植整个心脏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李黔;高炜;陈光慧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脑脊液tau蛋白含量测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索可信的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诊断的生化指标.方法用ELASA-双酶底物循环扩增技术检测AD(52例)、血管性痴呆(VD,46例)、非痴呆性神经系统疾病(non-AD,37例)和正常对照组(56例)的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含量. 结果测定经国外尸检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D 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含量,显著高于VD组、non-AD组及正常对照组;二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的鉴别率分别为90.0%、79.0%、82.8%、66.7%和93.3%、89.5%、90.8%、83.3%.测定国内从多家医院收集的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的含量,亦呈类似结果.其p-tau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鉴别率分别为77.3%、85.4%、83.7%和71.4%. 结论 CSF p-tau含量测定是可信的AD临床诊断生化指标.

    作者:胡元元;何善述;王建枝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作者近期采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reconstruction,EVGR)治疗一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dissection aneurysm,TDA)[1,2].

    作者:熊江;赵志青;景在平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检测对食管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增高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技术,检测了84例确诊为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0 d的血清中CYFRA21-1水平,并对患者3年生存情况进行了随访,用SAS 6.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阈值定为3.3 ng/ml时,食管癌阳性率为72.6%(61/84).(2)III期或高分化食管癌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在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根治手术时,手术前后血清CYFRA21-1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在姑息手术时,CYFRA21-1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4)用Logistic程序分析影响患者3年生存情况的因素.除分期(P<0.05),手术根治与否(P<0.05)外,手术前后CYFRA21-1的血清水平变化幅度也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 CYFRA21-1在食管癌的诊断、预后预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王涛;张伟;刘毅;张德超;李泽坚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Ehlers-Danlos综合征Ⅳ型一例

    患者男,63岁,教师,20 d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约9 cm×5 cm大小,隆起于右颈侧方,质地较软,边界清楚.患者诉自幼皮肤松弛柔软 ,手、脚腕活动度大,能够过度背伸.磕碰等轻微外伤后容易出现血肿,自行绷带加压包扎后可好转.全身轻微擦伤后容易生成瘢痕.年轻时即有双眼内眦肿物,诉眼睛常发干.PE:双眼内眦肉阜增生,右眼下睑下垂.右颈部胸锁乳突肌深部可及一直径9 cm×5 cm大小质韧肿物.全身皮肤松弛,尤以颈部、四肢、腹部明显,触之如软羊皮样,牵拉时如橡皮带般有弹性,可拉起10 cm长,皮肤皱褶较多.双腕、指关节松弛、可呈过伸状态.面颈部、前胸等处软疣样突起多,直径约0.5 cm大小,四肢、肩背大关节处有新旧大小不一的瘢痕.全身多处皮下触及质硬结节.双侧大隐静脉迂曲扩张,以右侧小腿为重,双侧Perthe试验(-).诊断:右颈静脉扩张症;Ehlers-Danlos综合征Ⅳ型. 患者在全麻下行右侧颈内静脉切除术,术中见右侧颈内静脉扩张伴部分迂曲,大直径为6 cm,内充满陈旧性静脉血栓,静脉血管脆弱,极易撕裂,术野渗血明显.于颈内静脉近端汇入锁骨下静脉约1.5 cm处,环行游离后结扎切除扩张静脉.术中止血彻底,确认无明显渗血后放置橡皮管引流加压包扎返病室.夜间引流量约50 ml,次日发现右颈部切口下方血肿明显,皮肤隆起范围15 cm×8 cm.局部穿刺仅抽出100 ml血性液体后,去手术室清创血肿,创面仅见少量渗血,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术后第2天再次发现血肿形成, 局部穿刺抽出80 ml血性液体.以后切口下方血肿逐渐变韧,术后9 d拆线出院.术后病理示:静脉内血栓形成,部分机化.

    作者:郑曰宏;管珩;张杰峰;刘昌伟;李拥军;李秉璐;黄钟明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马蔺子素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药逆转及可能的机制

    顺铂(CDDP)耐药阻碍临床疗效的发挥,迄今尚无可完全逆转顺铂耐药的药物.马蔺子素[1](ANKA)是国内外唯一开发成功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我们以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为靶细胞,研究马蔺子素对顺铂耐药的逆转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梁莉;刘叙仪;王洁;蒋薇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及功能改变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方法经肾活检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获取肾组织,体外培养系膜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3H-胸腺嘧啶掺入及细胞倍增时间观察细胞表型改变.系膜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用2-脱氧-3H-葡萄糖(2-DG)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入.Northern杂交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细胞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GFAT)的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来源的系膜细胞较正常对照表现出细胞体积增大、RNA/DNA比值增加并伴细胞增殖加快,细胞骨架蛋白α-SMA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的葡萄糖摄入率高于对照(1 592 cpm·105 cell-1 与 1 275 cpm·105 cell-1,P<0.05),同时伴GLUT1mRNA及蛋白质表达增加.此外,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的GFAT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具有明显的表型与功能改变.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系膜细胞还表现出细胞糖摄入及己糖胺通路活性增加.上述表型及功能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病变形成的基础.

    作者:刘志红;陈朝红;李颖健;刘栋;黎磊石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骨骼肌干细胞移植抑制缺血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自体骨骼肌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2只成年犬臀大肌,分离卫星细胞、培养、传代,用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卫星细胞;在已建立的犬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将DAPI标记的卫星细胞,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灌入缺血心肌中.分别于2、4、8周后取出心脏,对缺血心肌的纤维化程度及植入的卫星细胞进行观察,并设对照组.结果卫星细胞在缺血心肌中可分化成心肌细胞样细胞;在卫星细胞移植区域,心肌细胞的纤维化被有效抑制;对照组缺血心肌发生玻璃样变性,心肌细胞基本结构紊乱.结论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在缺血心肌中可分化成心肌细胞样细胞,并可抑制缺血心肌的纤维化;骨骼肌干细胞移植有望为心肌损伤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卫洪超;朱洪生;赵高峰;张新;张臻;郅兴义;赵文增;赵松;乔晨晖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如何做好临床研究中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近年来,临床研究方法已有很多进展,使研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对临床研究的要求越来越多,使临床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许多研究者在总体把握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时感到困难.为此,作者提出将信息收集和处理作为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主线,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临床研究是以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医学研究.在临床研究中不论采用什么研究设计类型和测量技术,其实质都是围绕病人(研究对象)收集各种信息,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所有临床研究的共同特征,以信息收集和处理作为考虑临床研究中方法学问题的主线,有利于简化工作思路,避免遗漏,减少差错.

    作者:赵一鸣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盆腹腔诊断性超声对早孕绒毛增殖的影响

    超声广泛应用于产科,但国内外虽曾进行了一系列诊断超声安全性研究,尚不能为确定诊断超声对胚胎、胎儿安全与否提供可靠证据[1].因而,我们用B型诊断超声仪经腹照射妊娠6~8周孕囊,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动态监测绒毛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探讨诊断超声对绒毛增殖发育的影响,以评价目前诊断超声对胚胎的安全性,从分子水平进一步为临床正确应用超声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邓文慧;金辉;张向峰;李旭;闫春芳;张蕴璟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作用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合并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病变中的远期作用,并探讨HGV致病性.方法选择5年前后根据自愿原则以Menghini法行两次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HB患者45例,其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法检测肝组织中HGV NS5抗原(HGV-Ag)两次均阳性的患者(合并HGV感染组)21例、两次均阴性的患者(未合并HGV感染组)24例.两组患者5年前年龄、性别、病程、血清HBV-DNA含量、肝脏损害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治疗方法亦相同,但均未能产生持续疗效,具有可比性.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5年后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合并与未合并HGV感染组5年前肝脏损害的基本病变、炎症活动度(G1、G2、G3、G4例数分布分别为3、7、7、4;5、8、7、4)及纤维化程度(S1、S2、S3、S4分别为4、7、7、3;6、8、6、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5年后(G1、G2、G3、G4分别为3、5、7、6;4、6、8、6 ;S1、S2、S3、S4分别为3、6、5、7;4、7、5、8)差异仍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合并HGV感染并未导致CHB肝脏病变激活、加速纤维化进展.HGV感染对CHB肝脏远期病变无明显作用.HGV的肝脏致病性至多是微弱的.

    作者:商庆华;于建国;张光曙;徐传镇;陈崇兴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第11例肢体肿胀-错位痛觉-斑片状骨质疏松(Ⅱ)

    本刊的病历摘要见本卷第21期第1341页分析与讨论一、诊断依据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S)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具备肢体外伤的诱因及与外伤不相称的肢体疼痛,加上以下至少1项:交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局部明显肿胀;受累肢体活动明显受限以及组织萎缩或肥大.如有错位痛觉,或X线、CT证实的斑片状骨质疏松,或核素扫描显示受累部位放射性浓集,则更能帮助确定诊断[1].

    作者:李胜光;黄烽;刘湘源;张江林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对病理报告基本书写形式的看法

    由于目前医疗体制正在进行改革,医疗法规和保护措施尚不健全,人们的法律观念不断增强,医疗纠纷越来越多,为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临床医生应该了解并不是所有的病理报告都是金标准。病理诊断往往因为组织取材范围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反映疾病的实际情况,再加上疾病的千变万化和个人经验的限制,使病理诊断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性。病理医师需实事求是,根据送检标本能诊断到什么程度就诊断到什么程度。为了做到不过诊也不漏诊,病理医生一般采取不同等级的病理报告形式。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级别的病理报告来处理疾病,这样才能更好的诊治病人,否则会造成过治疗或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下面就几种病理报告的书写形式谈谈我们的看法。

    作者:李青;丁华野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目的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佳比例和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与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 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张殿忠;周勇;裘秀春;文艳华;何一成 刊期: 2001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