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闫俊凤;牟景敏;吴慧杰

关键词:结肠造口术, 自我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和术后对行Miles根治术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造口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排便次数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排便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好.结论 改良护理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部静脉穿刺区域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安全穿刺区域,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方法 将1135例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由专人进行操作,统一采用7号头皮针按常规行静脉穿刺,第1天在Ⅰ区(手背部静脉)静脉穿刺,第2天在Ⅱ区(腕关节挠侧头静脉)行静脉穿刺,观察两区域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Ⅰ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35例(3.08%),6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麻木、触电感.Ⅱ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16(1.41%)例,2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有麻木、触电感;Ⅰ区穿刺成功率80.97%,Ⅱ区穿刺成功率91.45%.两个区域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背部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轻,且不适症状较少,穿刺成功率较高.腕关节挠侧头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重,且如果穿刺过深易直接损伤挠神经浅支,致顽固性疼痛.因此穿刺时选择手背部静脉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赵志清;王玉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按摩及穴位埋针预防CT增强扫描时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按摩及穴位埋针对预防CT增强扫描时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按检查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在CT增强扫描前4~6 h禁食,观察组在常规禁食的基础上于检查前30 min再行按摩及穴位埋针.比较两组CT增强扫描时恶心、呕吐的情况及CT片的图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CT片图像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按摩及穴位埋针可预防CT增强扫描时恶心、呕吐症状,提高CT片图像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玉芹;蒿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认知度在口腔科护理人员中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科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以黄石市12家医院口腔科和口腔诊所为监测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口腔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 调查项目共12项,掌握好的项目共4项(33.3%),掌握一般的项目1项(8.3%),掌握差的项目7项(58.3%).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林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提高门诊护理人员职业情商的建议

    情商是指人们调节情绪、控制情绪的理智和能力,主要包括:识别情绪的能力、调控情绪的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体验和理解情感的能力五个方面.职业情商更加侧重对自己和他人工作情绪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职业化的情绪能力的表现.

    作者:石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信息化行为干预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信息化的行为干预在提高中青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在住院时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时行问卷调查.并对出院后观察组缺陷认知部分给予信息提示、网络留言、电话指导等院外的连续性行为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脂、血压水平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再入院率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 信息化行为干预是一项切合实际的干预手段,这种医患互动新管理模式.使病人主动遵从医嘱,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高危因素的发生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再入院率,具有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热敷和握球运动在预防PICC相关静脉炎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热敷和握球运动在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86例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常规置管后每周给予常规管道维护一次;实验组43例,在置管后当天开始行穿刺点上方10cm处予以热水袋热敷3次/d;并坚持握海绵球运动,3次/d,15min/次.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6.67%,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6.94%,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PICC留置过程中坚持肢体的热敷和握球运动可以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在PICC置管患者中广泛推广.

    作者:余玲玲;丁秋娥;王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护模式的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奥瑞姆(Orem)自护理论为指导的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26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32例,对照组患者13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Orem自护理论为指导,依据病人及其家属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的程度分别为他们提供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支持教育.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分别于入选时(B0),病后一个月(B1)、3个月(B3)和6个月(B6)对入选的每例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 入选时两组患者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选后各阶段与入选时组内比较,两组ADL评分均显著提高.入选后各阶段组间比较,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阶段与入组时ADL评分差值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自护理论为指导的系统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

    作者:周玉珍;张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翼状胬肉切除结合羊膜移植术的护理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结合羊膜移植术的护理方法.对30例(46眼)翼状胬肉切除结合羊膜移植术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指导.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复发2例,复发率约为4.43%,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疗效满意.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关护理,对患眼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黎琴;廖美英;丁丽云;梁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按摩与西瓜霜喷剂治疗尿布皮炎69例临床疗效观察

    尿布皮炎(俗称红臀)是指臀部皮肤潮湿、发红伴有皮疹,表皮溃破、糜烂、渗出.主要原因是潮湿的尿布尤其是腹泻时大便的长期刺激、尿布清洗不净,质地粗硬或尿布不透气等引起的.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共治疗6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芙蓉;高海妮;张淳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放松训练联合聆听音乐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性疲乏状况的影响

    目的 应用放松训练联合聆听音乐对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进行干预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行标准根治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运动,观察组实施放松训练联合聆听音乐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患者进行疲乏量表的测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疲乏评分较对照组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 应用放松训练联合聆听音乐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殷琴;郑婉婷;高拯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围PICC置管期的护理及研究方法

    目的 探讨围PICC置管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肿瘤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236例以2010年1月为时间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和肢体肿胀的发生率、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操作前湿热敷、消毒方法的改良和预防性硫酸镁湿热敷等可以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蔡卫梅;陆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极大提高,早产儿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早产儿护理干预的研究也很多,现就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田莉;丁晓华;武玉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兴平市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描述兴平市农村老年人的自测健康和生活方式状况,并分析该群体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课题以Pender的健康促进理论为概念框架,运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兴平市农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受访者自测健康在良好水平.68%受访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在良好水平.结论 受访者的健康水平一般,社区护理应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培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血管病变所致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的疾病,脑卒中后幸存者中约有70%~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患者常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系统的、综合性舒适护理,对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3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药物治疗,综合性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统计我院45例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45例仅有2例轻微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结论 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准确给药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作者:殷洁;边红娟;杨晓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行为转变理论在改变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行为转变理论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实验组接受根据行为转变理论制订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质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认知水平及行为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能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取得行为改变的目标.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应用,以减少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循证支持,评估证据的有效性,结合临床专业分析及病人需求,依据证据,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病人跌倒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应用循证护理前、后病人发生跌倒率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前病人跌倒发生率5.17%,应用循证护理后病人跌倒发生率2.23%.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率.

    作者:卢秀琼;孙瑞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妇科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妇科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舒适护理组(78例)和普通护理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不适反应及自理能力.结果 化疗后,舒适护理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食欲下降及恶心呕吐症状较普通护理组轻(P<0.05);自理能力较普通护理组强(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食欲下降及恶心呕吐症状,有利于维护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朝霞;胡金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科病人术后预防性使用消炎痛栓临床效果观察

    疼痛是大多数骨科病人的共有体征,尤其是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病人因疼痛产生许多不利于骨折及伤口愈合的负面影响.术后镇痛已逐渐被视为提高患者安全性、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罗爱伦研究表明,骨科病人术后局部组织的损伤,病人疼痛将持续24~48h.药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1].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4例胶质脐带新生儿二次断脐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2009年3~12月分娩的808例新生儿进行二次断脐,脐带出血共有69例,其中胶质脐带出血有24例.重点分析新生儿胶质脐带出血原因,提出把握二次剪脐的时机、掌握二次断脐的技巧、规范初次结扎脐带的方法、注重脐带出血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确保降低脐出血的关键.

    作者:辛洁;李晓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