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凤;陶四海;苏维
目的 了解昆明市农村住宿制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需求现况,为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策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昆明市6所学校94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需求高的健康教育主题分别是“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4.57±0.77)”“个人卫生与保健(4.71±1.15)”“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4.37±1.23)”.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女生比男生更希望得到关于青春期生理发育、个人卫生保健、性侵犯以及自我保护的内容(P值均<0.05).结论 昆明市不同学段和性别农村寄宿制学生对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应根据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加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
作者:焦锋;秦明芳;胡卫红;秦志华;魏云凌;熊源发;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愤怒体验、愤怒表达、愤怒控制与入际支持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关系支持评定量表和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对河北省6所高校的1 1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特质愤怒、愤怒外部表达得分[(21.73±5.2),(15.37±5.6)]均高于女生[(20.78±4.7),(14.25±4.9)],人际关系支持总分(115.40±15.8)低于女生(118.58±14.8) (P<0.05);文史类专业学生特质愤怒得分(20.74±4.9)低于理工类专业学生(21.75±5.5)(P<0.05).特质愤怒、愤怒内部表达、控制内部表达、控制外部表达与人际关系支持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1,-0.42,0.26,0.12,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愤怒内部表达对人际关系支持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2,P<0.05),控制内部表达对人际关系支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P<0.05).结论 大学生不良愤怒情绪的管理对人际支持具有重要影响,适当的愤怒对外表达有利于获取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
作者:宋丹;付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城西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宁市城西区的2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和4个社区中筛查0~14岁儿童哮喘病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5%,年龄分布以3~5岁较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遗传史(OR=3.442,95% CI=1.299~9.121)、食物过敏(OR=6.366,95% CI=1.146 ~ 35.353)、过敏性鼻炎(OR=7.750,95%CI=2.738~21.937)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不高.家族史和过敏史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燕;马辉;王朝才;梁军;文国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铜川市某高中1998-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根据年度、性别、视力不良程度分析视力不良患病情况.结果 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45%.2000-2007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上升了16.78百分点;2007-201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了4.12百分点.女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81.70%)高于男生(73.61%)(x2=242.92,P<0.01).学生视力不良程度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占视力不良程度构成的60.01%;不同程度视力不良变化以重度视力不良的上升趋势为主.结论 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得到控制.视力不良的防治需各方面联合行动和密切配合,采取以教学环境改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宋海清;何升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河南省某高校2013年9月23日举行建校90周年校庆,校方免费向学生发放1份午餐,包括1份主食、1个鸡蛋、1根鸡腿和1瓶饮料.当天下午及晚上有多名学生出现腹泻、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经诊断为食物中毒.为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明确事件发生的规模和范围,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了本次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军;王利娜;李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8所中学5 116名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蚌埠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5.1%(1 282/5 116).不同性别、学段及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得分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学段均进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在儿童期虐待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1.16%,25.26%.结论 儿童期虐待和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均有影响.对于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中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人手,以减少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作者:顾璇;李红影;袁长江;刘佳;陈志龙;吴松年;汤建军;孙云鹏;许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台阶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定量负荷试验,从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首次设计的台阶试验到随后各国根据本国国民情况和测试对象特征进行的各种改良台阶试验方法,都被认为是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的有效方法[1-3].大量的研究显示,采用台阶试验评定心功能水平的准确性有待提高[4-7],主要原因是台阶指数无法区分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测试者心率变化与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差异[8-9].本研究对某校体育专业学生台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台阶试验在评定体育专业学生心功能水平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台阶试验对心功能水平的评定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吴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有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时期超重或肥胖是成年肥胖的预测因子,不但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而且增加儿童少年乃至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的患病风险[1];另外,超重或肥胖还容易导致青少年一些心理损伤或行为偏离,并将随着肥胖状况的保持使其延续或不断发展直至成年期[2].因此,对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进行研究,寻求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调节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针对超重肥胖青少年采取一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减肥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3].本研究拟采用运动、饮食、心理等联合干预的方法对减肥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建立减肥健康理念,为防治青少年肥胖,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潘燕;侯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目睹班级成员车祸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为开展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目睹同班同学遭遇车祸身亡事件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各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16.0%,22.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8.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4.0%,24.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3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8.0%,20.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6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2.0%,8.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PCL-C量表B,C,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总分及精神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的初中生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施行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症状.
作者: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作者:李晓兰;买合甫来提·坎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乡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与患龋状况,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新城和户县15 513名7~9岁儿童,按照统一检查标准,调查第一恒磨牙萌出与患龋情况.结果 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率为93.3%,7,8,9岁组分别为86.6%,95.0%,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921.93,P<0.01).第一恒磨牙总患龋率为9.6%.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性别、年龄、城乡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恒磨牙龋失补牙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童高于男童;龋补充填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城市高于农村(P值均<0.01).下颌第一恒磨牙为龋病的好发牙位,占68.2%.(牙合)面、颊面患龋多见,分别占总患龋牙面数的83.2%和12.7%.龋齿补填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分别为5.2%,7.9%,10.4%(P<0.01);城市儿童龋补充填率高于乡村,分别为10.8%和5.2%(P<0.01).结论 西安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状况与全国其他省市较为接近,应重点封闭下颌第一恒磨牙和牙面的(牙合)面、颊面.
作者:李骏;郭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功能性便秘(FC)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苏州市924名中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FC的患病率为13.53%.初中生患病率(18.84%)显著高于高中生(8.91%)(x2=19.5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常吃干硬食品、学习强度重、常吃生食及饮水少为FC致病的可能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41,1.599,2.016,2.946,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便秘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制定确实可靠的预防措施,达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闫宁;沈蕙;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考考生的视觉健康状况,为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制定有效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3年江苏省共3 968 676名普通应届考生的高考视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近视检出率为76.21%,且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女生近视检出率(81.18%)高于男生(72.00%);色觉异常检出率男生(4.71%)高于女生(0.18%);其他眼病检出率男生(0.44%)高于女生(0.37%),除2013年外(x2=1.08,P=0.30),其他年份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近视检出率城乡间比较由农村高于城镇而转变为城镇高于农村.结论 江苏省高考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校和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学生不健康的用眼行为,促进高考学生群体视力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马彪;陶新城;刘明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作者:刘言;段若男;薛红妹;杨明喆;周雪;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周口市2004-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周口市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周口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73.91%),其中Ⅳ级事件16起(94.12%),Ⅲ级事件1起(5.88%),罹患率为14.27%.县乡级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高于市级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2,P<0.05).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为主(88.23%).发病高峰期为3-6月(70.59%).高发场所是乡级小学(88.23%).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乡级小学是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部位.应建立卫生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罗宏伟;周玉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饮用饮料是城市中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适量饮用饮料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的关系,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龋齿现况1.1 龋齿的定义和相关指标 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矿溶解[1].
作者:黄若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1],基本决定人体运动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和趋于成熟的阶段,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功能素质也都明显增强[2].但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3],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
作者:张友健;于海浩;熊灿曦;温悦华;向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该实施意见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又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1].为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章劲元;罗婷;陈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1 958名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采用中低强度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结果 8.28%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2.4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体育干预后心理健康症状睡眠改善、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身体状况好转、人际关系融洽报告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效显著.
作者:王麒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薛红妹;刘言;段若男;周雪;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