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7~12岁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王娇;朱艳娜;麦锦城;静进;马璐;杨文翰;李秀红;金宇;陈亚军

关键词:超重, 肥胖症, 高血压, 儿童
摘要:目的 了解2010年广州市7~12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的广州市数据,本研究筛选出7~12岁儿童58 748名.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和儿童高血压判断标准,计算研究对象的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体质量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0.1%和7.6%,高血压患病率为9.4%.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分别为7.2%,15.5%,23.7%.男、女生组高血压患病率均呈现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的趋势(P值均<0.05).总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4,0.289,P值均<0.01).在调整年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高血压风险是正常组的2.329,4.024倍.结论 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维吾尔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关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占52.6%[1],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病态的网络使用行为或偏差行为,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人格等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更多的行为、情绪和学习问题[2-4].

    作者:张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上海市高中生闲暇活动现况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闲暇活动现状,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正确指导高中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5个区9所学校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共4 2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闲暇活动相关信息.结果 高中生闲暇活动排名前3位的是做作业和学习学校课程(75.5%)、休闲娱乐(67.6%)和参加课程辅导班(63.7%);周一到周五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h的高中生达75.5%;高中生参加的特长学习以乐器、美术和游泳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26.3%,17.1%和15.0%;不同性别高中生对目前的闲暇活动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79,P<0.01),男生感到“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高中生想在闲暇时间开展的活动是休闲娱乐活动(81.6%)、体育锻炼(8.7%)和艺术学习(3.9%).结论 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帮助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并对自己发展有意义的闲暇活动,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郭家宁;王书梅;郑文娟;曹志娟;曲爽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学生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学校满意度对孤独感的影响

    目的 了解当前中学生孤独感现状,探讨中学生学校满意度与其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孤独感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学生孤独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感知的同学关系问卷和学校满意度量表,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1 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59.1%的中学生正处于中等以上程度的孤独;中学生感知的同学关系、学校满意度和孤独感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学校满意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感知的同学关系与学校满意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6,-0.445,0.408,P值均<0.01).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学校满意度对孤独感有负向预测作用(R2=0.282,P<0.01),学校满意度在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当前中学生的孤独问题不容乐观,其感知的同学关系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学校满意度起间接作用.

    作者:张见有;江慧;韦嘉;易旭灿;张进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云南省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忽视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安全及教育的忽视现象[1].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2].潘建平等[3]在2003年共同开发了我国儿童忽视的常模,并研制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云南省民族众多,各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都有所不同.笔者于2013年3月对云南省3地农村户籍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秦明芳;韩芳;潘建平;马春明;焦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FTO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肥胖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肥胖含量和脂肪相关基因(FTO)多态性与青少年肥胖指标的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早期复查与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2 030名7~18岁中小学生,用基质支持的激光释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方法检测rs62048402多态性,用四引物特异扩增突变分析(ARMS-PCR)方法检测rs9939609多态性.分析2个多态性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的关系.结果 对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进行分年龄、性别的标准正态离差变换后,rs62048402多态性与变量的回归系数B值(标准误)分别为0.093(0.046),0.094(0.046),0.087(0.046),0.102(0.046);rs9939609多态性与以上变量的回归系数B值(标准误)分别为0.095(0.045),0.099(0.045),0.095(0.045),0.103(0.045).结论 FTO基因多态性rs62048402和rs9939609与中国儿童青少年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存在相关性,且对腰围身高比效应大.

    作者:孟祥睿;宋洁云;马军;刘芳宏;尚晓瑞;王海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宁波市4个地区的初中、高中抽取中学生1 939名,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同时调查家庭一般状况、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等.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7.23%;无抑郁组学生在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伙伴关系、父母和睦程度等均优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无抑郁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高于有抑郁组,父母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低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伙伴关系差、父母陪伴时间少、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父亲惩罚及母亲拒绝否认高、针对问题的解决及积极合理解释得分低、忍耐高(P值均<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学生的抑郁情绪影响较明显.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及学生的应对方式,可有效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张文武;周东升;胡珍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沈阳市大东区2012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由于蛋白质和(或)能量的摄入不足,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减少现象,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1].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双重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2].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水平[3].为更好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2年沈阳市大东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红;陈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遵义市不同经济区域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遵义市不同经济区域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儿童龋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遵义市2013年低工资标准区域分类方法,将遵义市14个行政区域(县、区、市)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不同经济区域;根据“遵义市第一次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供的各行政区域调查结果,计算一类和三类地区5岁组和12岁组儿童患龋率、龋均、龋补充填比,比较两类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 一类地区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34.84%,龋均为1.36,龋补充填比为6.03%;12岁组儿童患龋率为17.34%,龋均为0.30,龋补充填比为3.05%.三类地区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38.14%,龋均为1.34,龋补充填比为1.98%;12岁组儿童患龋率为14.46%,龋均为0.27,龋补充填比为0.70%.5岁组一类和三类地区患龋率(x2=1.27,P>0.05)、龋均(t=0.05,P>0.05)、龋补充填比(T=2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组一类和三类地区患龋率、龋补充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T=26,P值均≤0.05),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结论 遵义市5岁组儿童龋病流行广泛程度、严重程度和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水平在一类和三类地区之间差距不明显,12岁组儿童龋病流行广泛程度和口腔保健水平一类地区高于三类地区.

    作者:张媛媛;程华刚;石兴莲;王胜;张绍伟;王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黔北农村6所初中5 60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留守初中生2 400名,非留守初中生3 208名;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外显问题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为60.2%,非留守初中生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0.05).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得分留守初中生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074,2.219,2.646,2.887,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过去12个月曾玩过赌博游戏”报告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x2=5.926,P<0.05),两者之间成瘾、伤害、性相关和品行等各项外显问题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明显,外显问题行为不突出.应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内隐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维护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欧薇;王智;杨映萍;谢琴红;何静;宋兴勇;田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粪便;人群普遍易感,常年散发,夏秋季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1].2013年10月12-19日,重庆市南川区某中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发热、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腹泻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由宋内Ⅰ型志贺菌引起的水型细菌性痢疾校内暴发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以防止类似的疫情发生,笔者对本次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世勇;吴云昶;韦继学;肖邦忠;张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2002-2012年跌落伤发生率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跌落伤害发生情况,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跌落伤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及PubMed数据库,收集2002-2012年收录的有关我国儿童青少年跌落伤害发生率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合并发生率,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地区和伤害标准进行亚组分析,并对结果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文献57篇,总样本量为755 934人,跌落伤发生率为6.5%(95% CI:4.7%~8.9%).亚组分析显示,跌落伤发生率男、女童分别为10.2%,6.8%;城市、农村分别为6.8%,6.6%;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5.5%,6.3%,14.3%,性别、城乡、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伤害标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敏感性分析显示,文献质量和研究类型对结果改变不大.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跌落伤害发生率在性别、城乡、研究地区间存在差异.

    作者:李美莉;毛馨;石倩;马兴爱;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类型农村家庭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保健服务利用情况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和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提高我国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及完善青少年保健服务系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从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及重庆等5个省(市)方便抽样14个项目县,每个县按照人口规模比例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再抽取3个村,每个村等距抽样40户家庭.终调查青少年家庭1 178户,由青少年填答结构式问卷.结果 不同类型家庭青少年吃早餐、吸烟、饮酒、每天睡眠时间、1个月内情绪低落及处理方式等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8 h的二代户家庭占5.3%,三代户家庭占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保健知识主要获得途径为学校(二代户家庭为42.5%,三代户家庭为47.7%).青少年近1a参加健康体检的二代户家庭占33.8%,三代户家庭占27.2,且80%以上为有关机构(主要为学校)组织.近1 a内青少年进行健康咨询的家庭均不足10%.结论 不同类型农村家庭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差异.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发挥不同作用,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舒星宇;宗占红;温勇;汝小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对血压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区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探讨引起小学生血压升高发病的代谢相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6所非寄宿制的公立小学,在选中的小学中,用抽签随机法从二~五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计840名学生,以其中血压偏高学生为病例组(56人),以同学校、同性别、身高相差5 cm以内、年龄相差6个月以内为条件在血压正常的学生中按1∶4匹配对照组(224人).对2组学生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结果 病例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18.17±3.89) kg/m2,(60.09±4.12) cm,(1.04±0.56) mmol/L,(4.66±0.59) mmol/L]高于对照组[(17.26±2.75)kg/m2,(56.19±2.46)cm,(0.79±0.22) mmol/L,(4.47±0.4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6.71,2.97,4.3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BMI后,两组腰围、TG、FG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呈正相关(OR=2.836,P<0.05);腹部肥胖、高三酰甘油和高血糖均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OR值分别为4.357,3.049,6.000,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血压偏高的发生与肥胖呈正相关,代谢异常与小学生高血压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硕;郭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某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足球教学干预效果分析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国边疆地区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稳定[1].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加之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就业和学习方面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项目,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开展非常广泛.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一运动项目对改善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迪力木拉提·阿布都肉苏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评估体系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已揭示健康素养与健康结局和社会经济状况相关[1-2],且对健康素养评估体系的研究也成为时下热潮.近年来,随着对健康素养的认识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卫生领域和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的重要性:一方面,应对低素养的方式之一在于有效的学校教育[3];另一方面,健康素养可作为健康教育结果的测量指标[4].儿童青少年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研究的量表均不成熟,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公共卫生领域健康素养的研究.2008年国务院颁布《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5],以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因此,有必要吸取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评估体系的发展.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郑文娟;曹志娟;郭家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南阳市2010-2012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状况

    目的 了解南阳市2010-2012年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开展相应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和儿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重症病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南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5 603例,年均发病率为51.09/10万,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3.817,P<0.01).0~6岁儿童病例全市报告15 435例,占全人群病例数的98.92%,0~3岁婴幼儿为高发年龄.肠道病毒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病例多数为散居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540,P<0.01).结论 南阳市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0~3岁儿童及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作者:卫群英;李文梅;王卫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河北联合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以及健康教育效果,为有效预防高校学生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3 560名人校新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为152名高血压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3 560名大学新生中高血压患者152名,患病率为4.27%.男、女生患病率分别为5.37%和2.93%,有、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20.25%与2.22%,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3.15%,7.52%和24.71%,吸烟、不吸烟学生患病率分别是8.72%和3.76%,饮酒、不饮酒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9.19%和3.53%,有不良情绪无不良情绪的患病率分别为6.49%与3.56%,个人口味偏重与口味清淡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5.62%和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65,285.408,108.701,19.821,31.890,6.173,13.727,5.547,P值均<0.05).对152名高血压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49.3±7.8)和(124.5±5.9)mm Hg,舒张压分别为(89.9±8.4)和(80.4±9.7)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805,-8.826,P值均<0.01).结论 男生、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心理情绪、口味偏咸等是大学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控制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周建芝;穆树敏;王志军;刁增利;黄宇玲;王红阳;李海涛;葛庆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兰州市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和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兰州市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需求以及性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兰州市4所高校中1 952名大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占前3位的是人工流产的危害(67.83%)、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54.60%)和偶尔发生性行为会怀孕(48.62%).想获得的知识占前5位的分别是安全性行为(64.34%)、性生理(61.83%)、恋爱及异性相处(58.66%)、性卫生及性保健(57.48%)和性心理(53.90%).9.32%的大学生有过性生活的经历,70%初次性行为年龄在20岁之前,性行为地点在宾馆和出租屋的分别占33.71%和32.02%.48.05%的大学生有过性幻想,38.88%看过色情网站或书籍.仅有41.57%的大学生认为会和性伴侣结婚.每次性生活前后均清洗外阴的仅有44.38%.结论 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低,需求较大;没有固定性伴侣与场所,存在性行为安全隐患.

    作者:党瑜慧;郭赞;李芝兰;冯玉娟;张肖红;张景恒;冯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上海市中小学生身体活动量与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关联性

    目的 探讨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量与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小学生共1 348名,调查年龄、性发育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和日常身体活动情况.结果 女生乳房、阴毛、腋毛的发育水平与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7,-0.074,-0.078,P值均<0.05),男、女生性发育水平与学习日r值分别为0.117,0.134,0.177,0.158,0.137,0.156,0.181,0.156,和周末r值分别为0.085,0.106,0.588,0.115,0.130,0.153,0.157,0.189的静态行为时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和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混杂作用下,男生腋毛和胡须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学习日静态行为时间≥120 min的可能性分别增加了0.79和0.78倍;腋毛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增加了0.49倍;已经月经来潮女生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和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分别是月经未来潮女生的2.11和2.10倍.结论 青少年性发育水平与身体活动量之间存在独立的关联性.应针对不同青春期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梦娜;史慧静;江小小;王群;张博林;张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上海市嘉定区2009-2013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嘉定区2009-2013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变化趋势,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嘉定区2009-2013年间的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嘉定城区小学生和初中生视力不良率(29.08%,78.61%)均高于农村地区(26.56%,6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22,182.85,P值均<0.05).近5a来,该区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由46.36%上升至47.83%,上升了1.47百分点,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了3.67百分点,初中生上升了3.52百分点,高中生上升了1.94百分点.在视力不良构成方面,2009-2013年均以中、重度为主,其中重度视力不良学生的比例由46.40%上升至53.29%.结论 嘉定城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重度视力不良的比例逐年上升,学生“防近”形势仍然严峻.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于宏杰;张琴;董玉婷;孙思飞;袁红;邵月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