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校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宋军;肖王乐;靳雪征;李晓北;张倩;段一凡;徐春燕;马冠生

关键词:饮食习惯, 饮水, 饮酒,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全国10个省市15所大学的28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饮食行为状况.结果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0.7%的人不能保证一天吃三顿饭.只有65.0%的大学生每天吃早餐,13.6%的大学生偶尔吃早餐;有15.1%的大学生每天吃夜宵.17.2%的大学生日饮水总量达不到1000 mL;在选择饮料时,62.4%的大学生会选择含糖饮料;有3.0%的大学生每天喝酒.结论 在校大学生存在许多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征,为学龄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上海市4个城区10所幼儿园的108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为易养型9.6%,中间型70.1%,启动缓慢型10.1%,难养型10.3%.气质类型分布无性别和年龄差异.在活动水平和反应阈2个维度,男童得分高于女童(P值均<0.01);而在心境和注意分散度2个维度,女童得分高于男童(P值均<0.01);不同年龄组男童在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和反应阈等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童不同年龄组在活动水平、趋避性和反应强度等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北京1995年常模组相比,上海2011年各年龄组同性别儿童的节律性和心境得分均较高.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型多,部分气质维度具有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作者:王晓;汪玲;谭晖;贾守梅;王震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奖惩敏感度量表中文版用于大学生的信效度分析

    目的 检验奖惩敏感度量表(SPSRQ)中文版用于大学生的信度与效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合适的测量工具.方法 从广西大学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37个班级中随机整群选取12个班,使用奖惩敏感度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量表对6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间隔4周后对其中2个班的113名被试进行重测.结果 SPSRQ量表中文版的维度结构与原量表一致;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独立二因素结构更为合理;奖励敏感度与外向性呈中度相关(r=0.33,P<0.01),惩罚敏感度与状态焦虑(r =0.48.P<0.01)、特质焦虑(r=0.53,P<0.01)、神经质(r=0.60,P<0.01)呈中高度相关;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4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7.结论 奖惩敏感度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在大学生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恩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3-2009年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状况

    目的 分析2003 -2009年海淀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状况,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方式,于2009年对海滨区内中小学校的卫生保健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分别与2003及2008年进行比较.结果 海淀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配备状况总体发展良好,小学配备比例明显提高,卫生保健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医学专业人员有所增加;但小学卫生保健人员配备率仅为22.2%,中小学校校医及保健教师工作年限5 a以下的占58.0%,且更换频繁;卫生保健人员医学专业结构有待完善.结论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卫生保健队伍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小学医务室及专职卫生保健人员配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四川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分析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个体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内心充满各种矛盾,还要面对学习、竞争、就业等诸多压力,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2个方面[1-2].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丽娟;唐平;杨贵英;叶怀祥;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绍兴越城区儿童青少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是土壤)发育到感染后期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包括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等,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为了解在校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浙江省土源性线虫监测方案》要求,笔者于2009年、2010年对越城区在校学生与在园幼儿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雁;章迎春;沈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标准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1985年,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和BMI标准在筛查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上的差异及与目测法的符合率,为选择合适的超重肥胖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0年河南省12个省辖市57593名7~18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比较不同筛查标准下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选择中牟县某初中一~三年级3个班学生198名,分别用目测法和3种筛查标准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 1985年,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和BMI标准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8%,5.2%和12.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7%,13.7%和8.1%: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9%,5.4%和8.2%;肥胖检出率分别6.5%,8.9%和4.2%;与目测结果相比,除2000年标准男、女超重检出率较低以外,3个筛查标准其他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目测法.结论 3种标准筛查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较大,与目测结果差异也各不相同;1985年标准超重、肥胖检出率虚高,2000年标准超重、肥胖检出率严重倒置.

    作者:孙经;何健;张丁;杨汴生;王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昌平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

    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开放、正处于性成熟阶段的特殊群体,但又缺乏相关的性防护意识,是当前预防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的重点人群[1].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高危行为情况,直接影响着全社会艾滋病防控的成果.为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以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10和2011年的5-8月对北京昌平区某大学学生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芬;马树波;刘红新;王会松;侯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学生抑郁症状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关系随访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关系,为制定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及2010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京市5所学校53个班级初一和高一年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2次问卷调查.基线调查2160名中学生,1a后随访调查2118名中学生,随访率为98.1%.结果 随访共检出抑郁症状学生974名,检出率为46.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的比例分别为29.4%,13.4%和3.3%.父母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学生SDS标准总分、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且中度及重度抑郁症状所占比例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与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呈负关联,仅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父亲受教育程度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洪忻;李解权;梁亚琼;王志勇;杨华凤;戚圣香;陈旭鹏;徐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小学生2004-2008年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了解沈北新区中小学生营养现状,为指导学生营养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对沈北新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作为评价标准,使用“沈阳市学生健康监测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汇总.结果 沈北新区中小学生5a平均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7.42%,平均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62%,15.05%,处于较高水平;营养不良、超重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肥胖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同.结论 沈北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并存,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刘鹏;张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徐州市农村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徐州市农村中学生睡眠质量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睡眠障碍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徐州市部分农村的1385名中学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并同时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徐州市农村中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6.6%,初中生的发生率为32.4%,高中生为40.0%.男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9.7%,女生为32.5%.年级和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级、睡眠环境、交往压力、体育锻炼进入睡眠障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 徐州市农村中学生的睡眠障碍问题较为严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中学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张娟娟;严文君;高修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庆市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

    目的 了解重庆市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38个区县,每个区县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随机抽取4个村为调查点,共调查学生13107名.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学生基本情况,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蛔虫、钩虫和鞭虫卵.结果 共查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1338人,总感染率为10.2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8.03%,2.47%和0.74%.低、中、高经济水平县学生感染率分别为14.68%,6.59%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感染率、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感染率以小学高(10.69%),初中次之(9.44%),总感染率和蛔虫感染率均随学段升高而逐渐降低.结论 重庆市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地区差异较大,以蛔虫感染为主,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学生感染严重,应作为防治重点人群.

    作者:吴成果;罗飞;罗兴建;蒋诗国;肖邦忠;谢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国校外青少年艾滋病易感脆弱性及行为干预研究

    青壮年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在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以20~29岁人数多,占50%左右[1].与在校青少年一样,校外青少年处在身心突变、情感依恋和性需求强烈萌发的时期[2],但他们游离于学校教育圈外,比在校青少年面临更多的与毒品和性相关的诱惑或胁迫,既是易受伤害人群,又在艾滋病传播链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就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易感脆弱性和行为干预策略等作一综述.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营养教育对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在浦东新区每街镇抽取2所小学,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共调查小学生7276名,营养教育后,城乡地区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零食行为较干预前提高,且整体优于对照组,但城区干预组常吃新鲜蔬果或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仍高于10%;在饮料行为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结论 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及态度,对零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郑晶泉;陈素珍;柏品清;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甘肃省2004-2010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甘肃省2004-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资料及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共报告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14起,发病886入,涉及学生5647名,发病率为15.69/10万.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以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结论 农村学校和幼儿园是突发食物中毒事件防范的重点.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和卫生监督,提高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的食物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2002-2011年休学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休学原因,为做好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2 -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档案共计165930份及学生休学登记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2 -2011年共休学509人,休学率为3.07‰,总休学率和因病休学率均呈曲线变化;因精神性疾病休学自2006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因病休学342人占67.2%,非病休学167人(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类常见休学原因按比例高低分别为:精神性疾病、内外科疾病、家庭困难及学习差、良性休学、传染病,分别占休学总人数的30.5%,25.0%,18.5%,14.3%和11.8%.结论 针对性的开展体育项目,增强高考前健康体检力度,是降低大学生休学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香英;张仲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弱视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6~12岁学龄弱视儿童眼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规律,为儿童弱视和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6 ~ 12岁弱视儿童1091例(1731眼),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屈光状态,描述弱视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果 学龄儿童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为主(41.9%),正视次之(34.6%),近视较少(23.5%);弱视儿童散光检出率高(90.9%).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弱视的屈光度、散光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学龄弱视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散光为主,年龄和弱视类型是弱视儿童屈光不正分布的影响因素.

    作者:肖信;王英;刘伟民;赵武校;张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880名云南省城市在校大、中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吸完一整支烟报告率、第一次吸完整支烟时≤13岁构成比、近期吸烟率分别为43.1%,36.0%,52.6%和23.2%,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吸烟行为报告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片区、学校类型、性别和总体学习成绩等人口学变量对尝试和近期吸烟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较为严重.应注意学校类型等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吸烟行为预防和干预.

    作者:刘宏;常利涛;吕慧;黄达峰;黄鑫;代丽梅;李玉洁;邓淑珍;韦蝶心;安维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考试焦虑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分析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激活与维持自身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并系统地指向于获得学习目标的过程[1],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执行监控系统,包含对高效学习方法的选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2],前者称为认知策略,后者称为元认知策略或认知调控策略.国外研究发现,自我调节学习与焦虑显著相关[-4],国内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与考试焦虑显著相关[5-6].由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具有情境性和可发展性,而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了解考前中学生尤其是焦虑罹患群体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特点,既有助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培养,又能为考试焦虑的有效干预提供新视角.本文以考试焦虑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特点,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实证性指导.

    作者:张婉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学生零食消费种类与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

    目的 了解零食消费种类与儿童肥胖及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哈尔滨、北京、济南、上海、重庆、广州6个城市抽取6 ~13岁小学生7084名,使用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和零食消费情况等信息,按照标准程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集晨起空腹血测定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 常吃“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量食用”3类零食的小学生肥胖检出率(OR值及OR值95%CI)依次为9.3%(参照组)、10.2%(1.09,0.88 ~1.35)、11.8%(1.25,1.05 ~1.50),腹型肥胖率依次为13.3%(参照组)、14.8%(1.14,0.95~1.37)、15.8%(1.25,1.07 ~ 1.46),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依次为3.4%(参照组)、3.9%(1.13,0.81~1.58)、4.6%(1.34,1.02~1.77).调整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4个月内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等混杂因素后,肥胖、腹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在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常吃不健康零食会增加儿童患肥胖及代谢异常的风险,选择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等食物作为零食有益于健康,对儿童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爱玲;尚现文;张倩;徐贵发;李颖;房红芸;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深圳市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中学3071名中学生,使用自杀意念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中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分别为29.5%和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计划和尝试自杀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的条件下,对自杀意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受到的学习压力、主观支持为男、女中学生共同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忍耐和幻想否认为中学男生特有的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发泄情绪为中学女生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学女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较男生高,男、女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预防和干预.

    作者:杨曦;刘铁榜;杨洪;周志坚;金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