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
目的 研究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某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皮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6、9、12月时,观察组患者的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在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桂宵;陈江龙;高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在校大学生对安乐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对该观念的认知差异以及可能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有关安乐死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开班会的时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于2013年10月10日、10月11日和10月12日分别对医学类、法学类和理学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束后,有针对性的留下一部分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的重点内容为对安乐死态度的形成原因.结果 仅有10.9%的学生对安乐死非常了解,且赞同安乐死的仅有45.5%.届别、性别和学科都会影响学生对安乐死的认识.对安乐死不赞同的主要原因是安乐死的标准是否可行以及会不会因为某些利益关系导致患者被安乐死.结论 学生对安乐死的认可度较低,且我国安乐死的立法需要更完善.
作者:王俊;王燕森;黄薇;尹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卤米松乳膏合并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0年6月-2013年1月以来,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收治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共25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17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复方白芷酊、卤米松乳膏治疗,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甲氧沙林、卤米松乳膏治疗,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不同疗效进行有效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但在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4.1%,参照组为75.0%.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卤米松乳膏合并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赛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手术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效的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机率、减轻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的产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并没有增加患者的风险,安全性高、具有可行性,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尹红宇;芮广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7d后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AST、α-HBDH、LDH、CK、CK-MB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AST、α-HBDH、LDH、CK、CK-MB检测结果均高于入院7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结果可作为患儿心肌变化的评估指标,对心肌损害有诊断价值,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进行预后判断.
作者:赵开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胃肠道肿瘤疾病中,胰腺癌的预后是比较差的,现阶段,对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医学界上主要在吉西他滨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若吉西他滨的化疗失败,则通常选用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及本人的临床实践,主要就晚期胰腺癌的化疗进展展开相关论述.
作者:李建安;杨兰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结合复合脉冲磁性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治疗的10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平喘、抗感染和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复合脉冲治疗仪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控制4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临床控制34例,显效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8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雾化吸入结合复合脉冲磁性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聪琴;郭淑安;陈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倒扣草TLC指纹图谱及测定药材中β-蜕皮甾酮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TLC法建立倒扣草药材指纹图谱,采用RP-HPLC法测定β-蜕皮甾酮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倒扣草TLC指纹图谱中显示有6个共有斑点作为倒扣草的特征成分,这6个斑点可用于药材的定性鉴别,不同批次药材中β-蜕皮甾酮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TLC指纹图谱鉴别结合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能较全面反映倒扣草药材质量,可用于药材质量控制.
作者:杨志业;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2月-2012年8月间在我院行TVH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阴式组,以同期行LAVH的45例患者为腹腔镜组,以同期行常规子宫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比较三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而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阴式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阴式组,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要明显高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组的子宫切除术相比,LAVH及TVH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方面均具有优越性,LAVH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高,TVH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但出血量高.两组各具有优缺点,以供临床患者所选择.
作者:毛惠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研究组6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38)d、(8.64±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2.68±0.56)d、(10.86±1.78)d(t=12.8192,P=0.0000;t=6.2813,P=0.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117.68±8.06)、(118.56±6.95)、(225.26±9.06)、(224.58±8.75)、(2.08±0.39)、(2.05±0.46),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研究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44.65±11.98)、(358.57±12.85)、(2.59±0.25),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32.58±4.48)、(332.28±9.64)、(2.24±0.38),各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8.33%明显高于研究组8.33% (x2-15.0932,P=0.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为患者早期恢复提供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光放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戴普席;王昆华;汤敬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抗-HCV阳性反应血清进行HCV核酸指标检测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5月76例抗-HCV呈阳性反应的受检者血清,使用HCV核酸扩增酶免检测HCV核酸指标.结果 通过本次试验中收集的50份通过2种ELISA试剂来检测抗-HCV呈阳性反应血清.其中,共有7份抗-HCA呈阳性受检者,运用2种试剂进行检测都显示出强阳性(S/CO大于10),其HCV核酸检测也全部显示为阳性(比例为100%),其它43份抗-HCA阳性受检者,经检测均显示为较弱的阳性,其中经HCV核酸检测呈现阳性的占46.5%.另外,经过运用单种试剂来检测的抗-HCV阳性血清,都呈现较弱的阳性,且该HC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也比较低,同时运用双种试剂检测抗-HCV阳性的特异性,均比运用单种试剂而进行检测的抗HCV阳性要高,二者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抗HCV呈阳性且HCV核酸检测也呈阳性的可以确定为HCV感染;若抗HCV阳性而HCV核酸检测呈阴性,则可能和HC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抗-HCV检测试剂的特异性或者病毒基因变异等很多因素相关.
作者:臧希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了确保病案自身质量,必须提升医务人员对病案质量的重视程度,推进病案质量持续改进,从而使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规范性和法律性,使病人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提高诊疗过程的安全性.对病案质量加强管理是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病案质量的好坏和医院自身形象息息相关,为了对病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必须使病案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陈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时全程系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本站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参加机采血的无偿献血者2735例进行全程系统护理,即在采血前进行心理护理,在采集的过程中进行体位护理、穿刺护理和观察护理,在采血后进行防感染有效护理,然后观察和总结护理的效果.结果 全部献血者经过全程系统护理,出现献血反应的共19例,占0.69%,疼痛感觉人数为25例,占0.91%,经询问和统计,绝大多数献血者有再次献血的意向,共2408例,占88%.结论 对单采血小板者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是确保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者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邸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营医院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与深度访谈方法对民营医院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四川省民营医院有较好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仍存在政策环境限制、人力资源缺乏、行业信任度差等问题.结论 民营医院要长期持续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落实好政策并加强监管,医院本身应抓住机遇端正办院思想,加强自身管理,塑造全新形象.
作者:陈晓佳;张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 1月在我院EICU接受治疗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诊危重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BC)组和经口气管插管(KC)组两组,其中BC组有40例患者,KC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拔管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预后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C组患者有2例出现口鼻腔溃疡,2例出现院内感染,还有3例为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KC组有21例出现口鼻腔溃疡,10例出现院内感染,5例出现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两组在口鼻腔溃疡和院内感染率相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BC组患者死亡8例,KC组患者死亡11例,两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BC组存活患者有3例患者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KC组存活患者有12例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固定的稳定性较好,插入器官后维持的时间较长,口腔护理时间短且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吸入性感染的发生率,建议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宇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位带状疱疹病患,并将这100例病患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50例对照组病患采取西药治疗的方法,另外50例治疗组的病患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后针对两个小组疗效、不良反应率、远期疗效三个方面进行比对.结果 对照组无论是在总有效率方面,还是在远期疗效方面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两个小组差异值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西医疗法进行带状疱疹的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可以有效降低后遗神经痛出现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谭慧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肠息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8例患者对比观察,切除息肉60枚,总有效率为100%.结果 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发现,本组患者中46例患者均为一次摘除,另有2例患者为2次摘除.术中出现创面渗血的患者有4例,需进行针对性止血,另44例患者均自行止血,未有穿孔病例报告,随访两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本研究表明,治疗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内镜下电凝电切,医师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完善息肉蒂的处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胡珮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配合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我科201 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因产后窒息实施抢救复苏护理的11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过完善的复苏护理配合,1 13例新生儿产后5 min复苏成功86例,10 min复苏成功24例,死亡3例,复苏成功率为97.3%,平均住院天数(8.6±1.8)d.结论 正确、及时、有效地复苏配合,不仅可使新生儿各项机能在短的时间内恢复,减轻新生儿的痛苦,还可降低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欣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性加重期的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9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治.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行之有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方法 本次共选择46例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特点及胸片特点,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结果 本组所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8±0.2)d,治疗1周后实施胸片复查,病变吸收不明显或无变化6例,吸收好转23例,明显吸收17例.治疗4周内病变呈完全吸收显示30例,呈明显吸收显示12例,吸收时间>4周4例,无其它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占有一定的病发比例,临床需依据胸片、实验室检查并地合病史、临床表现等做出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规范诊治,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