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戴普席;王昆华;汤敬东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 全肠外营养,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效果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研究组6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38)d、(8.64±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2.68±0.56)d、(10.86±1.78)d(t=12.8192,P=0.0000;t=6.2813,P=0.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117.68±8.06)、(118.56±6.95)、(225.26±9.06)、(224.58±8.75)、(2.08±0.39)、(2.05±0.46),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研究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44.65±11.98)、(358.57±12.85)、(2.59±0.25),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32.58±4.48)、(332.28±9.64)、(2.24±0.38),各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8.33%明显高于研究组8.33% (x2-15.0932,P=0.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为患者早期恢复提供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光放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某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皮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6、9、12月时,观察组患者的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在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桂宵;陈江龙;高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医改背景下四川省民营医院发展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营医院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与深度访谈方法对民营医院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四川省民营医院有较好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仍存在政策环境限制、人力资源缺乏、行业信任度差等问题.结论 民营医院要长期持续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落实好政策并加强监管,医院本身应抓住机遇端正办院思想,加强自身管理,塑造全新形象.

    作者:陈晓佳;张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报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高血压控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94.0%)大于对照组(8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0%)小于对照组(1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联合的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不但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京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对策分析——基于厦门的经验视角

    本文基于厦门市生育保险制度的经验视角,提出了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对策:制定地区统一标准,解决碎片化带来的问题;重视参保单位的道德风险,规范企业投保行为;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与保障对象;建设数字社保,为日常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健全机构设置,明确管理职责.厦门市生育保险制度的这些做法与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林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研究组6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38)d、(8.64±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2.68±0.56)d、(10.86±1.78)d(t=12.8192,P=0.0000;t=6.2813,P=0.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117.68±8.06)、(118.56±6.95)、(225.26±9.06)、(224.58±8.75)、(2.08±0.39)、(2.05±0.46),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研究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44.65±11.98)、(358.57±12.85)、(2.59±0.25),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32.58±4.48)、(332.28±9.64)、(2.24±0.38),各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8.33%明显高于研究组8.33% (x2-15.0932,P=0.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为患者早期恢复提供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光放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戴普席;王昆华;汤敬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调制

    目的 通过建立脊髓神经损失大鼠模型探讨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5-HT)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性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通过分支结扎将腓总神经和左侧坐骨神经干胫神经切断,将坐骨神经剥离,保留腓总神经,并在术后1、2、3、7、14、28d采用Weatern bloting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286.3±22.7)%、(178.9±14.8)%于术后2d显著高于模型组假性手术组(64.3±14.2)%、(42.3±4.3)%,而针刺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142.3±21.3)%、(102.3±11.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缺失可能与脊髓神经损伤疼痛有关,通过针刺脊髓能促使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脊髓伤害后疼痛刺激的传导,对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宇;陈梦;张美琴;张宇平;吕思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早期周围型肺癌行HRCT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HR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收治的2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同时接受常规螺旋CT和HRCT检查,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增强扫描前CT值在26~46HU之间,病灶增强扫描后不同时点CT值为:60s56~90HU,120s34~75HU,240s30~50HU.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HRCT检查与常规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HRCT对于液化、钙化、空泡、支气管气相等密度特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光滑等边缘特征,以及不规则形、分叶和类圆形、圆形等性状特征检查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螺旋CT检查.结论 HRCT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聂果;施宏伟;王仕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2月-2012年8月间在我院行TVH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阴式组,以同期行LAVH的45例患者为腹腔镜组,以同期行常规子宫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比较三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而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阴式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阴式组,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要明显高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组的子宫切除术相比,LAVH及TVH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方面均具有优越性,LAVH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高,TVH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但出血量高.两组各具有优缺点,以供临床患者所选择.

    作者:毛惠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必要性分析

    目的 对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50例正常人组,比较两者的心肌酶值,选取50例新生儿窒息的患儿组,检测其心肌酶谱的变化,通过该种方法来探究该物质与以上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关系.结果 对A组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后,心肌梗死患者各项心肌酶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B组的患儿进行检测后,重度窒息患儿心肌酶的平均值(3547.9±238.2)U/L明显高于中度患儿的平均值(1756.6±114.9)U/L以及轻度患儿的平均值(962.4±64.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检验中,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对心肌梗死以及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可以用来诊断这两种疾病.

    作者:王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46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手术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效的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机率、减轻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的产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并没有增加患者的风险,安全性高、具有可行性,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尹红宇;芮广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单采血小板2735例全程系统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时全程系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本站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参加机采血的无偿献血者2735例进行全程系统护理,即在采血前进行心理护理,在采集的过程中进行体位护理、穿刺护理和观察护理,在采血后进行防感染有效护理,然后观察和总结护理的效果.结果 全部献血者经过全程系统护理,出现献血反应的共19例,占0.69%,疼痛感觉人数为25例,占0.91%,经询问和统计,绝大多数献血者有再次献血的意向,共2408例,占88%.结论 对单采血小板者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是确保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者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邸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肱骨上端骨肉瘤不同术式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针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本院自201 1年8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肱肪骨上端骨肉瘤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截肢手术组与保肢手术组,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肱骨上端骨肉瘤的局部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即肺转移)和手术后两年的生存率.结果 经治疗后和两年随访,实施截肢手术组患者,血清AKP水平、局部复发率、肺转移以及两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 1±26)U/L、25.8%和22.6%以及61.3%,和保肢术组患者诸项指标参数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术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保肢手术组患者,表明截肢手术组有着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目前针对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仍然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必须实施保肢手术时,仍应当坚持进行综合性的化疗治疗.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工作体会

    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下,护士长作为疗区护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和管理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人性化的管理、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群体的凝聚力大大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增强,严把质量关,搞好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护理管理工作.

    作者:郑蕾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时肠粘膜屏障的保护研究

    目的 探讨复合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complex,DFC)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5%的牛黄胆酸钠(0.1mL/100mg)逆行注射入胰胆管法制备AP模型,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单纯模型组(A组),肠内营养剂(能全素)组(B组),能全素+复合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1∶3](C组),能全素+复合膳食纤维[SDF∶ IDF=3∶1](D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48h时取门静脉及腹主动脉血并比较各时段各组大鼠血清中内毒素、D-乳酸的变化.结果 C组和D组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的释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释放低于A组(P<0.05),C组内毒素和D-乳酸低于D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膳食纤维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利东;武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临床急救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诱因、急救处理措施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人一旦确诊为低血糖,轻者立即进食或者补充糖水,重者首先需要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液50~100 mL,然后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液.86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和早期诊断和治疗低血糖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滕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诊危重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对治疗预后的分析

    目的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 1月在我院EICU接受治疗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诊危重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BC)组和经口气管插管(KC)组两组,其中BC组有40例患者,KC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拔管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预后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C组患者有2例出现口鼻腔溃疡,2例出现院内感染,还有3例为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KC组有21例出现口鼻腔溃疡,10例出现院内感染,5例出现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两组在口鼻腔溃疡和院内感染率相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BC组患者死亡8例,KC组患者死亡11例,两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BC组存活患者有3例患者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KC组存活患者有12例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固定的稳定性较好,插入器官后维持的时间较长,口腔护理时间短且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吸入性感染的发生率,建议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宇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46例

    目的 探讨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方法 本次共选择46例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特点及胸片特点,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结果 本组所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8±0.2)d,治疗1周后实施胸片复查,病变吸收不明显或无变化6例,吸收好转23例,明显吸收17例.治疗4周内病变呈完全吸收显示30例,呈明显吸收显示12例,吸收时间>4周4例,无其它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占有一定的病发比例,临床需依据胸片、实验室检查并地合病史、临床表现等做出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规范诊治,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中西医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本文首先对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概述了中医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理论.并且总结了一些现阶段有代表性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中草药结合外科手术疗法,中草药结合放射疗法的联合治疗,中草药结合肝脏介入的治疗方案,中草药结合全身化学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中草药结合腹部化学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等.

    作者:倪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碎石的患者中1例患者碎石失败,而中转接受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安全可靠,痛苦小,为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洪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旋转皮瓣在修复头部、额部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旋转皮瓣在修复头部、额部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头部外伤性缺损修复手术的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这20例患者均采取旋转皮瓣方式进行缺损部位的修复.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为75%,术后12个月恢复优良率为9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旋转皮瓣修复中外伤性头皮缺损时,可利用受损部位附近的头皮组织,灵活设计修复手术,且操作简单,手术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瘢痕.

    作者:田忠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