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配合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我科201 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因产后窒息实施抢救复苏护理的11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过完善的复苏护理配合,1 13例新生儿产后5 min复苏成功86例,10 min复苏成功24例,死亡3例,复苏成功率为97.3%,平均住院天数(8.6±1.8)d.结论 正确、及时、有效地复苏配合,不仅可使新生儿各项机能在短的时间内恢复,减轻新生儿的痛苦,还可降低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欣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碎石的患者中1例患者碎石失败,而中转接受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安全可靠,痛苦小,为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洪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手术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效的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机率、减轻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的产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并没有增加患者的风险,安全性高、具有可行性,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尹红宇;芮广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性加重期的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9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治.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行之有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所有患儿常规临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全面临床护理,并观察对比两小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观察组中,1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并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在3~10 d痊愈出院,治愈率达100%,临床痊愈无后遗症,在对照组中,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所有患儿均在3~10 d痊愈出院,治愈率达72.73%.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患儿的对症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解凤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CT检测技术在腹部创伤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CT检测技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B超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T检查效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2.5%,对照组患者的B超检测效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则为70%,两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检测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较大,可以有效反应出患者腹部的创伤面积、位置以及类别.
作者:韩俊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小儿以静脉推注给药方式使用地塞米松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总结其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以我院儿科门诊中57例静脉注射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患儿为对象,探究其不良反应表现与治疗措施,总结护理人员应对其不良反应做出的干预工作.结果 地塞米松静脉用药小儿在用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41例)、腹痛(15例)、面色苍白/寒颤(1例)几类不良反应,经调慢注射速度可消失,面色苍白及寒颤者停药并接受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同期未发不良反应的225例患儿,护理人员在用药前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治疗中严密观察其反应,适当地调慢注射速度,从而避免了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以地塞米松为医院儿科门诊中患儿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存在发作不良反应的潜在性风险,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护理干预,可以及时避免不良反应出现,使患儿安全用药.
作者:王德洲;郭媛媛;葛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方法 本次共选择46例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特点及胸片特点,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结果 本组所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8±0.2)d,治疗1周后实施胸片复查,病变吸收不明显或无变化6例,吸收好转23例,明显吸收17例.治疗4周内病变呈完全吸收显示30例,呈明显吸收显示12例,吸收时间>4周4例,无其它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占有一定的病发比例,临床需依据胸片、实验室检查并地合病史、临床表现等做出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规范诊治,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分析国产与进口瑞舒伐他汀钙片对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还有生物等效性.方法 将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之后确认为健康的成年男性共20例,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在根据自身对照单次口服了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过后对受试者的瑞舒伐他汀的血浆浓度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UPLC-MS-MS,对受试者不同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以非房事模型法进行,以方差的方法进行分析还有对生物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 瑞舒伐他汀片以及胶囊这两者达到巅峰的时间经过验证分别是(3.34±0.98)h以及(3.01±1.16)h,浓度达到巅峰的时候分别是(21.58±15.43)ng/mL还有(16.85±11.02)ng/mL;经过检验之后得到t1/2分别是(11.89±4.33)h以及(11.26±3.86)h,而两者的AUC0-96则分别是(173.31±118.19)ng·h/mL还有(151.87±95.77) ng· h/mL.2组受试者在各种数据上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是由中国浙江京心药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和从阿斯利康公司的进口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制剂生物上两者等效.
作者:秦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在溶栓期内患者接受相关治疗之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 对溶栓期前后的护理进行重视,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术之后所产生的并发症得到减轻,进一步降低了病死率.结论 采取系统措施对溶栓期进行护理,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生活质量起到提高的作用.
作者:张桥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倒扣草TLC指纹图谱及测定药材中β-蜕皮甾酮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TLC法建立倒扣草药材指纹图谱,采用RP-HPLC法测定β-蜕皮甾酮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倒扣草TLC指纹图谱中显示有6个共有斑点作为倒扣草的特征成分,这6个斑点可用于药材的定性鉴别,不同批次药材中β-蜕皮甾酮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TLC指纹图谱鉴别结合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能较全面反映倒扣草药材质量,可用于药材质量控制.
作者:杨志业;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400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进行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0%,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腹泻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为于临床矫治提供参考,分析经过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60例,上颌拔除第1前磨牙,下颌拔除第2前磨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分别测量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半年3个时期磨牙、前磨牙间间和尖牙间3个部位的宽度值,对样本在治疗期间、随访期间及全程3个时期的牙弓3个部位的宽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下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后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上颌前磨牙间宽度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下颌尖牙间宽度基本不变.结论 在安氏Ⅱ类1类错颌患者的拔牙矫治过程中,对不同部位的牙弓宽度产生不同影响,在临床矫治中通过注意上述变化,可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纪道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卤米松乳膏合并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0年6月-2013年1月以来,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收治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共25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17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复方白芷酊、卤米松乳膏治疗,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甲氧沙林、卤米松乳膏治疗,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不同疗效进行有效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但在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4.1%,参照组为75.0%.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卤米松乳膏合并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赛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针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本院自201 1年8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肱肪骨上端骨肉瘤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截肢手术组与保肢手术组,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肱骨上端骨肉瘤的局部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即肺转移)和手术后两年的生存率.结果 经治疗后和两年随访,实施截肢手术组患者,血清AKP水平、局部复发率、肺转移以及两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 1±26)U/L、25.8%和22.6%以及61.3%,和保肢术组患者诸项指标参数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术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保肢手术组患者,表明截肢手术组有着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目前针对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仍然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必须实施保肢手术时,仍应当坚持进行综合性的化疗治疗.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即PLT、MPV、PDW和PCT,采用t检验比较脑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脑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LT降低,MPV、PDW升高,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昭;周月宏;王俊平;姜殿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现状.方法 对深圳市260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现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结论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过逐年的检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需加强对小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作者:赖星如;何文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2月诊治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18例进行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参考组59例,参考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 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要明显少于参考组患者,P<0.05,显著有效及有效人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多于参考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出现的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周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七脑康胶囊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49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七脑康胶囊组(治疗组)83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在心理治疗治疗的基础上,参七脑康胶囊组口服参七脑康胶囊2 g,3次/d;常规治疗组给予镇静、镇痛、脑复康、维生素类药物;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参七脑康胶囊组有效率89.2%;常规治疗组有效率66.7%.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参七脑康胶囊具有活血化瘀,调气行血,通窍活血、消瘀止痛之功能,可有效较快的疏通颅脑内气血经络,濡养脑络髓海,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消除脑外伤后综合征脑神经症状.
作者:吴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研究组6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38)d、(8.64±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2.68±0.56)d、(10.86±1.78)d(t=12.8192,P=0.0000;t=6.2813,P=0.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117.68±8.06)、(118.56±6.95)、(225.26±9.06)、(224.58±8.75)、(2.08±0.39)、(2.05±0.46),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研究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44.65±11.98)、(358.57±12.85)、(2.59±0.25),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32.58±4.48)、(332.28±9.64)、(2.24±0.38),各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8.33%明显高于研究组8.33% (x2-15.0932,P=0.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为患者早期恢复提供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光放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戴普席;王昆华;汤敬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