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玲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2月-2012年8月间在我院行TVH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阴式组,以同期行LAVH的45例患者为腹腔镜组,以同期行常规子宫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比较三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而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阴式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阴式组,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要明显高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组的子宫切除术相比,LAVH及TVH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方面均具有优越性,LAVH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高,TVH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但出血量高.两组各具有优缺点,以供临床患者所选择.
作者:毛惠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出台的《医院会计制度》一方面是弥补旧制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主要的内容变化,对其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实施的对策.
作者:潘莉;王玉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基于厦门市生育保险制度的经验视角,提出了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对策:制定地区统一标准,解决碎片化带来的问题;重视参保单位的道德风险,规范企业投保行为;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与保障对象;建设数字社保,为日常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健全机构设置,明确管理职责.厦门市生育保险制度的这些做法与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林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碎石的患者中1例患者碎石失败,而中转接受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安全可靠,痛苦小,为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洪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旨在通过对激励机制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的研究,来探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的相互关系,用以论证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作者:李芳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来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肠瘘的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4.1±-0.3)d,对照组患者为(17.1±2.5)d,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的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法,可有效的提高肠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整体治疗周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赵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50例正常人组,比较两者的心肌酶值,选取50例新生儿窒息的患儿组,检测其心肌酶谱的变化,通过该种方法来探究该物质与以上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关系.结果 对A组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后,心肌梗死患者各项心肌酶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B组的患儿进行检测后,重度窒息患儿心肌酶的平均值(3547.9±238.2)U/L明显高于中度患儿的平均值(1756.6±114.9)U/L以及轻度患儿的平均值(962.4±64.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检验中,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对心肌梗死以及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可以用来诊断这两种疾病.
作者:王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旋转皮瓣在修复头部、额部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头部外伤性缺损修复手术的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这20例患者均采取旋转皮瓣方式进行缺损部位的修复.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为75%,术后12个月恢复优良率为9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旋转皮瓣修复中外伤性头皮缺损时,可利用受损部位附近的头皮组织,灵活设计修复手术,且操作简单,手术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瘢痕.
作者:田忠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原发性肝癌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本文首先对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概述了中医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理论.并且总结了一些现阶段有代表性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中草药结合外科手术疗法,中草药结合放射疗法的联合治疗,中草药结合肝脏介入的治疗方案,中草药结合全身化学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中草药结合腹部化学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等.
作者:倪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400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进行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0%,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腹泻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CT检测技术在腹部创伤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CT检测技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B超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T检查效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2.5%,对照组患者的B超检测效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则为70%,两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检测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较大,可以有效反应出患者腹部的创伤面积、位置以及类别.
作者:韩俊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研究组6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38)d、(8.64±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2.68±0.56)d、(10.86±1.78)d(t=12.8192,P=0.0000;t=6.2813,P=0.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117.68±8.06)、(118.56±6.95)、(225.26±9.06)、(224.58±8.75)、(2.08±0.39)、(2.05±0.46),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研究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44.65±11.98)、(358.57±12.85)、(2.59±0.25),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32.58±4.48)、(332.28±9.64)、(2.24±0.38),各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8.33%明显高于研究组8.33% (x2-15.0932,P=0.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为患者早期恢复提供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光放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戴普席;王昆华;汤敬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即口服卡马西平和维生素B1;而实验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施中医治疗,即,服用熄风通络止痛汤.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8.3%(35/6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5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单一西医治疗效果好.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于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头面部烧伤患者共52例,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五官护理和一般护理,然后观察患者感染和治愈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5.6)d,没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及并发症状.经过对患者及其家属随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能够提高护理的效果,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性加重期的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9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治.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行之有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接诊的10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相关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井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某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皮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6、9、12月时,观察组患者的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在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桂宵;陈江龙;高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的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指标,观察其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身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白蔚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为于临床矫治提供参考,分析经过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60例,上颌拔除第1前磨牙,下颌拔除第2前磨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分别测量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半年3个时期磨牙、前磨牙间间和尖牙间3个部位的宽度值,对样本在治疗期间、随访期间及全程3个时期的牙弓3个部位的宽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下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后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上颌前磨牙间宽度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下颌尖牙间宽度基本不变.结论 在安氏Ⅱ类1类错颌患者的拔牙矫治过程中,对不同部位的牙弓宽度产生不同影响,在临床矫治中通过注意上述变化,可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纪道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为我们当下该重点探讨的问题.在2013年6月26日17点30分,本中心接到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电话通报:6月26日下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20多名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在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疑似食物中物,要求派人核实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城区卫生局,在城区卫生局指令下,我中心立即派出五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本中心调查,发病的29名学生均与6月25日在第一食堂进食晚餐有关,并从11份发病学生肛拭样品中有8份肛拭子及2份大便样品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这次事故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陆祖添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