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祖添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所有患儿常规临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全面临床护理,并观察对比两小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观察组中,1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并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在3~10 d痊愈出院,治愈率达100%,临床痊愈无后遗症,在对照组中,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所有患儿均在3~10 d痊愈出院,治愈率达72.73%.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患儿的对症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解凤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研究组6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38)d、(8.64±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2.68±0.56)d、(10.86±1.78)d(t=12.8192,P=0.0000;t=6.2813,P=0.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117.68±8.06)、(118.56±6.95)、(225.26±9.06)、(224.58±8.75)、(2.08±0.39)、(2.05±0.46),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研究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44.65±11.98)、(358.57±12.85)、(2.59±0.25),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32.58±4.48)、(332.28±9.64)、(2.24±0.38),各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8.33%明显高于研究组8.33% (x2-15.0932,P=0.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为患者早期恢复提供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光放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戴普席;王昆华;汤敬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院作为病患与病菌高度集中的场所,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发地区,特别是口腔科很多操作器械都与患者唾液和血液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口腔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就医院口腔科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感染控制对策.
作者:熊星;韦志光;韦勇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更是人文科学.文章主要从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和分析了女性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同时结合实践经验指出提升女性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的途径,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倩;王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接诊的10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相关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井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40例尿路感染患者,对患者进行中段尿路培养共分离出115株细菌其中有44株为大肠埃希氏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总结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中重度感染率为43.4%,对照组中重度感染率为52.5%,观察组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检测病原菌和其传播途径,以及进行感染控制,还可以同时对易感人群进行实时检测、预防.结论 微生物检测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上推广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指导相关治疗,降低患者内源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郑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600例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300例和实验组300例,麻醉后常规组取仰卧位,实验组取仰卧位的同时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20~30°或将右侧臀部垫高20~30°.结果 常规组42例发生SHS,实验组仅有2例发生SH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在麻醉后取仰卧位向左侧倾斜20~30°或右臀部抬高20~30°的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SHS的发生.
作者:许萍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配合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我科201 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因产后窒息实施抢救复苏护理的11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过完善的复苏护理配合,1 13例新生儿产后5 min复苏成功86例,10 min复苏成功24例,死亡3例,复苏成功率为97.3%,平均住院天数(8.6±1.8)d.结论 正确、及时、有效地复苏配合,不仅可使新生儿各项机能在短的时间内恢复,减轻新生儿的痛苦,还可降低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欣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时全程系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本站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参加机采血的无偿献血者2735例进行全程系统护理,即在采血前进行心理护理,在采集的过程中进行体位护理、穿刺护理和观察护理,在采血后进行防感染有效护理,然后观察和总结护理的效果.结果 全部献血者经过全程系统护理,出现献血反应的共19例,占0.69%,疼痛感觉人数为25例,占0.91%,经询问和统计,绝大多数献血者有再次献血的意向,共2408例,占88%.结论 对单采血小板者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是确保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者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邸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 将52例老年桡骨远端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在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螺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3.0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术后6例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提高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效果,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王强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营医院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与深度访谈方法对民营医院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四川省民营医院有较好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仍存在政策环境限制、人力资源缺乏、行业信任度差等问题.结论 民营医院要长期持续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落实好政策并加强监管,医院本身应抓住机遇端正办院思想,加强自身管理,塑造全新形象.
作者:陈晓佳;张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方法 本次共选择46例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特点及胸片特点,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结果 本组所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8±0.2)d,治疗1周后实施胸片复查,病变吸收不明显或无变化6例,吸收好转23例,明显吸收17例.治疗4周内病变呈完全吸收显示30例,呈明显吸收显示12例,吸收时间>4周4例,无其它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占有一定的病发比例,临床需依据胸片、实验室检查并地合病史、临床表现等做出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规范诊治,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2001年,我院与某卫生院建立医联体.通过帮扶,使该卫生院走出困境、焕发生机,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对医联体十几年来的运行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就当前医联体改革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敬请有识之士斧正.
作者:马金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CT检测技术在腹部创伤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CT检测技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B超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T检查效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2.5%,对照组患者的B超检测效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则为70%,两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检测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较大,可以有效反应出患者腹部的创伤面积、位置以及类别.
作者:韩俊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对临床护理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体制,针对如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甲状腺科的临床带教水平进行阐述和分析.强调了以人性化、科学化为主的教学思想,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注重积极配合护患之间的关系,重点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因人施教,从而开发护生的大潜能,从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方法,努力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谷穗;邢姝娟;李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手术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缩宫素术中用量、产褥病率、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效的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机率、减轻患者带瘤生活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的产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并没有增加患者的风险,安全性高、具有可行性,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尹红宇;芮广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婚前医学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2007-2012年晋宁县各年份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全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数、孕妇婚前检查史、孕妇基本情况以及出生缺陷具体表现等,分析方法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回访相关人群等.对上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2007-2012年晋宁县孕妇数量、平均孕周、平均孕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年龄等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具有婚前医学检查史几率逐年上升,且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则逐年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力推广婚前医学检查措施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及孕妇生命安全,可较大程度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家庭和睦,降低社会、家庭及个人负担,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惠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建立脊髓神经损失大鼠模型探讨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5-HT)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性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通过分支结扎将腓总神经和左侧坐骨神经干胫神经切断,将坐骨神经剥离,保留腓总神经,并在术后1、2、3、7、14、28d采用Weatern bloting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286.3±22.7)%、(178.9±14.8)%于术后2d显著高于模型组假性手术组(64.3±14.2)%、(42.3±4.3)%,而针刺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142.3±21.3)%、(102.3±11.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缺失可能与脊髓神经损伤疼痛有关,通过针刺脊髓能促使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脊髓伤害后疼痛刺激的传导,对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宇;陈梦;张美琴;张宇平;吕思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2013年4月我院一因恶性肿瘤而收治入院的患者在入院后两小时发生坠楼自杀.本文将运用“冰山角”方法对此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在未来的医院运行中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喜琢;程丹;孙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报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高血压控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94.0%)大于对照组(8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0%)小于对照组(1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联合的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不但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京苹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