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婕
结肠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产生,为结肠癌患者的疾病治疗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将从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解剖学依据出发,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进展作一综述阐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姜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肠息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8例患者对比观察,切除息肉60枚,总有效率为100%.结果 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发现,本组患者中46例患者均为一次摘除,另有2例患者为2次摘除.术中出现创面渗血的患者有4例,需进行针对性止血,另44例患者均自行止血,未有穿孔病例报告,随访两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本研究表明,治疗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内镜下电凝电切,医师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完善息肉蒂的处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胡珮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报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高血压控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94.0%)大于对照组(8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0%)小于对照组(1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联合的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不但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京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碎石的患者中1例患者碎石失败,而中转接受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安全可靠,痛苦小,为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洪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尿8-异前列腺素F2α含量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共分为6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不同病变程度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V、Ⅵ组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对于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其病变程度越严重,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越高.
作者:王秀玲;张岳光;孙宁;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 1月在我院EICU接受治疗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诊危重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BC)组和经口气管插管(KC)组两组,其中BC组有40例患者,KC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拔管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预后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C组患者有2例出现口鼻腔溃疡,2例出现院内感染,还有3例为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KC组有21例出现口鼻腔溃疡,10例出现院内感染,5例出现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两组在口鼻腔溃疡和院内感染率相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BC组患者死亡8例,KC组患者死亡11例,两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BC组存活患者有3例患者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KC组存活患者有12例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固定的稳定性较好,插入器官后维持的时间较长,口腔护理时间短且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吸入性感染的发生率,建议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宇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2月-2012年8月间在我院行TVH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阴式组,以同期行LAVH的45例患者为腹腔镜组,以同期行常规子宫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比较三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而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阴式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阴式组,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要明显高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组的子宫切除术相比,LAVH及TVH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方面均具有优越性,LAVH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高,TVH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但出血量高.两组各具有优缺点,以供临床患者所选择.
作者:毛惠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建立脊髓神经损失大鼠模型探讨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5-HT)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性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通过分支结扎将腓总神经和左侧坐骨神经干胫神经切断,将坐骨神经剥离,保留腓总神经,并在术后1、2、3、7、14、28d采用Weatern bloting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286.3±22.7)%、(178.9±14.8)%于术后2d显著高于模型组假性手术组(64.3±14.2)%、(42.3±4.3)%,而针刺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142.3±21.3)%、(102.3±11.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缺失可能与脊髓神经损伤疼痛有关,通过针刺脊髓能促使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脊髓伤害后疼痛刺激的传导,对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宇;陈梦;张美琴;张宇平;吕思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的溶血活性以及西帕依固龈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溶血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3组沙博氏平皿培养基,其中一组加入西帕依固龈液,一组加入氟康唑,另外一组为只加培养基的对照组,检测溶血活性.结果 只加入培养基的对照组和西帕依固龈液组和氟康唑组均产生溶血现象,而西帕依固龈液组和氟康唑组的溶血现象显著减少,西帕依固龈液组和氟康唑组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帕依固龈液组、氟康唑组和加培养基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能使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毒性有效降低,可以指导临床上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用药.
作者:孙媛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连续治疗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利于康复进程,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步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为我们当下该重点探讨的问题.在2013年6月26日17点30分,本中心接到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电话通报:6月26日下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20多名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在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疑似食物中物,要求派人核实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城区卫生局,在城区卫生局指令下,我中心立即派出五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本中心调查,发病的29名学生均与6月25日在第一食堂进食晚餐有关,并从11份发病学生肛拭样品中有8份肛拭子及2份大便样品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这次事故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陆祖添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诱因、急救处理措施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人一旦确诊为低血糖,轻者立即进食或者补充糖水,重者首先需要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液50~100 mL,然后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液.86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和早期诊断和治疗低血糖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滕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HR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收治的2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同时接受常规螺旋CT和HRCT检查,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增强扫描前CT值在26~46HU之间,病灶增强扫描后不同时点CT值为:60s56~90HU,120s34~75HU,240s30~50HU.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HRCT检查与常规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HRCT对于液化、钙化、空泡、支气管气相等密度特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光滑等边缘特征,以及不规则形、分叶和类圆形、圆形等性状特征检查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螺旋CT检查.结论 HRCT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聂果;施宏伟;王仕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在校大学生对安乐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对该观念的认知差异以及可能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有关安乐死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开班会的时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于2013年10月10日、10月11日和10月12日分别对医学类、法学类和理学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束后,有针对性的留下一部分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的重点内容为对安乐死态度的形成原因.结果 仅有10.9%的学生对安乐死非常了解,且赞同安乐死的仅有45.5%.届别、性别和学科都会影响学生对安乐死的认识.对安乐死不赞同的主要原因是安乐死的标准是否可行以及会不会因为某些利益关系导致患者被安乐死.结论 学生对安乐死的认可度较低,且我国安乐死的立法需要更完善.
作者:王俊;王燕森;黄薇;尹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接诊的10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相关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井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旋转皮瓣在修复头部、额部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头部外伤性缺损修复手术的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这20例患者均采取旋转皮瓣方式进行缺损部位的修复.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为75%,术后12个月恢复优良率为9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旋转皮瓣修复中外伤性头皮缺损时,可利用受损部位附近的头皮组织,灵活设计修复手术,且操作简单,手术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瘢痕.
作者:田忠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院作为病患与病菌高度集中的场所,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发地区,特别是口腔科很多操作器械都与患者唾液和血液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口腔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就医院口腔科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感染控制对策.
作者:熊星;韦志光;韦勇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为医院科室中的支柱性科室之一,放射科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快速发展.针对小儿患者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出现的陪护人员多,容易引发各种风险隐患问题,本文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各种风险隐患的深入剖析,本文提出相关的流程优化策略,以更好的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作者:张巧权;谢俐萍;肖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现状.方法 对深圳市260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现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结论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过逐年的检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需加强对小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作者:赖星如;何文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FNA及倒置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PFNA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SS组患者给予倒置股骨远端锁定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PFNA组与LISS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患者术后负重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较LISS组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负重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短,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医师应根据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苟琦;杨忠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