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苹
目的 探讨复合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complex,DFC)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5%的牛黄胆酸钠(0.1mL/100mg)逆行注射入胰胆管法制备AP模型,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单纯模型组(A组),肠内营养剂(能全素)组(B组),能全素+复合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1∶3](C组),能全素+复合膳食纤维[SDF∶ IDF=3∶1](D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48h时取门静脉及腹主动脉血并比较各时段各组大鼠血清中内毒素、D-乳酸的变化.结果 C组和D组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的释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释放低于A组(P<0.05),C组内毒素和D-乳酸低于D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膳食纤维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利东;武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讨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集呼吸窘迫及通气障碍患儿78例,均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施护,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与对照组的10.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过程中,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田祥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即PLT、MPV、PDW和PCT,采用t检验比较脑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脑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LT降低,MPV、PDW升高,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昭;周月宏;王俊平;姜殿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2月诊治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18例进行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参考组59例,参考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 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要明显少于参考组患者,P<0.05,显著有效及有效人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多于参考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出现的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周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碎石的患者中1例患者碎石失败,而中转接受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安全可靠,痛苦小,为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洪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针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本院自201 1年8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肱肪骨上端骨肉瘤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截肢手术组与保肢手术组,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肱骨上端骨肉瘤的局部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即肺转移)和手术后两年的生存率.结果 经治疗后和两年随访,实施截肢手术组患者,血清AKP水平、局部复发率、肺转移以及两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 1±26)U/L、25.8%和22.6%以及61.3%,和保肢术组患者诸项指标参数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术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保肢手术组患者,表明截肢手术组有着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目前针对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仍然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必须实施保肢手术时,仍应当坚持进行综合性的化疗治疗.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研究烧伤病人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各类烧伤,各种程度、不同部位的烧伤病人115例,对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充分液体复苏以及切削痂植皮和胃肠道营养等应用综合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115例病人经治疗后全部康复,部分Ⅲ度烧伤病人,因疤痕不在关节处,故其未影响主要肢体功能.大部分病人得到回访,其功能均恢复理想.结论 尽早对烧伤病人实施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评价.
作者:周宗寿;杨少斌;彭德荣;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某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皮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6、9、12月时,观察组患者的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在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桂宵;陈江龙;高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参七脑康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因血压增高引起轻重程度不同的头痛,伴随有头晕、头胀、头脑不清醒感等症状患者214例.均经颅脑CT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脑内实质性病变和其他神经、血管疾病.21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七脑康胶囊组(治疗组)129例,盐酸氟桂利嗪组(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根据血压指数常规应用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120~150mmHg/65~95mmHg范围内,并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天麻密环菌片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七脑康胶囊4粒,3次/d,两组均以6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测定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CBA)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高血压性头痛及伴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参七脑康胶囊组有效率100%;盐酸氟桂利嗪组有效率70.6%;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CBA)检测指标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参七脑康胶囊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扩张血管、疏通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皮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稳定血压,降低外周阻力,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缓解脑缺血缺氧导致的高血压性头痛、头晕及伴随症状.
作者:吴丽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一个手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合理的麻醉,做好病人手术期间的麻醉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相比较其他麻醉方式而言更加适用于普外科下肢手术,它对于疼痛治疗以及术后镇痛有着较好的辅助效果.而丙泊酚则是一种静脉的麻醉注射,它有着见效快速和患者苏醒快以及无后续副作用等特点.本文便是将我院近年来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到这两种麻醉方式的相关护理配合进行总结整理,旨在深入介绍明晰其护理要点.
作者:陈艳梅;付乐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穿刺套管限位固定器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2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200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穿刺套管(Trocar)限位固定器,对照组则常规应用穿刺套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压力稳定性、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出血程度、皮下气肿和腹腔内副损伤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气腹稳定性高,Trocar处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无皮下气肿出现,无腹腔内脏器副损伤出现.两组患者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腹腔镜穿刺套管限位固定器,可方便术中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气腹泄露,减少和杜绝Trocar处皮肤皮下组织及腹腔内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举纲;夏向辉;车骅;张英;张建夫;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位带状疱疹病患,并将这100例病患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50例对照组病患采取西药治疗的方法,另外50例治疗组的病患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后针对两个小组疗效、不良反应率、远期疗效三个方面进行比对.结果 对照组无论是在总有效率方面,还是在远期疗效方面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两个小组差异值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西医疗法进行带状疱疹的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可以有效降低后遗神经痛出现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谭慧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在校大学生对安乐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对该观念的认知差异以及可能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有关安乐死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开班会的时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于2013年10月10日、10月11日和10月12日分别对医学类、法学类和理学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束后,有针对性的留下一部分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的重点内容为对安乐死态度的形成原因.结果 仅有10.9%的学生对安乐死非常了解,且赞同安乐死的仅有45.5%.届别、性别和学科都会影响学生对安乐死的认识.对安乐死不赞同的主要原因是安乐死的标准是否可行以及会不会因为某些利益关系导致患者被安乐死.结论 学生对安乐死的认可度较低,且我国安乐死的立法需要更完善.
作者:王俊;王燕森;黄薇;尹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现状.方法 对深圳市260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现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结论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过逐年的检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需加强对小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作者:赖星如;何文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肠息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8例患者对比观察,切除息肉60枚,总有效率为100%.结果 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发现,本组患者中46例患者均为一次摘除,另有2例患者为2次摘除.术中出现创面渗血的患者有4例,需进行针对性止血,另44例患者均自行止血,未有穿孔病例报告,随访两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本研究表明,治疗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内镜下电凝电切,医师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完善息肉蒂的处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胡珮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上皮组织炎症具有抗炎作用.方法 对30只昆明小白鼠进行全层皮肤缺损处理,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皮肤炎症模型,以涂抹水蛭提取液为A组,涂抹红霉素为B组、涂抹凡士林为C组,分别记录相应药物涂抹前后的红肿的高度、面积,结痂的面积数值,将数值进行对比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水蛭提取液A组在红肿高度平均下降0.32mm,面积平均减小5.73 mm消炎程度方面与红霉素B组相比抗炎能相仿;A组与凡士林C组相互比较,A组抗炎效果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水蛭提取液对大鼠实验性上皮组织炎症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聂云天;沈雷;何军;孙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妇科急症误诊为阑尾炎的常见原因以及避免其发生的预防对策,以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方法 对我院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终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分别为右侧卵巢囊肿并发蒂扭转4例、盆腔炎附件炎10例、右侧输卵管炎3例、右侧卵巢囊状滤泡破裂3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2例、右侧输卵管积脓1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明确急腹症腹痛原因后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后治愈出院.结论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对就诊的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结合其其它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
作者:张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2013年4月我院一因恶性肿瘤而收治入院的患者在入院后两小时发生坠楼自杀.本文将运用“冰山角”方法对此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在未来的医院运行中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喜琢;程丹;孙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 1月在我院EICU接受治疗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诊危重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BC)组和经口气管插管(KC)组两组,其中BC组有40例患者,KC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拔管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预后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C组患者有2例出现口鼻腔溃疡,2例出现院内感染,还有3例为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KC组有21例出现口鼻腔溃疡,10例出现院内感染,5例出现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两组在口鼻腔溃疡和院内感染率相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BC组患者死亡8例,KC组患者死亡11例,两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BC组存活患者有3例患者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KC组存活患者有12例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固定的稳定性较好,插入器官后维持的时间较长,口腔护理时间短且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吸入性感染的发生率,建议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宇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肠外营养(PN)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全肠外营养,研究组6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38)d、(8.64±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2.68±0.56)d、(10.86±1.78)d(t=12.8192,P=0.0000;t=6.2813,P=0.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117.68±8.06)、(118.56±6.95)、(225.26±9.06)、(224.58±8.75)、(2.08±0.39)、(2.05±0.46),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研究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44.65±11.98)、(358.57±12.85)、(2.59±0.25),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32.58±4.48)、(332.28±9.64)、(2.24±0.38),各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8.33%明显高于研究组8.33% (x2-15.0932,P=0.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相比于全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为患者早期恢复提供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光放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戴普席;王昆华;汤敬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